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六 慘敗1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1      字數:3952
  1944年四月上旬。

  豫中平原已是戰雲密布,日軍從國內、東北秘密抽調的大軍和華北派遣軍下轄各部已經形成作戰序列,崗村寧次飛赴南京,就任總司令官,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日軍如此大規模的調動當然瞞不過中國軍隊,十幾個師團、旅團級作戰單位的調動呢,動靜大得嚇人,就算是聾子也該察覺了。第一戰區司令官蔣鼎文上將和副司令官湯恩伯上將一致認為,日軍即將對豫中展開一次大規模的攻勢,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來。但是日軍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中國軍隊的情報機構沒能獲得太多有價值的情報,第一戰區隻是推斷日軍可能會發動大規模攻勢,對日軍投入兵力的規模、攻擊方向、戰略企圖等等極為關鍵的情報卻是一片空白,自然也就沒有辦法作出針對性的部署了。這似乎已經成了中日正麵戰場上的魔咒:每次大會戰,在日軍開打之前中國軍隊什麽都不知道,而日軍幾乎什麽都知道,所以多數會戰中國軍隊都是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況下迎接日軍第一波最為淩厲的攻勢,往往還沒有弄清楚東南西北,就已經被打得一塌糊塗。

  當然,扛過日軍的第一波攻勢之後,中國軍隊就能判斷出日軍的主要攻擊方向和戰略企圖,作出針對性的部署,憑借數倍、十幾倍於日軍的兵力粉碎日軍速戰速決的企圖,把閃電戰變成爛仗。因此日軍將領時常說想要擊潰支那軍並不難,但想要大量圍殲他們卻很難……誰叫日軍兵力太少,而中國又太大了呢?當然,日軍也有通過巧妙的部署,以輕微代價大量殲滅中國軍隊的戰例,最著名的就是中條山會戰,中國軍隊損失了七萬人馬,實為淞滬會戰以來最大的恥辱,不過這樣的戰例著實不多。有這些經驗在,第一戰區有充分的信心認為就算日軍發動大規模攻勢,他們也能扛過去,甚至打幾個勝仗,在老頭子麵前露一把臉!日軍嘛,由於兵力實在有限,每次會戰都是拆東牆補西牆,從幾個方向抽調兵力組成一個大兵團,對預定目標實施猛烈而短促的突擊,一旦沒有辦法迅速解決對手,他們就會主動撤退,因為他們實在耗不起,這個弱點已經被中國軍隊吃得死死的了,對中國軍隊來說,能耗到日軍主動撤退就是勝利。

  第一戰區有充分的信心贏得這樣一場“勝利”。

  他們錯了,大錯特錯了。

  四月十一日,崗村寧次下達了一號作戰正式開始的命令。

  這道電波激活了沉寂兩年之久的豫中戰場,頃刻之間,數百門大炮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炮彈流星雨般砸向國軍陣地,無數中國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便消失在衝騰而起的硝煙烈焰之中。信號彈一叢接著一叢升起,沿著兩軍對峙的戰線一路延伸,仿佛沒有盡頭;大批零式戰機傾巢出動,塗著大姨媽標誌的惡魔呼嘯著從陰霾的天空掠過,航空炸彈雨點般砸落,國軍控製的鐵路樞紐、車站、物資囤積中心、兵站、燃料庫、軍火庫、機場等等戰略目標都被炸得火光衝天。更加可怕的是在中國軍隊的後方也是爆炸不斷,化妝成教師、難民騙過第一戰區的警戒線順利滲透到後方的日軍特工幽靈般出現在各個要害位置,用機槍將驚愕的中國士兵一叢叢掃倒,甚至將冒煙的炸藥包朝他們狠狠掄去!第一戰區陷入了極度混亂,完全分不清前方還是後方了,隻知道到處都在打仗,到處都是襲擊,想打又找不著敵人打,這種感覺簡直就讓人發瘋!

