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三 末日挽歌2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6      字數:3461
  凱塞林當然會來。事實上,現在萊茵蘭軍團正在拚盡全力往這邊趕。

  北萊茵蘭反擊戰之後,凱塞林將北萊茵蘭地區的德軍全部編入C集團軍群,利用魯爾工業區製造的武器裝備給那些新編入的部隊換裝,同時想盡一切辦法修複在北萊茵蘭反擊戰中被擊毀擊傷的虎式、豹式甚至美軍坦克。在他和古德裏安的努力之下,萊茵蘭軍團迅速恢複到三十五萬人的規模,戰鬥力也穩步提升,到柏林告急的時候,全軍基本都裝備了STG-44突擊步槍,同時一種新型火箭筒也裝備到班排去:

  RPG-7火箭筒的仿製品,鐵拳-2。

  德軍是讓蘇軍的坦克給打得快崩潰了,迫於無奈才整出了鐵拳式反坦克火箭筒,這件武器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德軍班組的火力,讓德軍步兵在麵對蘇軍坦克進攻時不至於被一邊倒的屠戮。但是鐵拳的劣勢也非常明顯,它的精度實在太坑了,百米之內都能打偏,必須把坦克放到幾十米內開火才能保證命中,幾十米……這樣的距離意味著火箭筒手很可能沒有機會發射第二枚火箭彈了。而在與麵罩男的交易中,凱塞林得到了一件反坦克利器,一種很輕便的、可以重複利用的火箭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RPG-7。經過測試,德國軍工部門發現這玩意兒的有效射程達到三百米,精度很高,破甲深度可以輕鬆超過三百毫米,足以擊穿一切現役坦克。大喜過望的元首下令軍工部門立即進行仿製,並且要求在四個月內投入批量生產。短短幾個月要搞定一件新武器,那確實有點兒強人所難,不過,德國軍工部門強大的研究、生產能力又體現出來了,而且RPG-7曆來是以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而聞名,因此魯爾工業區某廠按時完成了任務,在北萊茵蘭反擊戰結束後不久便仿製了出來,經過測試,性能跟原版有一定差距,但全麵壓倒了鐵拳和浮士德。凱塞林大喜過望,下令該廠停掉鐵拳的生產線,全力生產鐵拳-2。

  鐵拳-2很快就生產出了一萬多支,以及二十萬枚火箭彈。可惜這件利器出現得太晚了,當它開始大量生產的時候,德軍已經完全喪失了製空權,盟軍轟炸機群瘋狂轟炸德國的鐵路、公路和橋梁,生產出來的鐵拳-2根本就沒法運往東線,甚至沒法運往比利時戰場。這倒便宜了萊茵蘭軍團,得到元首的同意後,凱塞林將這批鐵拳-2都裝備了自己的萊茵蘭軍團。

  到四月下旬,萊茵蘭軍團的豹式坦克已經恢複到四百三十輛,在戰鬥中損毀的虎式坦克也全部修複,此外他們還修複了二百六十輛盟軍在倉皇撤退時拋棄的謝爾曼坦克,並且作了一個了不起的嚐試:從無法修複的謝爾曼身上切割下大塊裝甲焊接到謝爾曼的前裝甲上,並且將60式122毫米加農炮安裝到謝爾曼的底盤上,使之成為現役坦克中最具威力的坦克。這種拚湊而成的坦克缺點多多,速度比較慢,射速也很差,隻能勉強達到每分鍾三發,但是它的優點卻同樣明顯:皮糙肉厚,防禦能力不亞於虎式,122毫米加農炮發射穿甲彈穿深達到驚人的230毫米,沒有一款坦克經得起它正麵一擊!萊茵蘭軍團用一輛繳獲的“小飛象”坦克試炮,基本上是無腦穿,幾炮就將小飛象給撕碎了。

  萊茵蘭軍團的實力無疑是強大的,但是他們的處境卻十分險惡,不到四十萬兵力,跟百萬盟軍隔著萊茵河對峙,隻能勉強維持戰線,而後方則不斷遭到轟炸,補給日益困難,北萊茵蘭反擊戰獲勝的喜悅在沒完沒了的轟炸中暫漸消失,留給他們的,隻剩下迷茫和絕望。最可怕的是東線戰場在節節敗退,蘇軍已經兵臨柏林城下!德軍簡直要絕望了,連續幾個月來他們一直在苦戰,在意大利,在比利時,在法德邊境,都殺得血流成河,他們擊敗了一支又一支盟軍,粉碎了一支又一支盟軍精銳,但形勢卻在急劇惡化,他們在各個戰場都取得了勝利,但勝利女神卻對他們越來越冷酷了……

  接到元首的命令後,凱塞林和古德裏安立即著手安排,萊茵蘭軍團一分為二,一個裝甲師又一個裝甲旅,四個炮兵旅、一個203重型榴彈炮營、兩個130自行火箭炮營及十一個步兵師共計十四萬兵力留守萊茵蘭防線,阻止盟軍渡河,軍團主力則搜集一切搞得到的交通工具火速回援柏林。

