五九九 發展大計1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8      字數:3452
  東北擁有中國最遼闊也最肥沃的大平原,並且水資源充足,更擁有全中國最為豐富、門類最為齊全的資源,輕重工業、農牧業、林業……再也沒有哪個地區能像東北那樣,同時具備發展這麽多產業的優良條件。它是不折不扣的寶地,日本聲稱“寧可放棄本土,也不放棄滿洲”,而新中國則視它為長子。

  不過,要開發東北並非易事,東北地廣人稀,寒冷的冬季令人生畏,冷死人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關內的人想要適應東北的嚴寒,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說本人兩次跑到東北,兩次被凍成狗。這就使得東北的人口一直上不去,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裏的麵積,才三千萬人口,實在是太少了,以至於數萬平方公裏的肥沃土地長滿雜草,荒蕪得很。

  不過,這種局麵即將被打破。

  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同一天,延安召開了一次會議,研究未來幾年東北、華北的發展方針,在會上,與會代表一致發出了“集中全黨全軍的力量,建設大東北”的號召:“現在我們手裏有三個平原,第一是華北大平原,第二是東北大平原,第三則是河套大平原,都是老祖宗付出了無數犧牲開拓出來的。現在我們所要麵對的問題是,華北大平原越來越幹旱,但人口卻越來越多,這片土地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而河套平原、東北大平原的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但人口卻非常少。我認為應該減輕一點華北大平原的壓力,動員一部份華北的人口遷往東北大平原和河套大平原,將這塊平原發展起來,讓華北平原喘一口氣。”

  確實,華北大平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最為重要的農業區,持續兩千多年的開發下來,地力早已消耗得差不多了,鹽堿化越來越嚴重,農業用水也越來越緊張,使得華北大平原有點不堪重負了,分流人口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東北條件最好,自然是分流的主要方向,而河套平原條件差一點,而且就在黃河邊上,過度開發的話問題會非常嚴重,就少分流一點人口吧。

  中央立即著手動員人口遷移,黃泛區的人口是遷移的首選,黃河的激流淹沒了近兩千萬耕地,幾百萬人背井離鄉,絕大多數到現在都還沒有安頓下來,這些人口的安置就成了大問題,現在幹脆就鼓勵他們到東北、內蒙去好了。當然,中國人安土重遷,想讓他們遷到千裏之外的地方重新開始,確實不容易,所以……

  “招工嘍招工嘍!”

  在黃泛區,一個個大喇叭在高聲叫著,引來大批衣衫破爛的災民的圍觀。這麽多年以來,他們一直在為生存而掙紮,洪災、旱災、蝗災交替,折磨著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讓他們家破人亡。第二野戰軍解放河南之後調撥大批物資賑災,同時動員災民疏理河道,重建家園,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災區實在太大,受災人口實在太多,第二野戰軍拚盡全力,也隻能讓災民勉強吃上飯,不至於餓死而已。到城裏找份工作,讓家人不再挨餓,是每一名災民最大的心願。隻是中國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這就注定那些城市的容納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去城裏也沒什麽出路。現在聽說招工,大家頓時就興奮起來,都圍了過來。

  等人過來得差不多了,負責招工的幹部指著招工簡單,唾沫橫飛的說:“招工啦!農場、礦山招工啦!十八到四十歲的都可以報名,隻要身體健康、沒有殘疾的都要,待遇優厚喲!”

  馬上就有人問:“待遇怎麽樣?能吃飽飯不?”

  幹部回答:“完全沒問題!每人每個月四十斤米麵,包住宿,每個月還能拿到十五塊錢工資……十五塊錢是多少知道不?夠你們買三十斤豬肉了!”

  大家一片嘩然。第二野戰軍在賑災的時候也向他們發放過一些紙幣,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到新政府開辦的店鋪去購買自己需要的物資,發放標準是每個成年人三塊錢,每個未成年人一塊,每個老人則五塊,這樣算下來,每戶人都能領到十多塊。錢不是很多,但勝在購買力強悍,十幾塊便能滿足五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所需了,可以說,這是一筆救命錢。聽說現在工廠開出如此優厚的待遇,大家自然萬分驚喜,爭先恐後的報名。

  負責招工的幹部趁熱打鐵:“實在放心不下家人的,也可以帶上家屬,軍隊提供旅費,到了工廠,廠裏也為家屬提供住所!”

  這下報名的人就更多了。

  報完名後大家才知道,他們要工作的地方離老家有點遠……要麽是在東北,要麽是在寧夏,絕大多數人都壓根就沒聽說過這些地方。不過,出於對新政府的信任,同時也對黃泛區惡劣的氣候環境的畏懼,絕大多數人都接受了這樣的安排,帶上可憐巴巴的一點行李,帶上家夥乘上了火車……反正旅費是軍隊掏的,反正上頭也說過,如果不想幹可以回來,怕什麽?

