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金剛智
作者:門中馬      更新:2021-11-29 22:26      字數:3171
  大約三炷香的時間,張靈修身上的傷便是完全恢複好了,他起身抓著鬼王劍揮舞了一下,劍勢淩厲。

  諸葛明也是站了起來,剛才宛如福祿壽的額頭也是消腫了下去,對著懷聖人拱了一下手,看向了葉楓。

  “那,小子告退。”葉楓也是打了個稽首說道。

  懷聖人依舊是一臉的笑容,“蓋天下之理二,善與惡而已矣,善者天理之本然,惡者人欲之邪穢。所謂崇敬畏者,存天理之謂也;戒逸欲者,遏人欲之謂也。

  天下之達道也,必從事於修道之教,然後君子之道可得,而性以全。戒懼慎獨,所以修道也。

  祝你成功。”

  葉楓似有領悟,但隻是靈光一閃,卻是怎麽也抓不住,便是再次做了個長稽首:“多謝懷聖人賜教。”

  四人穿過了這儒教宗祠的臥室,一座寺廟映入了眼簾。

  這寺廟比起那儒教宗祠來,反倒是顯得小了不少,應該是與佛教的“無欲”之理念相結合。

  正對著的大殿采用梁柱木結構作為框架,以柱子承重,以樟卯固定接頭,是一種柔性結構體係,已接近於現代框架結構。

  房殿式屋頂,屋簷出挑近四米,坡度平緩,顯得舒展平穩。

  殿身與屋頂之間的鬥拱碩大,在整個立麵中的尺度感和重量感因而特別突出,具有很好的結構作用和裝飾效果。

  柱子向內傾,傾斜度由裏向外依次加大,起到了穩定大殿的作用。

  大殿並無門,中央有一尊佛像。

  為襯托佛像的高大,建築者有意將佛像伸出柱身,並使其後背光與後排柱頭鬥拱的出挑、天花的斜度相一致,達到了佛像與建築空間的緊密結合,加上內外槽上部繁密的天花與簡潔明快的梁杭、鬥拱、精致的背光等形成強烈的對比。

  很有唐代建築藝術處理空間位置的特色。

  旁邊還有一座文殊殿,看的出來為了節約木材,擴大空間,采用了金元時常用的建築處理手段減柱法。

  僅大殿內的佛壇上就有主像五尊,脅侍二十四尊,羅漢五百尊。

  這些塑像布局合理,姿態各一,麵目渾厚圓潤,生動逼真,線條自然流暢。

  正殿內還有十幾平方米唐代壁畫,描繪了佛教故事,其中右次間內柱前額上的橫幅,人物姿態都極優美,富有唐代特征,而其顏麵、胡須筆法則部分保留了漢畫的風格。

  大殿左右四梁下均有題字,這些墨跡字跡清晰,筆法沉勁,實在是不可多得。

  四人在經過那儒教宗祠的衝擊之後,對於這麽多的佛像如何而來已經是不再存有疑問了。

  在大殿的正中央的蒲團之上,背對葉楓等人坐著一位老僧。

  “茅山大弟子楊如印,奉老天師霽塵子之命,攜茅山現任天師楓微子,奇門遁甲傳人諸葛明,北方鬼帝張靈修,特來拜見佛家金剛智大師!”

  楊如印再次大喊道。

  還未等老僧開口,葉法善忽然自葉楓的身體當中出來了。

  “金剛智,沒想到啊,你原來在此苦修。”葉法善頗為嘲諷的說道。

  葉楓愣了一下,兩個人認識?

  那和尚肩膀微微動了一下,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不曾想這麽多年後,你我還能再次相見。”

  “我的子嗣,想要進入那萬妖塔,你可敢攔?”葉法善再次厲聲說道。

  “何謂敢?

  何謂不敢?

  若是有葉國師相助,我又有何攔的必要呢?”

  金剛智大師阿彌陀佛的念道,“穿過這大雄寶殿,後麵便是我師兄的道觀。

  五位,好自為之。”

  “行了,走吧。”葉法善看了葉楓一眼,便是進入到了他的身體當中。

  葉楓腦子還一陣陣的發蒙,我靠這是什麽情況?

  四人走到金剛智身邊的時候,他卻是念了一聲:“施主留步。”

  葉楓疑惑的停下腳步,金剛智也終於睜開了眼睛,“當年之事,老衲覺得有必要與葉國師道個歉,也算解開我那心中的心結,化解最深處的魔。

  不知施主願不願意聽老衲解釋呢?”

