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五 坦克工業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6      字數:3276
  “咦,這玩意兒的成色還挺新的!”蘿莉控一位工程師鑽進坦克裏看了看,驚訝地叫出聲來,“看這樣子,出廠頂多也就兩年!這年頭居然還有這麽新的斯大林-2重型坦克?真是稀奇!”

  另一位工程師看了看裏麵的設備,越發的納悶:“看這成色也就是這兩年生產的,但是這設備,嘖嘖,跟二戰時期的一個模樣啊!這是哪個活寶整的坦克啊,這是在懷舊嗎?”

  薛劍強說:“我要請你們幫忙改進的就是這種坦克。”

  工程師的眼睛瞪得滾圓:“改這玩意?改進這玩意有什麽意義!”

  薛劍強兩手一攤:“這是客戶要求的,我哪知道他們為什麽要改進這玩意兒?照做就是了。”

  陳劍鋒好心提醒:“光頭強,你還是勸勸你的客戶吧,都什麽年代了,這種老古董早就落後過時啦,就算是59都能輕鬆將其擊毀!你的客戶真想要主戰坦克,可以向我們買啊,VT-4坦克能滿足他的一切要求!”

  薛劍強說:“我也不想折騰這些老古董,但客戶是個大逗逼我有什麽辦法?人家就是喜歡弄這玩意兒我有什麽辦法?你們也別勸了,趕緊想想該怎麽改進吧。”

  最先爬上斯大林-2的那位工程師捏著下巴說:“想要改進的話並不難,這麽大的底盤擺在這裏,作點改進還不容易?說吧,想要作哪些改進?”

  薛劍強說:“首先將這門操蛋的122毫米坦克炮給換掉,換上一門口徑小一點,但威力更強的坦克炮,穿甲能力350-400毫米左右,射速每分鍾六發到八發,就足夠了。”

  工程師表示毫無壓力:“這個好辦,我們的100毫米高壓滑膛炮、105毫米線膛炮、120毫米高壓滑膛炮都能輕鬆達到甚至超過這個穿深……不客氣的說,我們將九十年代的炮和彈拿出來都能輕鬆滿足這個要求。”

  薛劍強嘿嘿一笑:“就知道難不住你們。”

  工程師問:“防護呢?防護能力要不要加強?”

  薛劍強說:“必須加強啊,在不大幅增加坦克重量的前提下,將防穿能力提高到300-350毫米。”

  工程師說:“這個也不能,它本身的裝甲厚度就有220毫米了,改動一下,加一層複合裝甲就可以了。信息化呢?這個要不要搞?”

  薛劍強說:“這個肯定要搞。不過,什麽衛星導航、衛星通信就不要提了,上一台八十年代的車載電台,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儀,紅外熱成像儀都上低配版本的,性能要求不必太高,糙一點也不要緊,關鍵是一定要可靠!”

  “最後就是這發動機了,換台好的,將最大行程提高到五百公裏,公路時速提高到五十公裏,無故障行駛裏程提高到一百五十公裏……基本上就是這樣了。”

  一幫工程師麵麵相覷,最後一起撇嘴:“這樣整法,錢花得冤不冤啊?費這麽大的牛鼻子勁,連現存的M60都不見得打得贏!”

  話雖如此,看在人民幣的份上,工程師們還是認真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很快就拿出了改進方案:給這貨換上一台600馬力的發動機————59坦克發動機的魔改版,基本上將這一型號的發動機的潛力挖盡了,斯大林-2的時速提高到五十公裏,降低故障率,提高無故障行駛裏程;把那門嚇死人不償命的122毫米坦克炮換成83式105毫米線膛炮,把半蛋形炮塔改成菱形炮塔,並且加裝複合裝甲,大幅提高防穿能力;加裝一台紅外探測器,一台激光測距儀,一台彈道計算機;車身和炮塔正麵加裝複合裝甲,提高防禦能力;簡化車體內部的結構,將那一大堆傻大笨粗的電子設備全拆掉換上輕巧得多的現代設備,騰出空間來改善車組成員的環境,同時也增加彈藥基數,增強坦克的持續作戰能力。據他們做出來的三維圖,改進後的斯大林-2時髦值大大提高,顏值爆表,那長長的炮管,菱形的炮塔,鋒銳的棱角,處處透著一種逼人的殺氣,頗有點現代主戰坦克的影子了。

  薛劍強對這種改進方案表示滿意,不過他拒絕了工程師們給這貨安裝車長周視鏡的建議……這玩意兒可不便宜,王師的M1A2也沒有普遍安裝,將這麽昂貴的設備安裝到二戰的老古董身上,那是暴殮天物喲,不行,絕對不行!更何況他對這種坦克的定義就是在大平原和沙漠對抗蘇聯即將出現的各種凶殘的主戰坦克,在這種平坦的地形,車長周視鏡的作用並不大,所以就別浪費資源了。