  於是大批大批黃泛區的民眾被火車送往河套平原、東北平原,使得這兩片原本人煙稀少的平原一下子變得人聲鼎沸了。而軍隊也說到做到,工程部隊夜以繼日地搭建彩鋼板房,每一批災民一下火車就能看到漂亮的房子,一個個嶄新的城鎮跟變魔法似的拔地而起。

  絕大多數民眾都被安置到農場和礦山,其中務農的占多數。在軍隊的組織之下,這些很能吃苦耐勞的老百姓高舉著紅旗向一片片遍布荊棘雜草的荒原挺進,深秋的北大荒處處彌漫著火光和濃煙,枯黃的雜草和灌木在烈火中化為灰燼,無數雙粗糙的大手揮舞刀斧鋤頭砍倒焦黑的樹木殘骸,挖出木頭,清理碎石,推土機將一個個土丘推平,挖掘機挖出一條條深溝排出汙水……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民哪裏見識過這樣的場麵?一個個都瞠目結舌,直呼乖乖。

  “我們要搞的是機械化農耕。”每個農場的幹部都這樣說。至於什麽是機械化農耕……好理解得很,看看在簡易公路上穿梭的農用三輪車,看看那些伸出長長的鐵臂在地麵挖出一條條溝渠的挖掘機,再看看農場車庫裏饑渴難耐的拖拉機,你就知道什麽叫機械化農耕了。工程部隊甚至在平原深處修建機場,說將來要用飛機播種、施肥、噴農藥,這又讓老百姓開了眼界,嘖嘖,好先進哪,原來地還能這樣種!

  東北大平原那肥得能捏出油來的黑土也讓這些跟黃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民驚喜萬分,連聲說沒見過這麽肥的地。帶著激動的心情,他們就這樣成了農場的職工,其中絕大部份人都沒有再回到黃泛區老家。

  在更偏僻的黑龍江北部,同樣有一支支隊伍高舉著紅旗向大草原挺進。這些隊伍裏有來自玉門、延長、長慶、榆林的石油工人,有一支支穿著軍裝的鑽井隊,有臉上還帶著稚氣的學生,更有數量眾多的農民,他們響應中央的號召,義無反顧地北上,在這片人跡罕至的地方紮根,目標就是石油。

  中央將讓無數日本人扼腕長歎的北滿大油田命名為“大慶油田”,提出了“十年之內將大慶油田年產量提高到一千萬噸,徹底甩掉貧油國的帽子”的發展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年輕的紅色政權動員了自己所能動員的工人隊伍,再加上大批由社會主義國家派遣的援助隊伍,再加上從歐洲招聘到的石油工人隊伍,拚湊出一支規模空前龐大的石油雄師,他們的到來將驚醒蜇伏了數千萬年之久的油龍,從地下噴湧而出的黑色金子將為中國的工業和農業帶來翻天覆地的巨變。

  但這支龐大的隊伍可並不隻是為開發石油而準備的,他們當中有一半人是來種田的。何長工指出:“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抽出一桶少一桶,一座城市光靠石油是沒有前途的。所以大慶絕不能僅僅依靠石油,油田的年產量維持在一千五百萬噸左右就可以了,要節製一點,不能濫采。同時要注意發展農業,將油田周邊的土地都開發出來……那些地我看了,很肥,就算不用化肥都能獲得高產,這樣的地放著不種就是罪過!”根據這一指示,大慶的任務是二十年內開墾出不少於四十萬畝良田,同時還要利用那些邊際性土地種植甜高梁————甜高梁是非常棒的經濟作物,它不挑地,肥料和管理跟得上的話,每公頃甜高梁可以產六噸高梁米。不過,它的精華不是那紅瑪瑙似的的籽粒,而是那拇指粗細的杆,這玩意兒糖份很高,嚼著跟甘蔗差不多,可以熬糖,可以作牲畜優良的青料,更可以用來做酒精,產量極高————一公頃能產六十噸甜高梁杆。

  大慶要在十五年之內形成年產五十萬噸燃料乙醇的能力————這玩意兒是可以滲進汽油裏調製成乙醇汽油給汽車用的。

  不光是大慶,整個東北,乃至整個華北都要推廣這種理想的作物,一來將那些糧食產量不高的半幹旱地、鹽堿地利用起來增加糧食產量,二來為牧場、製糖廠和酒精廠準備原材料。與此同時,一種名為柳枝稷的草種也被推廣開來。這是一種優良的牧草,澱粉和蛋白質含量相當高,而且生命力極其頑強,幾乎在哪都能長,雖說產量不是很高,但給那些不能種糧食的土地都種上去,廣種薄收,產量也將非常驚人。它還有兩個優點,第一是可以提煉酒精,第二是熱值非常高,達到煤的一半,如果買不起煤的話可以用它發電。

  中國是個落後的農業國,這種情況在三十年內都很難有根本性的改變,既然如此,就設法深挖農業的潛力,用農業去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必須的原料和能量,從而從工業的發展中獲得紅利,而非一味壓榨農民的血汗去養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