  葉楓點了點頭,坐在了蒲團之上,“大師請講。”

  金剛智這才緩緩開口敘述了起來。

  原來,這金剛智也是唐代人,曾經與葉法善有過一場鬥法。

  唐代是中國佛教臻於鼎盛的時期。

  雖然唐朝帝王自稱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後裔,尊崇道教,但實際上是采取道佛並行的政策唐太宗在清除割據平息騷亂時,曾得僧兵之助;

  在即位後,下詔在全國“交兵之處”建立寺刹,並在大慈恩寺設譯經院,延請國內外名僧進行譯經宣化事業,培養出了大批高僧學者。

  那個時期,中國名僧輩出,對佛學義理上的闡發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超過前代。

  中國也有不少僧人,如玄奘義淨等不辭艱辛去印度遊學玄奘取經回國後譯成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的經文,並於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經。

  唐朝前期對宗教采取的寬容政策,使得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都得到了廣泛傳播。

  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曾孫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達到頂峰,史稱開元盛世。

  也正是在這個唐朝盛世大環境裏,中國曆史上,繼漢明帝主持道佛鬥法之後,代表神州本土真實水平的仙家又一次與佛家展開神通較量的帷幕終於拉開……

  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特別推崇佛教,而且,尤其相信金剛智,這金剛智何許人也?

  在唐朝開元盛世時,有大批外國僧侶學者來我國從事傳教和譯經事務,金剛智就是其中最有成就者之一

  金剛智,是印度密教第五祖,是中國密教的初祖他本是中印度國王伊舍那摩的第三王子。

  在中印度的那蘭陀寺出家,跟隨寂智和尚學習聲明論,十五歲到西印度留學,回到那蘭陀寺後,於二十歲受具足戒此後,修學大乘律學,研讀《般若燈論》《百論》以及《十二門論》等中觀論典,以及以大乘空觀思想為主的論著。

  二十八歲,就勝賢論師學習《瑜伽論》《唯識論》以及《辨中旁論》,研究大乘有宗思想三年三十一歲,到南印度就龍智修學密教,研究《金剛頂瑜伽經》《大日總持陀羅尼經》等密教經典。

  並得受金剛界的密法灌頂金剛智學成密法之時,正值南印度久旱不雨,國王為此迎請金剛智到宮中求雨果然不到數日,天降大雨王歡喜踴躍,金剛智因而受到至高供養,及諸大臣百姓的崇拜從此,開始了他雲遊四方,化導眾生的弘法事業。

  可以說,這個金剛智,乃是真正的大乘佛教與密宗佛教的集大成者,佛法高深。

  後來,人在印度的金剛智聽說中國佛教正盛行,因此發願到中國弘揚密教,乃取海路到中國,並協同其弟子不空和尚攜帶《大般若經》和其他各種經典,以及印度的七寶器具和許多名貴香料珍品。

  途中多次被暴民所襲,同行的商船多受到搶掠,獨有金剛智所乘的船舶得免其難,可見其佛法高深。

  經三年時間,路經錫蘭蘇門答臘,於開元七年抵達廣州,建立密宗灌頂道超開始弘揚密教。

  開元八年,金剛智到洛陽長安,麵謁玄宗,成為大唐國師,得以積極從事密教經典的翻譯,並傳授密法譯有《金剛頂經》《瑜伽念誦法》《觀自在瑜伽法》等八部十一卷。

  他有時奉敕為國祈雨,或為妃子公主加持除病等。

  其護法弟子有不空、一行、慧超、福圓照等人,奠定了中國密宗的基礎。

  同時金剛智善無畏和金剛智的弟子不空三人,並稱開元三大士。

  金剛智風頭正盛,自然就會與同樣風頭正盛的葉法善產生衝突了。

  而且葉法善本來就是排佛的。

  有那麽一天,玄宗皇帝來幸功德院,忽然因為背發癢而感到難受。

  當時的葉法善折了一根竹枝,把它變成一個七寶如意送給玄宗,用此撓癢癢非常的順手,玄宗很高興見到金剛智後興奮的誇耀說:“你能達到這種程度嗎?”

  金剛智不屑一顧的說:“這是幻化而已,我給陛下取真的來。”

  說著,他就從袖子裏取出一個七寶如意交給皇上。

  葉法善進獻的那個如意,瞬間就就變回了竹枝,這一個回合似乎金剛智占了上風。

  後來,玄宗遊幸東洛,武惠妃同行,住在上陽宮麟趾殿當時正要修殿,那院中有一根幾丈長大方梁,直徑六七尺。

  當時葉法善金剛智都侍候跟隨在左右。

  玄宗對葉法善說:“我正閑悶,可以試作一些小法術來開心取樂,你可以為我舉起這根方木嗎?”

  葉法善受皇命作法,方木一頭抬起來幾尺,而另一頭卻不起來玄宗說:“你的神力,為什麽喪失了呢?”

  葉法善滿臉透紅,羞愧的有點無地自容,說:“金剛智讓金剛善神一起壓在一頭,所以我抬不起來。”

  當時的情況是,玄宗特別信奉道教,而武惠妃信仰推崇佛教,所以陪在旁邊的武惠妃看在眼裏很高興。

  那個暗中使佛法修為召喚來金剛善神的金剛智也暗自高興,隻有葉法善的徒弟在一旁露出了一絲難以覺察的譏諷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