  工程師們也對斯大林-2的底盤提出了很多改進意見,畢竟是領先了七十多年,在他們眼裏,這種坦克的底盤還太過原始,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這些意見薛劍強都一一記下來了,打算回頭交給蘇聯人,讓他們把坦克底盤弄好點,整出更給力一點的重型坦克。

  在坦克發展史上有一個巨大的誤區,說二戰結束之後,重型坦克的時代便過去了,蘇聯狂暴地生產各種中型坦克就是最好的證明。這看似有道理,斯大林去世後不久蘇聯就不再研製和生產重型坦克了,反倒是T-54/55生產得非常來勁,似乎重型坦克的時代真的過去了。然而,這並不是這麽回事,英國的百夫長重達五十噸,美國的M26重達四十一噸,M48重達47噸,M60重達五十二噸,酋長更加恐怖,五十七噸!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重型坦克,到了M1A2就更加恐怖了,六十六噸!而從蘇聯到俄羅斯,在斯大林死後就沒再裝備過噸位超過四十六噸的坦克了,主力一直是三十六到四十六噸的中型和主戰坦克,噸位比起歐美的坦克來差了十幾二十噸!為什麽會這樣?問題恐怕是出在赫魯曉夫身上,這位上台之後全盤否定斯大林,重型坦克是斯大林時代的產物,他當然不會繼續搞下去,連當時蘇軍在役的重型坦克都全部改名了。赫魯曉夫這套做法帶來的後果就是蘇聯坦克工業走上了岐途,所製造出來的坦克性能是很優秀,每一種都很優秀,但歐美隻需要在原來的坦克基礎上作出相對應的改進,就能追平甚至超過他們,迫使蘇聯再次投入巨額資金研製新的坦克……不是蘇聯人的水平不行,是坦克底盤的潛力不行,噸位從一開始就限定死了,他們要用比歐美輕上十幾二十噸的坦克達到與對方旗鼓相當甚至超出的防禦能力和火力,直接後果就是每種坦克的改進空間都被壓縮得很小很小了,一旦被超越,就隻能重新研製,這就導致了極為嚴重的浪費。官僚主義害死人,這話一點都沒錯。如果蘇聯在重型坦克研究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蘇聯的坦克工業隻會更加輝煌,官僚主義害死人,這句話用在蘇聯坦克工業上再恰當不過了。

  薛劍強可沒有那麽好心去關心蘇聯坦克工業的發展,他隻想弄出一款強有力的主戰坦克,使之成為未來共和國所能倚重的鋼鐵長城,就算將來和蘇聯翻臉,有兩三千輛性能占壓倒性優勢的主戰坦克橫亙在東北和漠北,蘇軍也得三思而後行!

  與此同時,在莫斯科,代表向斯大林提出了引進斯大林-2重型坦克生產線的設想。

  斯大林有些詫異,這種坦克隻是應急的而已,在技術上完全談不上有多先進,尤其是糟糕的射速和精度,更是飽受垢病,更為先進的T-44坦克已經研製出來了,斯大林-2時日無多,二戰結束之後就該停產了,怎麽中國同誌會對這玩意兒感興趣?他問:“你們不是擁有火力最為凶猛,裝甲最為堅厚的坦克了嗎,為什麽還會對這麽原始的重型坦克感興趣?”

  代表微笑:“那隻能算是中型坦克,我們不能永遠依靠這種潛力有限的中型坦克來支撐國防,必須有一種重型坦克作為中堅力量,而斯大林-2是很好的選擇。我們希望能從蘇聯引進一條重型坦克的生產線,同時更希望蘇聯能派出一些坦克製造專家和技術工人對我們進行指導,幫我們建立自己的坦克工業。”

  斯大林用手指敲擊著桌麵,問:“這個項目能抵兩部大型計算機不?”

  代表說:“當然可以,如果斯大林同誌答應,那四部計算機我們隻收兩部的錢。”

  斯大林搖頭:“不,那四部計算機該給的錢我一分都不會少,但我希望能夠用這個項目再換兩部同樣的計算機。”

  代表也很爽快:“成交!”

  於是就這麽敲定下來了,蘇聯向中國贈送一百五十輛斯大林-2重型坦克和一條生產線,中國回贈兩台晶體管計算機。這一交易使得蘇聯一下子擁有了六台超級計算機,科研實力突飛猛進,而中國也擁有了完整的坦克工業基礎。在蘿莉控的幫助之下,新中國將斯大林-2這種很原始很粗糙的重型坦克一步步的改進、完善,將它變成了一頭可怕的鋼鐵猛獸。兩年後,第一輛改裝型的斯大林-2緩緩駛出工廠,被命名為“風暴”,它的出現將徹底改變蘇聯的坦克工業發展曆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斯大林剛與代表達成協議不久,前線就傳來一個好消息:

  他們繳獲了兩輛裝備57毫米坦克炮的豹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