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 中蘇合作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1      字數:3985
  開頭再難也得幹,所以沒什麽好說的。

  糧食和機械慢慢想辦法,最為缺乏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則派一個代表團帶著坐飛機到莫斯科找蘇聯,至於人員嘛……中央一聲令下,八路軍紛紛將解救的礦工和工廠工人送回來,同時八路軍大批大批的往延安送人,一次兩個團,一個主力團一個戰鬥力最差的團,主力團在延安換裝,接受整訓,然後雄糾糾氣昂昂的重新返回戰場,一個團頂兩個團用,戰鬥力差的那個就對不起了,留下來參加各種技術培訓,然後參與基地建設吧!

  此外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山東那邊的金礦恢複生產了,工人的積極性極高,產量倍增。還有海參也迎來了豐收,這可是一斤能賣好幾千元的好東西,跟從大海裏撈黃金差不多。此外新四軍控製的地盤的河豚和大龍蝦的產量也是蹭蹭的往上漲,這些名貴的水產品將會換回大量資金,為陝甘寧邊區這近乎異想天開的發展計劃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經過一番周密的準備,中央派出的代表團經新疆出境進入蘇聯,然後幾經波折,費了好大牛鼻子勁,終於抵達了莫斯科。

  此時的莫斯科正沉浸在一種激昂奮進的氛圍之中,強大的蘇聯紅軍正在連綿千裏的戰線上對納粹德國發動大規模反攻,在氣勢磅礴的“斯大林突擊”之下,德軍節節敗退,眼下俄羅斯全境業已光複,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強有力的盟友芬蘭已經被迫求和,至關重要的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等戰略要地亦已收複,眼下蘇聯百萬大軍正在磨刀霍霍,炮口都還沒有放涼就對準了白俄羅斯,第五次斯大林突擊蓄勢待發,這次他們要將德軍趕出白俄羅斯。前線節節勝利,莫斯科自然極為振奮,依舊滿目瘡痍的莫斯科街頭,到處都是自豪的笑容,每天都有無數軍列滿載著兵員、物資、武器裝備,在莫斯科市民的歡呼聲中駛向前線。但代表也看得出,其實蘇聯人已經快被逼到極限了,公交車上,地鐵上,工廠裏,很少看到男性青年的身影,都是些女孩子在忙活,莫斯科衛戌部隊裏有很多十六七歲的孩子,有些甚至還是姑娘,軍裝很舊了,連一雙手套都沒有。蘇德戰爭就是一場沒有任何花巧的硬仗,國力與國力之間的碰撞,蘇聯憑著自己巨大的潛力壓倒了德國,但是自己也傷得不輕。

  好殘酷的戰爭!

  在莫斯科休息了一天,代表團團長動身去找自己的老師,季米特洛夫。

  季米特洛夫是保加利亞人,共產國際西歐局的頭號人物,也是共產國際的領軍人物。他出身貧苦,一生多災多難,嚐盡了貧窮和顛沛流離的滋味,甚至被納粹德國迫害過。青年時代的苦難經曆讓他對同樣處於苦難之中的中國十分同情,在擔任共產國際領袖的時候給予過中國很大的幫助,現在由於形勢所迫,共產國際已經解散了,這位老人把主要精力都用於領導保加利亞人民抵抗運動,計劃著有限利用蘇軍的力量將德軍趕出巴爾幹半島,在保加利亞建立全新的政權,甚至建立巴爾幹聯邦。自己的得意門生前來拜訪,他既高興又意外。

  “老師,我是來尋求你的幫助的。”團長開門見山。

  季米特洛夫並不意外:“我已經猜到了。眼下你的祖國的抵抗事業已經到了至關重要的關頭,有無數事情需要你,你卻在這麽重要的時候來到蘇聯,肯定是遇上什麽大難題了。有什麽困難就說吧,共產國際雖然不在了,但是我的話還是有一點份量的。”