  空前猛烈的火力準備後,日軍的攻勢正式展開。幾百輛坦克、裝甲車冒著黑煙,沉沉低吼著衝向已經被炮火炸得一塌糊塗的中國軍隊陣地,後麵則是一個個橫刀躍馬的騎兵聯隊,再後麵則是四個師團又三個旅團的龐大兵力以及無數汽車……直到現在第一戰區才知道他們要麵對的將是一個怎樣的對手,一次怎樣的攻勢!第一道防線眨眼之間就被日軍的履帶輾成了粉末,第二道防線在日軍的迅猛突擊之下也變成了篩子……混亂的指揮、驚恐、迷茫,完全擊垮了湯恩伯所部,麵對潮水般湧來的日軍和輾壓過來的坦克集群,他們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往往一道防線還沒有構築好,就被日軍給衝垮了!

  中國軍隊的損失空前慘重。

  湯恩伯急了,急令自己的王牌第11軍側擊日軍,遏製日軍的攻勢。

  第13軍是湯恩伯手中的頭號主力,嫡係中的嫡係,換裝、兵員補充、軍官補充一直是優先考慮他們,每次會戰,湯恩伯總是將這支部隊作為尖刀使用,發現日軍的破綻後就讓他們從側翼發動攻擊,狠揍日軍,著實讓日軍吃了不少苦頭。這次日軍攻勢太猛,湯恩伯在日軍兵鋒變鈍之前就不得不動用了這支戰略預備隊。

  剛開打不久便被迫動用戰略預備隊,意味著湯恩伯拿這戰局基本沒轍了。

  第13軍運動到日軍側翼,迅速展開攻勢。然而日軍早有準備,攻擊的拳頭尚未形成,他們就一頭撞上了七個恭候多時的日軍大隊,側擊不成,自己反倒被側擊了。第13軍倉促之間與這支日軍展開激戰,一時之間奈何不了對手,戰事稍一拖延,日軍主力便殺了過來。湯恩伯這才意識到日軍的戰略意圖竟是吃掉他這支主力,連忙下令第13軍突圍,往嵩山撤退。經過一番血肉橫飛的廝殺,第13軍以相當沉重的代價殺開一條血路,躲進了嵩山。

  日軍圍殲第13軍的戰略企圖宣告失敗,而湯恩伯側擊日軍的企圖也告吹了。

  圍殲第13軍不成,日軍大為惱火,迅速變更部署,殺向豫中重鎮許昌。豫中平原頓時掀起了一股土黃色狂潮,幾百輛戰車滾滾前進,履帶揚起衝天沙塵,上萬騎兵並肩馳騁,數萬步兵呈數列縱隊展開跟進,東望不到頭,西望不見尾,人喊馬嘶,震天動地,兵力之多,火力之猛,自抗戰爆發以來均屬空前。這路日軍一路橫掃,穎橋、靈井、郟縣……都被他們切豆腐似的一塊塊地切了下來。日軍沒費多大的力氣就殺到了許昌。

  然後隻用一天時間就掃清了許昌外圍的防線,旋即展開攻城,動作之迅猛,令人咋舌。

  中國軍隊在許昌的兵力為一個師,四個團,近萬人馬,這點兵力在幾萬日軍麵前,實在是不夠看。然而在許昌,這點“不夠看”的人馬卻讓日軍付出了血的代價。

  日軍以猛烈的炮火把許昌城打成一片火海,城牆多處被轟塌,一切都是那麽順利。猛烈的炮火準備之後,步兵開始試探性進攻,數百日軍赤著膊端著刺刀一躍而起,嚎叫著朝城牆衝去。馬上,城牆上槍聲響成一片,馬克沁重機槍那沉悶迅疾的轟鳴,捷克式輕機槍輕快清脆的鳴叫,中正式步槍連成一片的爆響……無數槍聲匯成一鍋粥,衝鋒的日軍被卷入一片疏而不漏的火網之中,被打得渾身噴血,成叢倒下。

  挨了一記狠的之後,日軍迅速後撤,火炮擲彈筒同時開火,十數架戰機俯衝投彈,城牆上火光衝騰,破碎的磚塊、裂肢、布片還有槍械零件在爆炸衝擊波中飛揚起來,大地劇烈震動,天空隆隆震響,仿佛要塌下來似的,這樣的情景,不要說親身經曆,光是看看便已足以讓人膽顫。一枚炸彈甚至扔到師指揮部附近,沙塵沙沙落下,桌子上的茶杯咯咯直跳,好幾名參謀變成了滾地葫蘆。師長呂公良呆在指揮部門口看著團團火光從城中衝騰而起,憤怒地問:“我們的空軍呢?我們的空軍在哪裏!?”

