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分析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1      字數:2444
  劉梟看向王允,鄭重道:“王司徒的提點,在下多謝。不過王司徒,該收手的時候,還是早些收手。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你如此的詆毀人清譽,有失名士風度。畢竟,你王司徒也是享譽天下的名士,如此小人行徑,令人失望。這件事,本官記下了。”

  王允笑嗬嗬道:“老夫行事,毋須他人評斷,隻求心安理得。”

  劉梟哼了聲,很是不屑。

  如今的王允,已經不是昔日的王允。王允沾染了權勢後,行事不擇手段。他從王允的口中知道了一些消息,想再打探另外的消息,已經是不怎麽可能。

  劉梟站起身,說道:“王司徒,本官還有要事在身,告辭了。”

  王允笑嗬嗬道:“劉太尉,不留下用了晚飯再走嗎?”

  “不了,告辭!”

  劉梟大袖一拂,便轉身離開。

  王允望著劉梟離去的背影,嘴角卻是勾起一抹耐人尋味的笑容。他沒有保衛覬,甚至轉眼就把衛覬賣了,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他倒要看看,在衛覬並沒有暴露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劉梟明知道是衛覬做的,能幹出什麽樣的事情。王允倒是讚同劉梟先前的話,男人是不能挑釁的動物。尤其,用女人去挑釁男人的底線,更是玩火自焚。

  正所謂龍有逆鱗,觸之者死。

  如今衛覬針對劉梟的女人,不斷踐踏蔡琰的名譽,劉梟憤怒後,會幹出什麽樣的事情呢?這是王允好奇且期待的。

  王允內心,更希望劉梟把事情鬧大,越大越好。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最樂見其成。至於衛家,該哪邊兒涼快,就往哪邊兒去,和他沒有半點關係。

  帶著輕鬆的心情,王允回書房繼續讀書。

  劉梟回到府內,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他吃過晚飯後,安排人將賈詡請到書房中,闡述了蔡琰的情況,以及王允的做法。

  最後,劉梟才說道:“賈先生,本官認為王允這次的做法,有些古怪。他和本官有仇恨,推波助瀾,意圖打擊本官,這是說得通的。按理說,王允想繼續打擊本官,應該保住衛覬,不讓衛覬暴露,從而對本官造成連續的傷害。偏偏,王允直接把衛覬賣了。其中的意圖,你怎麽看?”

  賈詡思索一番後,沉聲道:“主公,這事情其實很簡單。王允的做法,是要借刀殺人。”

  “借刀殺人?”

  劉梟搖頭道:“王允專門出示了衛勉的信件,我看了信件後,可知王允和衛家的關係,算是不錯的。他為什麽要借助本官,殺衛勉呢?”

  賈詡搖頭道:“主公繆矣,您理解的借刀殺人,隻理解到一半。”

  劉梟道:“什麽意思?”

  賈詡回答道:“王允把消息告訴主公,是有借助主公殺衛覬的意圖。在主公殺衛覬時,是借刀殺人,借助主公這把刀殺了衛覬。”

  “但主公忘記了一點,衛覬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柄刀。一旦主公殺了衛覬,死後的衛覬就變成了對付主公的刀。”

  “因為主公已經說了,衛覬是秩六百石的侍禦史,主公擅自誅殺朝廷命官,難道不是罪過嗎?這就是王允拿捏主公的地方。”

  “王允身為大漢司徒,他完全可以借助此事,發動言官攻訐主公。或者說,衛覬是王允拋出來的誘餌,是引主公上鉤的。”

  “然後,王允再攀咬主公。”

  “更可怕的事情在於,如果主公殺了衛覬還不罷休,還要將河東衛家一並鏟除,引發的事情就更大了。到時候朝野震動,朝中無數的言官彈劾,縱然天子信任主公,但那時候,恐怕主公的處境,足以讓王允將主公罷官。”

  賈詡侃侃而談,分析道:“主公雖然擁兵,卻不是董卓,不可能做出董卓那樣的事情。所以卑職斷定,王允要利用衛家來對付主公,犧牲一個衛覬,犧牲整個衛家,把主公拉下水。”

  劉梟聽完後,恍然大悟。

  他身在局中,沒有看清楚情況,經由賈詡分析後,便明白了過來。

  劉梟感慨道:“王允此人,真是不擇手段,毫無底線。他已經淪為弄權之人,為了權勢,為了對付我,絲毫不顧女子的清譽,不顧衛家的死活。偏偏,衛家還主動的跳進來。”

  說到這裏,劉梟忽然道:“不對,時間上有些問題。”

  “什麽問題?”賈詡又問道。

  整個事情的脈絡,賈詡沒有劉梟清楚。因為賈詡了解的,都是劉梟闡述出來的。

  整個事情的把握,劉梟最清楚。

  劉梟眼中閃爍著睿智光芒,分析道:“王允曾說,他是今天見到衛覬的,是今天才接到衛覬送來的書信。但關於昭姬的謠言,幾天前就已經在長安城內瘋傳。”

  “這就意味著,衛覬早早就到了長安,已經開始布局,利用謠言對付昭姬。如果這一次衛覬入長安,是單獨求官的,昭姬的事情,不可能放在首位,肯定會放在求官之後再安排。”

  “按照正常的求官程序,衛覬一到長安後,應該立刻拜見王允,而沒有時間去布置對付昭姬的事情。可偏偏衛覬到了長安後,沒有馬上拿著書信見王允,而是先布局對付昭姬,這就有些古怪了。”

  劉梟提出了疑惑。

  賈詡捋著頜下胡須,仔細思索。

  他明白劉梟的意思。

  賈詡思慮後,分析道:“主公的意思,是說如果衛覬在河東時,不清楚蔡琰嫁給主公的情況。拿著書信到長安後,即使聽百姓說蔡琰要嫁給主公,也不會立刻對付蔡琰,而是先拜見王允。”

  “偏偏,衛覬是今天去拜見王允的,而衛覬又是幾天前抵達長安的。所以很可能,衛覬在河東時,就已經得知蔡琰下嫁的消息。”

  “因為衛覬早就得知了消息,他到了長安後,先布局對付昭姬,再去拜會王允。”

  賈詡給出了判斷。

  劉梟頷首道:“是這個意思。”

  頓了頓,劉梟繼續說道:“還有一個最關鍵的緣由,這次迎娶蔡琰,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隻有蔡邕的一些知己好友參加。”

  “這些人,不可能肆意宣傳。”

  “而蔡邕除了二十來個知己好友外,還邀請了王允,所以王允是事先得到消息的。我大膽推測,王允因為記恨我,在得知婚事時,就安排了人送信給河東衛家。”

  “王允把事情告知衛家的人,就是要利用衛家來攪局。”

  “畢竟,蔡琰曾是衛仲道的妻子。在衛仲道病死後,蔡琰回了長安。而衛家是數百年的世家,是大家族。蔡琰改嫁,等於打衛家的臉麵。”

  “故而,衛覬來長安攪風攪雨,意圖給蔡琰添亂。與此同時,衛家也清楚本官和王允的恩怨,清楚衛覬來長安搗亂,是充當了王允的急先鋒,成為王允手中的刀。”

  劉梟說道:“所以衛家順勢為衛覬求官,也允諾給予王允一定的好處。”

  此刻的劉梟,推斷出大概情況。雖說這和實際的情況,有了細微的差距。但這樣的錯誤,已經不影響劉梟推演,不影響劉梟對整個局勢的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