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夢(五)
作者:門中馬      更新:2021-11-29 22:19      字數:3135
  “出家人叫沙門,這沙門必須要有禮貌;所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您為什麽穿著上麵這麽隨意呢?”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深天大師雙手合十的說道。

  “能不能別拽什麽文言文!”裴煙兒不屑道。

  裴煙兒是道家出身,道家在禮儀方麵雖然也比較注重,但是隨意性可就是比佛家大多了。

  而且這深天大師出現在這樓裏的不明不白,還穿著成這樣,的確是很難讓人信服。

  但是夏詩涵卻是理解了深天大師的這一番話。

  深天大師的意思間就是用功的時候,哪有時間行禮呢?哪有時間管這些個細節呢?沒有時間來講究這個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因為這生死事比什麽事情都大,這無常鬼不知道什麽時候就來了,我哪有時間來行禮呢?

  “那您為何不了解那無生法呢?”夏詩涵道,“您為什麽不要明白無常迅速這個道理呢?”

  夏詩涵的這番話,讓深天大師為之一怔,“女施主懂佛理?”

  “懂一點。”夏詩涵道。

  在商場之內,富人們多通一些佛理,夏詩涵在遇上葉楓之前,也是懂一些這類的佛法,所以和深天大師這番聊天當中,便是帶了機鋒。

  其實說白了,夏詩涵也是想用這種方式證明一下這深天大師是不是夢魘。

  如果是夢魘,自然是不懂得這樣的道理。

  “體即無生,了本無速。”深天大師帶著淺淺的笑意,雙手合十的說道。

  這一句話,卻是讓夏詩涵有些不理解。

  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女施主,可否理解?”深天大師看著夏詩涵的眼睛說到。

  “姓夏的,你們在說什麽啊!什麽無常無生的,咱們現在是要抓那夢魘啊!”裴煙兒有些急聲說道。

  “大師您的意思,我不敢妄加揣測,但是也可以稍稍理解一番。”夏詩涵沒有搭理裴煙兒,而是思考一陣回答道:

  “您說的是:體,要是研究研究,也沒有一個生死;要是明白,也沒有一個快慢,也沒有一個無常。

  但是我又想問,您既然說體本無生,了本無速,誰當分別?”

  “阿彌陀佛,女施主這番機鋒,實乃精髓。”深天大師難掩臉上的笑意:“分別亦非意。”

  “分別亦非意……分別亦非意……”夏詩涵喃喃著,感覺著體內頗有些機緣在流動。

  “女施主這番問答,頗有當年六祖大師與永嘉大師之意。

  既然女施主有這一宿覺的機緣,老衲願意度你。

  阿彌陀佛。”

  深天大師說著,裴煙兒在一旁嚇了一跳,手中的慕雲變幻,成了手弩形態,隨後指著那深天大師:“雖然我看不慣姓夏的,但是她好歹是楓的老婆,你與她說什麽一宿覺,當真找死?”

  夏詩涵也是有些戒備的握緊了手中的桃花木劍。

  “阿彌陀佛,老衲所說一宿覺,乃是佛家語,謂一個晚上就豁然而悟。唐玄覺禪師初謁六祖惠能,問答投契,頓時得悟,因留住一宿,時謂一宿覺。

  而現在女施主被夢魘所困,正是睡意當中,醒來便是能夠得到機緣,豈不是一宿覺嗎?”

  夏詩涵愣了愣:“還請深天大師明示。”

  “當年永嘉大師和六祖大師聊天之時,與你我聊天無二。

  我便是那永嘉大師的言語,而女施主您便是那六祖大師的言語。

  當年永嘉大師的“分別亦非意”得到六祖大師的認可之後,便是大展具,向他頂禮,謝法,然後就要告假走了。

  六祖大師說你為什麽要走得這麽快?為什麽走得這麽迅速?永嘉大師說∶“我本自不動,豈有速乎?”說本來我也就沒有來沒有去,有什麽快慢的?

  六祖大師說,啊!你真得到這個無生的意義了!

  永嘉大師說∶“無生豈有意乎?”說無生怎麽還有個意嗎?還有個意思嗎?

  六祖大師說:“你沒有意,誰當分別呢?”誰又在這兒分別呢?

  永嘉大師又說∶“分別亦非意呀!”這麽六祖大師又給他說你是可以了,但是你不要走。”

  女施主有這番一宿覺的機緣,老衲深得欣慰,閉上眼睛,仔細悟那分別亦非意……”

  夏詩涵閉上了眼睛,那深天大師開始誦念佛號,一圈圈的卍字金光便是圍繞在了夏詩涵的身邊,同時夏詩涵的體內,也仿佛有一股力量在不停的蘇醒……

  ……

  “我能進去看看我家丫頭和煙兒了麽?”葉楓看著這來意不明的深空大師,實在是有些發懵。

  “機緣未到,自然不可。”深空大師帶著淺淺的笑意雙手合十的說道。

  葉楓緊了緊手中的金錢劍,“大師,您這是何意?我現在沒心情和你說什麽機緣。

  我要確信我的丫頭平安無事!”