  在蘇聯,然後在美國的大力支援之下,中國空軍早已不再是開戰之初那隻孱弱的雛鷹了,P-51戰鬥機的到來讓中國空軍不再畏懼零式戰機,B-17、B-24、B-29轟炸機更讓日軍品嚐到了被人騎在頭頂拉屎的滋味,可以說,在1944年,中美聯合空軍已經基本掌握了中國戰場的製空權,日本空軍已經囂張不起來了。然而此時,在他們最需要空中支援的時候,空軍卻連個影子也找不著!因為會戰剛一開始,豫中戰場的製空權完全掌握在日軍手裏……不,應該說,整個豫湘桂會戰,製空權都掌握在日軍手裏,中國空軍拚盡全力與日本空軍展開數次大規模的廝殺,但都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奪取製空權,直接導致一連串可怕的後果。比如說衡陽保衛戰,第11軍浴血拚殺,惡戰四十多天,日軍始終無法攻入衡陽,但是由於四麵被包圍,守軍的彈藥物資無從補充,隻能依賴空投補給,而等到日本空軍控製了衡陽的天空之後,空投也無法進行了,彈盡糧絕的第11軍最後隻能放下武器走出他們堅守了四十多天的城市,留下了無盡的遺憾。衡陽這麽重要的地方尚且無法確保製空權,豫中戰場就更不要提了,中國士兵隻能用血肉之軀去硬扛從天而降的航彈,在日軍戰機的轟炸掃射之下血肉橫飛。

  更加猛烈的炮擊之後是更加猛烈的攻勢,步兵衝,炮兵轟,步兵衝完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衝,老一套了。呂公良指揮各部頑強拚殺,一次次擊退日軍,城內城外都是屍橫遍地,攻防雙方死傷累累。

  戰至下午,呂公良有點吃不消了,打電話向湯恩伯求援。

  湯恩伯斬釘截鐵的回應:“三天!堅持三天,三天之後我必定親自率領大軍殺到許昌去支援你!”

  呂公良苦笑著放下電話,喃喃自語:“三天?現在日軍都已經撕開好些口子啦!”

  湯恩伯並非見死不救,實在是沒有辦法,下轄各部都讓日軍衝得一塌糊塗,大多數軍、師更處於被日軍尾隨追擊狀態,就算他想救許昌,一時之間也抽不出有力的部隊來,隻能寄望於奇跡……三天,如果呂公良能守住三天,他就能重整各部,改變部署,組織起一個有力的拳頭卻增援許昌!

  問題是這太難了,堅守三天,已經完完超出了呂公良所部能力的極限了。在日軍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之下,守軍漸告不支。入夜後,各城門均宣告失守,日軍坦克衝進城區,肆意輾壓、掃射。守軍殺紅了眼,抱著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從藏身的房舍中竄出,撲向坦克,然後拉響,接連炸毀了好幾輛坦克。日軍大概也發現在這狹窄的、到處是陷阱的街巷中,坦克無法發揮,紛紛從坦克裏跳出來,與守軍拚刺刀、拳頭。許昌城到處都是槍聲,到處都是扭打在一起的身影,慘叫聲、咒罵聲、爆炸聲此起彼伏,響徹夜空。

  戰至半夜,守軍已經所剩無幾,幾名警衛員拚死護著呂公良衝了出去尋找援軍,各團長把夥夫、參謀人員都召集起來,每人發一支槍幾枚手榴彈,繼續與日軍死拚。守軍的頑強和慘重的傷亡讓日軍發了狂,派出工兵對城區的房屋逐幢逐幢的實施爆破,日軍坦克、大炮也對還有槍聲響起的房屋進行直瞄射擊,炮口所向,雞犬不留!

  當第一道晨光照耀在許昌廢墟的時候,最後一聲槍響終於沉寂了下去。

  許昌城隻剩下幾幢布滿彈孔的房屋歪歪斜斜的立在瓦礫之中,這座城市從地圖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