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手段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2      字數:2324
  數萬大軍,直奔上圭縣。

  當劉梟率領軍隊抵達上圭縣時,徐盛和唐宥,以及上圭縣的所有官吏,到城門口迎接劉梟。唐宥站在最前麵,神情謙卑,躬身行禮道:“臣唐宥,拜見陛下。”

  劉梟道:“不必多禮!”

  徐盛道:“陛下,請入城!”

  劉梟頷首,不過劉梟還沒有邁步,太史慈已經先一步邁出,帶兵進入城內,接管上圭縣的駐防,掌控上圭縣。然後,劉梟才領著典韋、張飛等人入城。

  到了縣衙,賓主落座。

  劉梟目光落在唐宥身上,緩緩道:“唐宥,你的事情,徐盛在書信中已經說了。朕也依照徐盛的允諾,任命你為大漢的上圭縣令。”

  “謝陛下!”

  唐宥眼中盡是欣喜。

  雖說此前得了徐盛的允諾,但徐盛隻是一個傳話的人,未必能履行允諾,所以唐宥的心中卻也有些擔憂的。萬一徐盛的保證,在劉梟這裏過不去呢?礙於上圭縣的局勢,唐宥也沒有退路,所以帶著忐忑的心情,和徐盛一起出城迎接劉梟。

  如今終於得了劉梟的親口允諾,唐宥徹底放心了。

  劉梟道:“不必謝朕,之所以讓你繼續擔任縣令,是你任職期間,為官清廉,官風不錯。如果你是貪贓枉法之輩,就算你歸順了朕,有功於大漢,朕也不會讓你留在上圭縣。”

  唐宥道:“陛下英明!”

  劉梟話鋒一轉,問道:“你在上圭縣任職,家眷也都在上圭縣嗎?”

  一句話,唐宥有些疑惑。

  這問題是什麽意思?

  唐宥不敢隱瞞,如實回答道:“回稟陛下,臣的家眷都在上圭縣。”

  劉梟又道:“家中幾口人?”

  唐宥道:“微臣家中,老父老母尚在,還有賤內和一子一女。”此時的唐宥,摸不準劉梟到底是什麽心思,他隻能順著劉梟的話,見招拆招,順著劉梟的思路走。不過唐宥還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自己應對出錯。

  劉梟道:“你兒子多少歲了?”

  唐宥道:“回稟陛下,犬子剛滿十歲。”

  劉梟輕笑道:“十歲的孩子,正該是努力學習的時候。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如果年輕一代,一個個都是酒囊飯袋,不思進取,沒有半點能力。數十年後,大漢人才凋零,青黃不接,必定衰敗。所以少年孩子,必須要努力學習,開啟智慧,增長見識。”

  唐宥附和道:“陛下英明,犬子如今已經在學習課業了。”

  “好!”

  劉梟點頭誇讚一聲。

  唐宥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他實在摸不清楚劉梟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劉梟繼續說道:“在長安城內,朕的恩師,大儒鄭玄開設了廣縣書院,招納士子,傳道授業。在廣縣書院內,還有管寧、邴原等大儒授課,可謂是名師薈萃。”

  “你兒子已經十歲,年紀不小了,應該努力學習。原本你的兒子不經過廣縣書院的考核,無法直接進入廣縣書院。但你主動投誠,減少了大漢軍隊的損失,朕念你心慕朝廷,特批你兒子入廣縣書院讀書。”

  劉梟不容唐宥拒絕,吩咐道:“你安排一番,送他去廣縣書院讀書吧。”

  “臣謝陛下隆恩。”

  唐宥躬身道謝,心中卻是感慨不已。

  劉梟的意圖,他終於明白了。

  劉梟讓唐宥的兒子去廣縣書院,是鉗製他的手段。在某種程度上說,唐宥的兒子到了長安廣縣書院,便等於成了人質。有家人的牽掛,唐宥歸順劉梟後,就不能再反複,隻能死心塌地的站在劉梟一邊,不能再歸順李傕了。

  當然換一個角度看,這又是劉梟的重賞。

  廣縣書院,有鄭玄、管寧、邴原等人坐鎮,聞名於天下,如果他的兒子能進入廣縣書院,唐家算是祖墳冒青煙,得了大造化,自此能夠擺脫樊籠,不必留在上圭縣這偏遠之地。

  所以這一切,其實取決於唐宥怎麽選擇。

  唐宥如果死心塌地的站在劉梟一邊,為劉梟效力,那麽劉梟的安排就是施恩,是對唐宥的嘉獎,他也不用擔心兒子到了長安會怎麽樣。如果唐宥心懷二心,那麽劉梟的做法,就等於是在唐宥頭上懸了一柄利劍,令唐宥不敢輕舉妄動。

  這是恩威並施。

  唐宥心中想,相比於李傕,劉梟雖然年輕一些,但手段著實高明。他明知道劉梟的意圖,但還得對劉梟感恩戴德,因為他兒子進入廣縣書院,將來的前途比他會更為遠大。

  劉梟繼續道:“你且記住,在朕的治下,不需要你弄虛作假,不需要你趨炎附勢,更不需要你諂媚,隻需要你踏踏實實的做事。上圭縣地處涼州,雖然地方偏遠,但隻要你能做出政績,朕不吝嘉獎。在李傕麾下,你或許一輩子都是上圭縣令,但在朕麾下,你便有無限的機會。”

  唐宥道:“陛下提點,臣銘記於心。”

  劉梟敲打唐宥後,岔開了話題,不再提及政事上的安排,說些其他方麵的事。傍晚時分,唐宥設宴為劉梟接風洗塵,一頓酒宴頗為簡單,沒有人喝醉,都是點到為止。

  翌日,清晨。

  劉梟調集軍馬離開上圭縣,往冀縣奔去。

  從上圭縣到冀縣,中間還要途徑望垣縣,這是夾在上圭縣和冀縣之間的一個縣。望垣縣沒有上圭縣的戰略位置重要,城池也更小,守軍也更弱。

  李傕途徑望垣縣時,也讓望垣縣令死守。望垣縣表麵上答應,也做出了和唐宥相同的決斷。等劉梟的大軍一抵達,望垣縣令就打開城門投降。

  劉梟拿下望垣縣,劍指冀縣。

  大軍浩蕩,往冀縣進發。

  在劉梟往冀縣方向逼近時,李傕率領的軍隊,經過一路跋山涉水,終於回到冀縣。大軍入城後,李傕吩咐軍中將領帶著士兵去紮營。

  李傕帶著一身的疲憊,往皇宮行去。他進入宮內,卻聽到宮中的內侍議論平蠻關的戰事,說平蠻關坍塌確實是神跡顯現。

  李傕聽到這話,當即處死了議論的內侍,更是一陣大發雷霆。

  李傕本以為,消息雖然傳到了上圭縣,但未必能傳到冀縣,他回到冀縣就封鎖城門,禁止出入,劉梟的消息就穿不進來。

  李傕恨得咬牙切齒,他已經明白,必然是劉梟一拿下平蠻關,就安排人先一步來冀縣,傳播李傕兵敗的消息,散播平蠻關的神跡,以擾亂民心。

  李傕當即下令,讓李鉞封鎖冀縣,嚴禁出入,再抓捕散播消息的人。隻可惜李鉞安排了大批的士兵搜捕,卻仍然是一無所獲,找不到幕後主使者。

  畢竟消息早已經傳得滿天飛,城內的百姓都知道平蠻關的事情,到處都是議論的人,李鉞總不能隨便抓一個人,所以隻能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