  團長說:“是這樣的,最近我們在蘇區發現了兩個油田,打算開發出來……都是儲量很大的大油田,隻要能開發出來,我們就更有勝算了。但是我們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我們希望能得到蘇聯石油工業部的幫助。”

  季米特洛夫有點為難:“你希望蘇聯向你們提供技術設備?這很難,戰爭讓蘇聯的石油工業飽受摧殘,眼下正在全力恢複,相關的設備蘇聯自己都很缺,一兩年之內是很難有餘力支援兄弟國家的……”

  團長打斷:“不,相關的設備我們自己想辦法,事實上我們已經搞到設備了,我們缺的是人才。我們希望蘇聯能派一些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過去,幫助我們培養一批石油工業人才。”

  季米特洛夫緊皺的眉頭稍稍舒開,說:“隻要人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的,就是不知道你打算要多少人?”

  代表說:“不少於三百。”

  老頭子眉頭又皺了起來。三百人,對於一個擁有近兩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可能不算什麽,但是也得分時候。現在蘇聯的人力資源差不多被壓榨到極限了,每一個工程師,每一個技術工人都是寶貝,尤其是石油工業方麵的人才。這一口氣就要三百,還真有點兒難。

  團長微笑著說:“我帶來了一份小小的禮物,算是給蘇聯勝利的獻禮吧。”說著打開手提箱,從裏麵拿出數十頁資料遞給季米特洛夫,“這是我們的特派留學生在美國獲得的尼龍纖維合成技術,當然,我們現在隻獲得了其中的一部份,還有很多正在想辦法搞。請老師把這份資料交給石油工業部部長,相信他會感興趣的。”

  季米特洛夫不明所以:“尼龍纖維合成?”

  團長笑容爽朗:“就是從石油渣裏合成纖維,這種纖維柔韌細致,光滑美觀,可以織布,可以做襪子,可以做繩索……可以說,這項技術的出現讓石油增值了不止一倍。”

  季米特洛夫神色變得凝重:“我馬上去找巴依巴柯夫,你回去等我的消息,很快就會有回音的!”

  確實是很快。團長回到賓館,隻等了兩個小時,季米特洛夫就帶著巴依巴柯夫風風火火的趕過來了。

  巴依巴柯夫是現任石油工業部部長,跟石油打了一輩子交道,是個不折不扣的實幹派。這位石油工業部部長可謂位高權重,但是戰爭年代,再怎麽位高權重的人也免不了要上戰場的,所以這些年他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炮火紛飛的蘇德戰場上度過。他曾率領石油工人冒著呼嘯落下的炸彈在冰湖上晝夜施工,修建一條從湖底通往列寧格勒的輸油管道,這條輸油管道為被德軍重重包圍的列寧格勒軍民輸入無窮無盡的燃料,最終活活耗垮了德軍。他曾在高加索油田指揮石油工人大搞破壞,往油井裏灌入水泥,炸掉輸油管和煉油廠,德軍好不容易攻占了高加索油田,卻失望地發現沒有一口油井能用的,他們一滴油都沒搞到就被蘇軍打跑了。當然,現在勝利的曙光已經出現,這位仁兄不必再上戰場了,現在他的工作的核心就是如何恢複被戰爭重創了的蘇聯石油工業,千頭萬緒,煩心的事情多得不得了,一天當兩天用都不大夠,現在居然跟著季米特洛夫跑過來,隻能說明那份資料確實戳到他的G點了。

