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七 斯大林的判斷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5      字數:4031
  斯大林如此關注東亞這邊的戰事,是有原因的,他從來不做多餘的事情。

  雅爾塔會議結束之後,蘇軍又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準備,終於在美英的連聲催促中行動起來,三個方麵軍兩百多萬大軍從三個方向,同時向柏林發動猛烈進攻,奧得河戰役爆發。此役蘇軍充備充分,所投入的三個方麵軍無不是蘇軍身經百戰的勁旅,而德軍主力已經在比利時地區與盟軍血腥廝殺了兩個月之久,人困馬乏,彈藥油料消耗都相當嚴重,因此蘇聯的元帥們對這次攻勢表示樂觀,認為進展會相當順利。然而打起來才發現,德軍戰力之強悍,出乎他們的意料,僅僅是一次試探性攻勢就搭進去了兩萬多人!這個教訓告訴蘇軍,德軍雖然已經很疲憊,但仍然是一支不容輕視的力量,想要一拳將這個老對手打趴是不現實的!所以朱可夫元帥緊急叫停了奧得河攻勢,全力調集更多的兵力和技術裝備,同時加強偵察,試圖找出盟軍的破綻,然後一錘爆頭。

  也許有人會指責朱可夫元帥隻會堆人頭,沒有幾倍優勢兵力和裝備就不會打仗,但是看看蘇聯和歐洲戰場的地形你就知道,這種活見鬼的地形隻能堂堂正正的硬拚,千萬大軍的大廝殺,一向是力強者勝,戰術隻能錦上添花,無法左右戰爭的勝負,說到底還是得拚資源,誰先扛不住消耗誰先完蛋。德國耗不過蘇聯,所有幾次戰略性的失敗之後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了。朱可夫元帥根據奧得河戰役中德軍的戰鬥力和裝備推算,如果想搶在盟軍前麵拿下柏林,蘇軍至少要再調集五十萬大軍,這需要時間,暫停攻勢那是必須的。

  朱可夫元帥暫停攻勢對蘇軍來說是大好事,德軍已經把奧得河防線縱深四十公裏的地區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屠宰場,在這裏部署了五百多輛新型豹式坦克,二百五十多輛130毫米自行火箭炮,一百二十門203毫米榴彈炮,還有三百多個炮台。這些炮台由混凝土底座和坦克炮塔組成,安裝的是75毫米長身管火炮————沒錯,就是豹式坦克所使用的那種,這種要命的火炮可以輕鬆擊穿T-34的正麵裝甲。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57毫米高射炮,也被安裝到炮台上,形成恐怖的交叉火力網,不管是步兵還是裝甲部隊,一旦撞入這道可怕的交叉火力網就無法幸免。朱可夫元帥的謹慎實質上是拯救了至少十五萬蘇軍士兵的生命,麵對如此堅固的防線,還像斯大林突擊那樣徑直撞過去,蘇軍的下場會很悲慘的。斯大林對朱可夫元帥是完全信任的,現在德國佬戰鬥力還很強,各種物資儲備都相當充足,硬啃的話肯定占不到什麽便宜,還是更充分的準備再動手為好。