  “楓微子既為茅山天師,為何心性如此的浮躁?”那深空大師依舊是淺淺的笑著,“老衲想問天師,可知佛法禪機?”

  葉楓想了想,麵前的這位是自己師父霽塵子都要打稽首的得道高僧,自己如果表現的太毛燥,真的是丟茅山人的臉。

  而且既然他說丫頭和煙兒沒事,那肯定就沒事,否則對這深空來說,就算是破戒了。

  既然這樣,索性葉楓就耐心和這個老和尚說說禪,也讓他知道知道,他們茅山天師,可不僅僅是道法上的高超。

  即便是佛門,老子也能跟你說道說道!

  “畢竟不為同宗,所以隻是知曉一二。”葉楓先是自謙的說道,心裏卻說老子當年讀道德經的時候也是瞥了一兩眼佛經的,而且佛道本相差不多,侃不暈你算老子輸!

  那深空大師依舊是慈悲的笑著:“那楓微子可知道,達摩麵壁,背向何處?”

  葉楓愣了愣,心說這老東西真的是誠心和自己論禪了!

  達摩麵壁的事情,葉楓倒是真的知道。

  在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離峰頂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天然石洞,這個石洞高約三米,深約有五米。

  方方的洞門,正好向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氣清爽。

  洞前有一塊緊湊的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

  一句詩形容的很好:“此地無盛夏,空山聽鳥鳴”。

  達摩來到這裏,就把這個天然石洞作為他修性坐禪的地方。

  相傳:達摩在這個石洞裏,整日麵對石壁,盤膝靜坐。不說法,不持律,默然終日麵壁,雙眼閉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見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處“苦心練魔”。

  入定後,洞內靜若無人,飛鳥竟要在達摩的肩膀上築起巢穴來。

  什麽叫做“入定”呢?“入定”在佛家中所說,是指坐禪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惡念、邪念、難念,外界的一切,對他都沒有幹擾,這是形容高僧修禪的高度造詣。

  “開定”後,他就站起身來,活動一下四肢,鍛煉一下身體,待倦怠恢複後繼續坐禪。那時達摩的生活內容是:“上班坐禪,困倦打拳,饑餓吃飯”。

  就這樣,入定,開定,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整整麵壁了九年,後來成為佛教史上的美談。

  達摩在石洞裏麵壁九年,當他離開石洞的時候,坐禪對麵的那塊石頭上,竟留下了他麵壁姿態的形象,衣褶皺紋,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畫像。

  人們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麵壁影石”,把這個天然石洞稱為“達摩麵壁洞”。

  始至今日,遺址猶存。達摩麵壁九年的事跡,為曆代人民所敬佩。

  寺僧們將影石開鑿下來,放在寺內,瞻禮供養。

  明萬曆年間,人們在麵壁洞外邊建立了一座雙柱單孔的石碑坊,前額刻“默玄處”,後額刻“東來肇跡”。

  這也就是達摩麵壁的事跡了。

  要說達摩麵壁,麵向何處,自然不能簡單的說麵向洞口和洞內,那便不是論禪了,那是抬杠。

  既然這老東西真的有意和自己論禪,葉楓也是稍稍做了思考:

  “達摩麵壁,背向斷臂求法者。”

  深空大師明顯對葉楓的這個回答很滿意,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斷臂求法者,在哪?”

  “你是要問曆史上禪宗淵源的那一位斷臂求法者,還是要問我們現在要有的斷臂者呢?”

  “分當前和現在嗎?我隻是問你他背究竟朝向哪裏,你說斷臂求法者在哪兒?斷臂求法者在哪個位置呢?”

  “你不分別於過去與現在,我剛才的闡述已經完畢,已經變為過去,你現在執著我剛才的那段闡述,讓我重新回答,有沒有執著於過去與現在,你我都知道。”

  葉楓的這番話讓深空大師臉上笑意更甚:“你的背後是諸位施主。我的背後是這大門,那你麵對的是我,和你背後所背向何處的這個“處”,是在你那一邊,還是在我這一邊?”

  “不在你那一邊,亦不在我這一邊。”

  “所以,斷臂求法者何來?”

  “斷臂求法者是從世俗中產生。”

  “達摩麵壁,到底麵向何處呢?”深空大師看著葉楓,目光灼灼的問道。

  又是這個問題,葉楓稍加思索,便是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