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四 棚戶區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2      字數:3988
  一架裏-2運輸機以兩百五十多裏的感人時速慢騰騰的飛過荒涼的大西北,飛機上,二十多位蘇聯技術專家正無精打采的聳拉著腦袋,對地麵那壯美的風光絲毫提不起興趣來。

  這趟旅程實在是太漫長了一點,從蘇聯各個崗位被緊急抽調到莫斯科集合,然後一路輾轉抵達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再從哈薩克斯坦換乘飛機抵達迪化,再從迪化飛往延安,他們就連是在睡覺的時候都是在趕路,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個星期,誰他娘的受得了?當然,最難受的是……沒伏特加喝了。

  是的,沒伏特加喝了。伏特加對蘇聯人來說跟血液同樣重要,這種辛辣暴烈、一點火星點能點著的液體賦予了蘇聯人莫大的勇氣和火一樣的激情,離開了伏特加,這些北極熊都不知道日子該怎麽過!長時間沒有伏特加喝的惡果已經顯露出來了,這些毛子一個個無精打采,脾氣暴躁,衝動易怒,連機組人員都不大敢去招惹他們,生怕挨揍。倒不是打不過這些專家,隻是人家個個都是高級技術專家,蘇聯的寶貝,他們敢還手?所以還是躲著吧。

  哦,對了,在飛機下方是一列噴著濃煙性性飛馳的列車,想必列車上的毛子們也跟飛機上的一個鬼樣,無精打采,哈欠連天……

  一個四十五歲,有著一頭金發和一把大胡子,手指關節粗大布滿角質的毛子砰地一拳捶在機艙上,發出一聲大吼:“這趟旅程到底什麽時候才算完?我受不了了!我要回莫斯科!不,回烏拉爾也行!”

  帶隊的那個老頭子大概是這幫毛子中最正常的一個了,他是蘇聯地質專家,一輩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足跡遍及整個蘇聯,為蘇聯找到了數個大油田和兩個大型鐵礦,還有一個儲量驚人的氣田。他叫拉夫羅夫,現在六十歲,一個挺幹淨挺安靜的老頭子,閑著沒事的時候就喜歡看與工作無關的書籍,比如說騎士小說、散文、詩歌什麽的,現在他手裏正捧著一本普希金詩選看得津津有味,聞言抬起頭來看著那個小了自己十幾歲的家夥,淡淡的說:“伊柳申科,你又在發什麽瘋?”

  這個叫伊柳申科的是個機械專家,精通各種大型機械設備的組裝、維修和模具製造,嗜酒如命,脾氣暴烈,曾有過醉酒後把人捅傷的惡劣紀錄。斯大林表示他專治這種渣渣,而他治這種渣渣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直接把丫扔西伯利亞砍半年木頭。如果這樣都還治不好,算你狠,格拉古勞改營歡迎你!在慈父無微不至的關懷下,伊柳申科改掉了爛酒的臭毛病,脾氣也好了很多,業務水平更是大有長進,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那脾氣仍然是很臭,尤其是在沒酒喝的時候,更是變本加厲,現在已經在飛機上呆了十多個小時,滴酒未沾,他的脾氣能好到哪裏去?不過他可不敢衝拉夫羅夫發火,隻是悻悻的說:“這趟旅程實在太漫長了,很難受,不是嗎,教授?”

  拉夫羅夫繼續低頭看書:“如果連這點考驗都經受不起,你趁早退黨好了,別給我們黨員丟臉。”

  伊柳申科咕噥:“我也就是隨便抱怨兩句罷了,還沒到要退黨的地步吧?”

  “我讚成伊柳申科同誌的說法,這趟旅程實在太漫長太難受了。”這回說話的毛子是烏克蘭人博伊卡,他是巴庫油田一個煉油廠的副廠長,也跟石油打了一輩子交道,業務水平很高,但是跟伊柳申科一樣,脾氣不好,容易得罪人,所以貝利亞挑人的時候煉油廠第一時間把這貨推薦過來,眼不見為淨嘛。現在這個毛子哈欠連天,腦勺上那一小撮總是高高聳起的呆毛都聳拉了下去,證明這位仁兄精神狀態欠佳,該補充一點名為“伏特加”的燃料了。他打著哈欠說:“更艱苦的環境我們都經曆過,這一點旅途的困苦算得了什麽?我們最難受的還是到了中國之後沒法正常展開工作啊,這個國家一點工業基礎都沒有,更別提石油了!我怎麽看這個國家都不像是有石油的樣子,上頭肯定是在拿我們尋開心!”

