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曹操稱帝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5      字數:2250
  劉梟在長安的舉動,曹操一直有關注。

  當初曹操得到劉梟遷徙豪強大族時,都感慨劉梟選擇了一個絕佳的時機。豪強大族勾結匈奴,導致洛陽百姓遭到屠戮,劉梟抓住了這一把柄後,僅僅是遷徙豪強大族,這些豪強隻能配合。否則,劉梟就要揮刀殺人了。

  如果劉梟毫無理由揮刀殺人,於名聲有損,容易引起反彈。關鍵是,豪強大族勾結匈奴人,這消息傳出,根本沒人站在豪強這邊。

  所以,劉梟很順利完成了遷徙。

  當然這些政策能順利實施,也有豪強大族實力被削弱的緣故。

  宣紙風行天下,讀書成本低了,讀書人越來越多,靠讀書進入官場的寒門逐漸增多。寒門士子的湧現,使得豪強大族在官場的占有率越來越弱,導致豪強大族對資源把控力不斷削弱。

  眼看著劉梟實力增強,曹操也焦急。

  別看曹操掌控了近三個州的地方,但青州、兗州都是小州,且都是位於腹心,屬於四戰之地,沒有穩固的後方。

  所以,曹操也迫切想要改變。

  戲誌才思慮一番,道:“主公之所以能掌控兗州,再吞並豫州和攻克部分青州,是依靠了兗州士族的力量。如果主公要著手對付豪強大族,必然引起大反彈。以如今的大環境,暫時不宜采取動作,因為我們的外患來了。”

  “什麽外患?”曹操問道。

  曹操問了一句後,眼中浮現恍然神色,快速道:“莫非本官回絕了劉梟的命令,他惱怒之下,已經調集大軍往兗州殺來?”

  戲誌才道:“主公英明!”

  曹操眉頭微皺,沒想到劉梟在這個時候來了。劉梟來了,的確不能對付豪強,否則內憂外患,必然出問題。

  不過,曹操也不懼劉梟。

  曹操大袖一拂,強勢道:“劉梟要戰,本官奉陪到底。”

  在曹操的眼中,浮現出洶洶戰意。

  對曹操而言,如今有兗州、青州和豫州三地,實力已然到了一個瓶頸。如果攻打袁紹,曹操自問實力還不足;如果攻打袁術,容易引起徐州陶謙反彈;如果攻打陶謙,袁術也可能趁機攻打曹操。如今劉梟殺來,曹操也向借助劉梟來立威。

  劉梟連戰連勝,天下皆知。

  如果曹操在這一戰中,能夠擊敗劉梟的大軍,那麽曹操必然名震天下。

  屆時,曹操稱帝便順理成章了。

  對於稱帝,曹操如今也已經有了野心,隻是他一直按捺著沒有采取動作。因為他隻要一日不稱帝,和袁紹就有緩和的餘地,必要時候還可以找袁紹求助。

  曾經的曹操,對朝廷忠心耿耿。

  然而,袁紹、劉焉、劉虞、袁術、陶謙、劉表等人紛紛稱帝,大漢雖然還有劉梟,但早已經名存實亡,昔日的大漢早已經煙消雲散。尤其坐在這個位置上,曹操也要考慮下屬的想法,也必須要給部下一個盼頭。

  戲誌才道:“主公,朝中有官員諫言,希望主公早日登基稱帝。此前主公按而不發,如今和劉梟一戰,契機到了。臣希望,主公擇良辰吉日登基,再禦駕親征迎戰劉梟。”

  曹操道:“誌才,本官希望取勝後再稱帝。”

  “主公繆矣!”

  戲誌才搖頭,篤定道:“劉梟威名赫赫,所到之處,擋者披靡。雖說主公麾下,也是人才濟濟,但麵對劉梟,主公兗州刺史的身份天然低了一些。”

  “唯有主公登基,成為一國之君,才能和劉梟平起平坐。”

  “再者,主公得鼓舞士氣。”

  “主公登基稱帝,文臣武將皆有封賞。如此一來,軍中的將領和朝中文官為了剛得到的獎賞,也必須要奮力一戰。隻有擊敗了劉梟,才能保住他們手中的利益。”

  戲誌才道:“臣建議,主公擇日登基。”

  曹操聽完,仔細琢磨一番。

  戰前登基和戰後登基,考慮的出發點不同,難說有什麽缺點。

  誠如戲誌才所言,如果戰前登基,能鼓勵將士,軍中將士為了手中的權勢和利益,必定會奮力廝殺。而戰後登基的好處在於,一旦曹操有什麽困難,能向袁紹等人求助,畢竟曹操沒有稱帝。

  戲誌才想了想,說道:“主公考慮戰後登基,是擔心一旦稱帝後,便會交惡袁紹,容易和袁紹發生齟齬,導致袁紹不會馳援主公。”

  “卑職認為,主公進入誤區了。”

  “主公和袁紹之間,天然便是敵對的。可是,敵人和敵人之間,未必不能相助。如果主公無法抗衡劉梟,袁紹不可能坐視不理。”

  “因為一個擴張後的劉梟,袁紹擋不住。當然,如果主公擊敗了劉梟,即使主公沒有登基,袁紹也會忌憚主公,甚至可能發兵救助劉梟。”

  戲誌才道:“卑職懇請主公登基。”

  曹操道:“誌才,荀彧和荀攸是什麽態度?”

  戲誌才說道:“不論是文若,亦或是公達,自是全力支持主公。昔日的大漢,已經煙消雲散。即使文若先生心係漢室,但漢室早已不存,他支持主公登基。”

  不論是荀彧,亦或是荀攸,都是曹操倚重的大臣。曹操不希望因為登基稱帝,使得君臣生出嫌隙。曹操想了想,道:“既如此,誌才安排便是,朕擇日登基,然後迎擊劉梟。”

  戲誌才道:“陛下必勝無疑!”

  確定了曹操要登基,戲誌才對曹操的稱呼都已經改了。

  曹操想了想,道:“大軍出征,由文若坐鎮後方,在安排軍隊駐守邊防,防備袁術、陶謙偷襲。隻要後方穩定,等我們擊敗了劉梟,或許可以趁勢殺入虎牢關,占據洛陽,虎視長安。”

  “臣遵旨!”

  戲誌才立刻去傳令。

  曹操即將登基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曹氏體係。

  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一個個精神振奮,都是無比的激動。曹操登基稱帝,意味著他們都會跟著調整,自此有了更大的權勢。

  三月十八,黃道吉日。

  這一日,曹操在昌邑縣登基稱帝,定都昌邑,定國號魏,以長子曹昂為太子。曹操稱帝,戲誌才、荀彧、程昱、荀攸、夏侯淵、夏侯惇、許褚等文官武將,全都得到封賞,成為魏國重臣。曹操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便整頓三軍出昌邑縣,往西迎擊即將進入魏國的劉梟大軍。

  曹操此次出戰,調集了十萬精兵。

  這是曹操傾國之力。

  除了駐紮在邊境的兵力外,這十萬精銳是曹操多年的心血,是他所有的力量。為了擊敗劉梟,曹操已經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