  巴依巴柯夫的心情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年頭石油化工仍處於摸索階段,對石油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蠟片和有限的製藥等這幾方麵,油料和蠟原料回收是主流,製藥用得很少,剩餘部份就拿去當瀝青了,那個浪費啊,簡直就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哦,對了,德國和蘇聯還發明了合成像膠技術,雖說從石油中合成的橡膠質量跟天然橡膠差距不小,但是在這種天然橡膠極度匱乏的年代,有得用就算不錯了。這種橡膠自己用還行,拿來出口就別想了,根本就爭不過天然橡膠的。美國率先發明了合成纖維技術,而且甫一出現就顯露出巨大的商業價值,這讓蘇聯極為眼饞,作了很多努力試圖獲得這種技術,但都沒有成功,該死的資本主義對技術封鎖實在太厲害了。現在自己夢寐以求的技術送上門來了,作為石油工業部的老大,巴依巴柯夫當然激動得不行,二話不說就跑了過來,都不等季米特洛夫敲一敲邊鑼,他便直接了當的問:“達瓦裏希,你們從哪裏獲得這些技術資料的?”

  代表微笑著說:“我們有自己的渠道,雖然作用有限,但是有特殊的時候還是可以帶給我們一點驚喜的。達瓦裏希,你對這份禮物還滿意嗎?”

  蘇聯人那直腸直肚的性子天生就不適合談判,巴依巴柯夫的表現讓季米特洛夫有種捶牆的衝動:“我很滿意!正如你所說,這項技術可以讓石油增值不止一倍,沒有比這更棒的禮物了!剩下的資料呢?這隻是其中的部份,剩下的資料在哪裏?”

  團長用手指敲擊著桌麵,說:“我們的情報人員仍在努力……”

  一提這個,巴依巴柯夫就猜到,中國人很可能已經擁有整套的技術資料,隻是等著他開價而已。他想了想,嚴肅地問:“達瓦裏希,你說你們的蘇區發現了兩個大油田,能確定嗎?這可是非常嚴肅的問題,不能開玩笑的!”

  團長同樣嚴肅的點頭:“確定!事實上,我們連富產區都已經鎖定了,就等著技術工人和設備到位,然後開始鑽采了。”

  巴依巴柯夫想了想,說:“這樣吧,我先給你派兩個石油勘測小組過去,對油田進行勘測,以確認真偽……”見團長皺起了眉頭,他無奈的說:“好吧,除了那兩個小組之外,我再給你派十二位專家,三百名優秀的工人過去,就算最終沒找到油,也可以預先幫你們培訓工人,為未來的中國石油工業培養人才。”

  團長這才滿意:“那太感謝你了,達瓦裏希。我們希望能充份利用這些石油資源,所以打算在石油產區配套建設幾個油頭尿素廠和合成橡膠廠,以緩解我國化肥和橡膠極端匱乏的局麵,也希望能得到老大哥的幫助。”

  巴依巴柯夫笑了:“你們可真貪心……不過,物盡其用是布爾什維克必須具備的一種品質,我對你們這種精明非常欣賞。我個人是完全同意的,不過這需要得到斯大林同誌的同誌。此外,你必須知道,我們想把大量工業設備運進你們的蘇區是非常困難的……”

  團長說:“設備我們來想辦法,你們隻要派人過來就行了。”

  他是如此的自信,以至於巴依巴柯夫都為此詫異,打量了他好一陣子,才點了點頭,說:“雖然不知道你自信的來源,但是,自信也是布爾什維克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好,我會盡量為你挑選優秀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三年之內,還你們一支高素質的石油工人團隊。”說到這裏,這位直腸子的石油工業部長終於展現出了精明的一麵:“你們還缺什麽?光有石油是不行的,還得有鋼鐵、電力、煤炭、化工、機械等等等等各方麵的人才,這些我都可以出麵幫你們搜羅一些,雖然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大項目,但是給你們一些指點和建議是絕對夠了的。”

  團長不動聲色:“這些我們都需要,隻是現在蘇聯也很困難吧?在這麽困難的時候還支援我們這麽多技術人員,我們真的很過意不去,不知道如何才能為蘇聯提供一點點幫助?”

  巴依巴柯夫說:“合成樹脂技術的資料。在合成樹脂技術領域,美國是最先進的,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你們的情報人員能夠幫忙搜集合成樹脂技術資料,越全越好。”

  團長仍然不動聲色:“我們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