  拉夫羅夫睨了這小子一眼,淡淡的說:“永遠不要小看一個擁有上千萬平方公裏版圖、四億人口的國家。”

  博伊卡說:“我沒有小看他們!但是不管從地質學哪個學派的理論來判斷,這個國家都不像是有石油的樣子……”

  拉夫羅夫說:“沒有人能證明現在這些理論就一定是對的,現在的地質學還很年輕,隻能相當於一個八歲的小孩,根據一個八歲的小孩的理論來斷定一個國家有沒有石油,很幼稚。”

  博伊卡聳聳肩,說:“好吧,達瓦裏希,我爭不過你……隻希望中國同誌沒有拿我們開玩笑,到了目的地之後真的有石油源源不斷地從地底下噴出來,通過輸油管輸送到工廠供我進行分析和提煉……哦,還有伏特加!石油和伏特加是我的最愛,離開了這兩種液體,我的生活就沒有陽光了!”

  拉夫羅夫沒有繼續討論下去,他用最輕柔的動作合上書頁,將它放進一個盒子裏,然後放入行李箱。做完這一切,他站起來走到舷窗前,在幾千米高空中俯視著下麵連綿起伏的山巒原野和奔騰的黃河,心情激蕩,發出一聲低歎:“壯美啊,巍巍大國!你會成為蘇聯的好夥伴嗎?”

  黃土高原在機翼下方隆起,延安到了。首先出現的就是一條長達數百米的跑道,是土路,但是被夯得極為結實、平整,裏-2降落的時候居然一點顛簸感都沒有,這讓這些蘇聯專家有些驚訝,這樣的土木工程能力可不是誰都具備的哦!飛機停穩後,艙門打開,專家們提著各自的行李箱走下飛機,馬上就被跑道不遠處那一排排金屬房屋給吸引了目光。這種金屬房屋呈長方形,長度十米以上,寬度在兩米左右,裏麵的空間並不大,但如果單純是居住,那肯定是夠了。懂得經營的沒準還能在裏麵弄個小廚房小衛生間什麽的出來呢。這玩意確實是房子,開了門窗的呢,但是這麽古怪的房子他們還是頭一回見,都咂咂稱奇,伊柳申科更是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不是說中國很缺乏鋼材的話?怎麽會有這麽多金屬拿來造房子?”

  博伊卡說:“鬼知道!”

  中國同誌熱情的迎了上來。帶隊的是新鮮出爐的工業部部長,姓陳,就叫他陳部長好了。部長大人操著一口流利之極的俄語向這些遠道而來的專家們問好,跟他們握手,然後帶他們前往事先給他們安排好的生活區。他說:“蘇聯的同誌們,我們為你們準備了舒適的住房,你們肯定會非常滿意的!”

  博伊卡咕噥:“該不會是讓我們住窯洞吧?一想到要像個土撥鼠一樣鑽進地底下,我就很不爽……”

  陳部長衝他笑:“當然不可能……事實上現在窯洞已經滿了,就算你們想住,恐怕也住不成了。”

  兩輛大型三輪車開過來,陳部長招呼大家上車。蘇聯的專家們好奇的看著這兩輛車子,嗯,隻有三個輪子,車身也比較低矮,不過挺美觀的,至少比頂棚啊駕駛室啊通通都拿木頭湊數的嘎斯要美觀得多————這玩意全身上下就找不到一丁點跟木頭有關的東西。上車之後,車子發動,居然聽不到發動機那吵得要死的轟鳴,隻是有種嗚嗚作響的聲音,很低,一點都不吵。一位電力工程師判斷這是電動馬達運轉時的聲音,這讓大家很吃驚,由電驅動的車子?真是神奇!