  但朱可夫元帥的謹慎卻激怒了美英。此時美英在比利時方向完全是被壓著打,兩個集團軍群幾十萬大軍被壓縮在屁大一點的安特衛普港地區,援軍源源不斷抵達,然而卻無法發揮太大作用,有戰鬥力的部隊無法接敵,喪失戰鬥力的部隊無法上船撤退,德國空軍晝夜轟炸,安特衛普港簡直就是修羅屠場。而在萊茵蘭地區,美英法聯軍發動的攻勢撞得頭破血流,德軍的防線出人意料的堅固,看似已經窮途末路的德軍出人意料的頑強,每一道戰壕,每一個村莊,每一幢房子都是反複拉鋸,反複爭奪,戰事血腥的程度直逼一戰時期的索姆河戰役。德軍跟打了雞血似的按著美英法聯軍狂扁,可愛的元首認為隻要再加一把勁,隻要再給盟軍一記重擊就能迫擊約翰牛和山姆大叔坐到談判桌前,撇開蘇聯跟德國進行和平談判,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完全是不計代價跟西線盟軍死磕了。盟軍的處境空前的困難,萊茵蘭方向還好,在比利時和荷蘭方向他們的地麵機場完全被摧毀,英國皇家空軍為了增援前線不得不從本土起飛,飛越海峽去攻擊以逸待勞的德國空軍,然後被拍蚊子似的成串拍了下去。意大利戰場美英兩個集團軍十幾萬人近乎團滅,隻剩下一點殘兵敗將龜縮在羅馬城裏,被德軍慘無人道地圍觀。現在盟軍已經顧不上意大利戰場了,安特衛普戰場要緊!在過去兩個月裏,這個戰場已經吞噬了接近十萬名盟軍士兵的生命,將超過三十萬人送進了俘虜營或者醫院,更讓盟軍損失了六十多萬噸船舶,盟軍完全紅眼了,連太平洋戰場的兵力都抽了過來,不顧一切跟德軍死磕!元首狠狠給美英一拳迫使他們跟自己談判的設想太天真了,被打疼了的美英————尤其是美國佬的第一反應不是低頭服軟,而是不顧一切的往歐洲增兵,說什麽也要把場子找回來!

  盟軍在安特衛普和萊茵蘭進行著如此艱苦而血腥的戰鬥的時候,蘇軍卻在看戲!

  叔可忍,嬸子都不能忍了!

  最讓盟軍難以忍受的是,據他們掌握的情報,在意大利戰場的C集團軍群主力將防線將給了意大利人,正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德國!

  這一調動的目的再明顯不過了,C集團軍群主力,絕對是要投入到比利時和荷蘭戰場的!這可是在不到一個月之內就幹掉了美英兩個集團軍,搶回了大半個意大利的虎狼之師啊,眼下盟軍的處境已經夠艱難的了,再來十幾萬鬥誌昂揚的精銳之師,他們還活不活了?得知蘇軍停止奧得河攻勢後,羅斯福和丘吉爾憤怒地質問斯大林:

  蘇聯到底還打不打算履行反法西斯同盟的義務?

  斯大林的回答是:奧得河方向德軍防線極為堅固,蘇軍正麵強攻必將傷亡慘重,必須尋找更合適的突破口才能順利打開局麵。

  丘吉爾和羅斯福隻覺得豈有此理。在過去兩個月裏西線盟軍損失了近五十萬人馬,如果再不迅速扭轉局勢,傷亡還會更加慘重,你丫居然有臉跟我們提什麽正麵強攻必將傷亡慘重?這兩位強硬地表示:

  蘇軍必須立即履行反法西斯同盟的義務,否則將背負曆史責任!

  斯大林也覺得豈有此理。在阿登地區疏忽大意被德軍鑽了空子打得潰不成軍的是你們,在意大利戰場被德軍麻痹然後打得全軍覆沒的也是你們,這個糟糕的局勢都是你們一手造成的,怎麽就要我來背負曆史責任了!哦,對了,去年在蘇軍筋疲力盡無力進攻的時候發動華沙起義,試圖扶持親西方政府堵死蘇聯向西歐進軍的路線,當起義軍被德軍殘酷鎮壓,起義即將失敗,一味死催著蘇軍全力支援那幫反骨仔,否則要負曆史責任的也是你們,敢情蘇聯就是拿來背鍋的是吧?鋼鐵強人冷酷地回答:

  我必須先對蘇聯負責,然後才能對曆史負責!

  完了還不忘嘲笑盟軍一通:我聽說希特勒連嬰兒師都派上戰場了,難道我的盟友連一群娃娃兵都打不過嗎?

  羅斯福麵色鐵青,丘吉爾一口老血噴出五米遠。這他媽是嬰兒師?在比利時和荷蘭壓著盟軍打的幾十萬德軍是嬰兒師?睜著眼睛說瞎話也得有個限度吧!但他們現在確實是讓德軍壓著打,有求於人,也隻能放緩語氣:

  蘇軍什麽時候才能恢複攻勢?