  盟軍的反應非常快,萊茵蘭軍團主力剛走,他們便在長達一百五十公裏的戰線發動猛烈進攻,百萬大軍爭先恐後渡過萊茵河,席卷北萊茵蘭地區。留守的德軍據守各個城鎮殊死抵擋著來自四麵八方的猛攻,魔改版謝爾曼大發神威,以排為單位控製著交通要道,對來犯的盟軍裝甲部隊予以迎頭痛擊,在122毫米坦克炮的咆哮中,小飛象被輾成了肉泥,螢火蟲被砸得膿血滿地。兩輛魔改版謝爾曼據守著一個十字路口大半個車身都藏進坑裏,隻露出一個炮塔和一根粗長的炮管,當盟軍裝甲部隊逼近到兩千米的時候突然開火,對盟軍坦克進行點名,一舉擊毀了十幾輛盟軍坦克。盟軍裝甲部隊多次發動進攻,都給轟得連滾帶爬的逃了回去。這兩輛坦克和一個缺一個連的步兵營相互配合,抵擋著比自己多出幾十倍的盟軍,堅守了三天三夜,為了幹掉那兩輛該死的坦克,盟軍調來了M26重型坦克,結果一冒頭就被打掉,M26那厚重的裝甲在122毫米加農炮發射的穿甲彈麵前跟紙糊的沒有任何區別!

  英軍也在北萊茵蘭戰場投入了百夫長坦克。百夫長坦克的研製工作早在1943年就開始了,德軍新型豹式坦克的凶悍表現讓英軍感受到致命威脅,百夫長坦克的研製工作加快,到四月下旬,已經有五十輛被送到了前線,隨同百萬大軍一起開上了前線。然而德軍並沒有給這位驍勇的“百夫長”任何麵子,在一個小村莊,十三輛百夫長撞上了七輛魔改版的謝爾曼,雙方爆發長達半個小時的激戰,最終結果是百夫長隻有兩輛帶著累累作痕逃離戰場,七輛魔改版謝爾曼有三輛被擊毀————兩輛側麵中彈被擊毀,還有一輛是戰鬥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炸毀的。據逃回去的百夫長坦克車長回憶:“德國佬的坦克炮威力太可怕了,能輕而易舉地將四五十噸的坦克撕碎,跟他們正麵交鋒和找死沒有任何區別!”

  “百夫長”坦克的首秀就這樣搞砸了,英軍坦克設計師大受打擊。不過考慮到M26坦克的首秀也給搞砸了,他們的心裏又好受了那麽一點點。

  留守魯爾地區的德軍節節抵抗,節節後撤,而盟軍像洪水一樣湧過來,衝擊著這道薄弱的堤壩。萊茵河防線無法堅守,德軍在苦戰三天給予盟軍重大殺傷之後,撤往魯爾工業區,依托魯爾地區密集的城鎮和堅固的建築物,與盟軍殊死廝殺。魯爾地區的民兵、警察、預備役部隊,能拿得動槍的都趕過來支援了,使得魯爾地區的德軍多達十八萬人。大家都知道,第三帝國的喪鍾已經敲響了,但所有人依然在咬牙堅持,在魯爾廢墟與敵軍苦戰。上頭還沒有下令停止抵抗,他們必須堅持,第三帝國已經沒有勝利的希望了,但身為軍人,他們有責任讓它走得有尊嚴一點,哪怕是死也要拉敵軍墊背!

  五十萬盟軍一頭紮入了魯爾這個屠宰場,主力部隊還是美軍。他們渴望著能拿下魯爾工業區,用那裏的機床、圖紙和技術資料來彌補美軍在二戰中蒙受的慘重損失。然而德軍並不打算把這些東西留給他們,德國士兵把每一幢廠房都變成了要塞,鐵拳-2火箭筒大發神威,像針紮穿一層輕紗般輕易地洞穿美軍的戰車,用火紅的金屬射流將裏麵的美國大兵撕碎。一旦某幢廠房失守,德軍的重炮會毫不猶豫地朝該廠房開火,直接將其夷為平地,比如在四月二十六日,美軍好不容易攻占了生廠豹式坦克的奔馳汽車廠,正在彈痕累累的廠房裏歡呼勝利,德軍的203毫米榴彈炮便發出了怒吼,五分鍾之內上百枚高爆炮彈砸入廠房,將整個廠區轟成廢墟,上千名美軍要麽被炸成肉泥,要麽被活埋在了廢墟下麵。

  在苦苦抵抗的同時,德軍還讓尚能控製的工廠利用庫存的原料加班加點地生產,為他們提供武器,當原材料耗盡之後,工人立即疏散。這也是凱塞林的命令,他的理由是德國不可能永遠都在打仗,戰爭結束之後要靠這些技術工人來重建德國,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把這些技術工人推上戰場。眾多軍工廠頂著美軍的轟炸拚盡全力生產,火箭彈、炮彈、子彈、手榴彈、地雷、步槍……各種作戰必須的物資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送到德軍手中,一些坦克從生產線開下來便立即投入戰場,一切仿佛回到了東線,當初在斯大林格勒,蘇軍就是這樣一邊作戰一邊生產的,現在角色調換了,輪到德軍邊打邊生產,美軍在城市廢墟中四處碰壁了。

  美軍在魯爾工業區陷入了苦戰,這個該死的廢墟以每天上百輛坦克,數千名士兵的駭人速度吞噬著美軍的作戰力量,很難相信這是一支已經窮途末路的部隊能夠打出來的氣勢。

  四月二十八日,德國總參謀部下達命令,讓莫德爾前往魯爾工業區接手該地區的指揮,盡量拖住美軍,而從比利時、萊茵蘭開赴東線的德軍由凱塞林和古德裏安統一指揮,以最快的速度回援本土。第一道命令被堅決執行,莫德爾帶著一批參謀人員義無反顧地進入魯爾廢墟,指揮德軍在那裏戰鬥到最後一刻,但是……

  第二道命令執行起來卻很難,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