  “這是外國朋友送給我們的車輛,叫三輪車,很輕的,而且不喝油,隻燒電。”陳部長介紹,“它裝有一個大型電池組,裏麵儲著足夠它行駛上百公裏的電量,隻要擰動手柄電流就會驅動車子前進,非常方便。”

  電力工程師來了興趣:“那如果電用完了呢?怎麽辦?”

  陳部長說:“再充啊,充上八個小時就行了。”

  電力工程師扳著手指頭計算,嘴裏嘀咕著:“這比用油劃算很多啊……同樣是跑一百公裏,用電的成本可比用油的省太多了……”

  一幫毛子交頭接子,都對這種可以用電驅動的三輪車頗為驚奇。而且……三輪車的駕駛方式跟自行車差不多,一個自行車車把式的手柄,往左推就左轉彎,往右推就右轉彎,刹車就擰刹車製動,想學會開汽車不容易,但是想學會開這玩意兒恐怕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隻要不是左右不分的大笨蛋,學上一天基本上都會了,好東西喲!他們決定了,一定要買一輛回去,勸斯大林同誌進行仿造,就算軍隊和工礦企業看不上,給農民用也是很好的。

  電動三輪車開了十幾公裏,來到了為蘇聯技術專家們準備的住處。這裏離寶塔山很近,地勢平坦,有一條公裏直通寶塔山,地勢也平坦,有一條小河蜿蜒而過,取水肯定是很方便的。至於房子嘛……

  清一色的紅色金屬箱,都是近三米高、兩米半寬、十二米長一個的那種,下麵由幾塊巨大的水泥磚墊著,跟地麵隔離開來,使金屬箱免於被雨水泡。金屬箱從中間開了一扇門,門的兩邊各有一扇大窗戶,背麵也有,采光效果一流。陳部長說:“這些房子是用集裝箱改造成的,裏麵非常幹燥、幹淨,絕不會有蚊蟲寄生,環境比較舒適。”

  拉夫羅夫忽然問:“什麽是集裝箱?”

  陳部長撓了撓頭,說:“這個啊,我也不大清楚,聽說是一種用金屬做成的大箱子,每個箱子裏麵可以裝十幾噸甚至幾十噸貨物,鎖上門之後由吊裝相吊上貨車,然後送到港口,再由吊裝相吊上船去,非常方便,效率非常高。”

  拉夫羅夫若有所思:“這樣麽……這個思路非常好,運輸效率成倍增加,很聰明的的做法。”

  伊柳申科有些詫異:“你們國家不是很缺乏鋼鐵的嗎?為什麽拿這些集裝箱做房子?拿它回爐煉鋼不是更好嗎?你們這樣做也太奢侈了。”

  陳部長一臉尷尬,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他總不能告訴這個毛子,這些玩意都是某個懶鬼把貨物運過來之後就扔在這裏不管了的垃圾吧?而且還是二手的。幾次交易,陳劍鋒摸清楚了這家夥的尿性,知道甭管多少個集裝箱,隻要給了這小子就別想再要回來了,所以每次交貨他都讓人去收購二手集裝箱,一萬元一個,然後再額外收獲劍強一筆錢作補償。用薛劍強的話來說:“運回去幹嘛?運回去幹嘛?把它改造改造給同誌們住不是更好嗎?實在不行也可以拿它當工廠的宿舍啊!我告訴你,拿它當房子比自己建房子要便宜得多,現在一噸鋼材就要四千多了,建一幢小樓房你猜得多少鋼材?這玩意兒一個才一萬甚至八千,省了多少錢?而且還隨時可以運走,工廠遷到哪它就能搬到哪,不必為工人的住宿問題傷腦筋,多劃算!我告訴你,你趁早死了將它回爐煉鋼的心啊,真把它回爐煉鋼你們就虧大了!”反正不管怎麽說,他就是不肯把這堆玩意搬走了,相反還弄了好幾輛車和大貨車過來,讓人將這些玩意兒吊上貨車運到用得著的地方,往空地一放就是一排排房子,幾個撂起來就是一幢樓房了,多省事!

  嗯,跟二十世紀後期的棚戶區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