  斯大林回答:

  至少要到二月末。

  這回連羅斯福都噴血了,還是開了加力的那種。

  斯大林可以跟邱胖子和羅瘸子強硬,但對德軍,他卻不得不一百二十個小心。他太了解這個老對手了,任何輕視和疏忽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蘇軍在這方麵已經受到太多太多的教訓。所以再次從遠東抽調兵力是必須的,總不能繼續動員歐洲這邊那些十六七歲的孩子上戰場吧?可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八路軍跟日軍卻在綏遠爆發了一場大戰。爆發大戰也就算了,偏偏又在蘇軍準備繼續抽調兵力的時候按下了暫停鍵,這時機也太微妙了。加裏寧上校的判斷並不能完全讓他放心,他把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找來,把所有情報都交給他讓他分析,希望能得到更加準確的判斷。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花了整整兩天時間,仔細分析了所有情報,最後笑著向斯大林報告:“中國同誌很了不起啊!如果所有情報屬實,那麽基本上可以確定,綏遠方向日軍那五個師團已經喪失戰鬥力了,一口氣擊敗了五個師團,很了不起!”

  斯大林說:“正因為這樣我才不放心,他們崛起得太快,他們崛起的軌跡完全不合乎常理,我們的特工到現在都沒有找到美英大力援助他們的切實證據,他們那麽多先進的武器裝備和似乎無窮無盡的物資到底是從哪來的?”看到華西列夫斯基似乎要說話,他打了個手勢,讓對方聽他說。“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就算他們強大得出乎我的意料,那區區百萬人馬,幾百架戰機,還有那點薄弱得可憐的工業底子,我還不放在眼裏。真正讓我擔心的是我們的中國同誌都是一群民族主義者,他們跟我們一樣,首先考慮的是國家利益,然後才是紅色聯盟的利益……”

  華西列夫斯基一點就透:“外蒙古?”

  斯大林點頭:“對,外蒙古。這個緩衝區對我們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如果它掌握在中國軍隊手裏,我們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隨時可能被掐斷,整個遠東都將麵臨致命威脅,我不得不防啊!”

  華西列夫斯基說:“是的,對於蘇聯來說,來自歐洲方向的威脅是嚴重威脅,來自遠東的威脅卻是致命威脅。曆史上唯一一個真正征服過俄羅斯的勢力就是來自遠東的蒙古人,他們從中亞翻越高加索山脈,席卷南俄大草原,然後進一步掃蕩了整個俄羅斯,讓俄羅斯在他們的馬蹄下戰栗了四百年之久,這是有史以來唯一一次。”

  斯大林說:“所以我想知道,如果我們繼續從遠東地區抽調兵力投入到歐洲方向,遠東方向會不會有危險,會不會遭到來自中方或者日方的威脅。”

  華西列夫斯基笑笑,說:“斯大林同誌,你太多慮了。現在的日軍,不管是在太平洋戰場還是在華北戰場,都是節節敗退,他們既沒有動機,也沒有實力對蘇聯遠東地區采取任何形式的軍事行動,這一點從日本政府極力討好蘇聯試圖簽訂蘇日友好條約就可以看出來。而中國軍隊呢?重慶軍是什麽成色,在去年的豫湘桂大戰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也就滇緬戰場那二十萬遠征軍還能看。至於我們的中國同誌,我承認他們讓我驚訝了,但是我認為他們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徹底殲滅這五個師團的日軍,然後席卷華北,以一場暢快淋漓的勝利為資本跟重慶政府爭奪政權的歸屬……再說,從他們即將把日軍趕下黃河卻停止進攻這一反常的舉動來看,他們恐怕也到了強弩之末,不得不暫停攻擊了。由此不難看出,中日兩軍都沒有能力威脅遠東,遠東地區穩如泰山。”

  斯大林沉吟片刻,最後讚同了這個大胖子的判斷:“那好,再從遠東地區抽調兩個師和四百輛汽車投入到西歐戰場,法西斯是不會束手就擒的,我們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還有,讓加裏寧同誌加強與延安的溝通,我對那些中國同誌真的是越來越感興趣了!”

  於是,奉斯大林的命令,遠東蘇聯紅軍又有兩個精銳步兵師乘上火車開赴西歐。這樣一來,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兵力隻剩下三十五萬,可以說是空虛到了極點。

  接下來,中國同誌就要送給斯大林一個更大的驚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