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小人行徑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1      字數:2309
  司徒府,書房。

  王允正在讀《史記》,他最喜歡的書便是《史記》。他養成了習慣,每天都要讀一點。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王允一遍遍的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悟,自覺有所收獲。

  他搖頭晃腦,低聲吟哦。

  一張蒼老的麵頰上,有一抹沉醉神情。在王允讀書時,管家進入房中,見王允在讀書,並沒有打擾,而是靜靜的站在一旁等待。

  這是府上的規矩,王允讀書的時候,任何事情都壓一壓。等王允讀書結束後,再稟報事情。好一會兒後,王允停下了。

  王允看向管家,道:“什麽事?”

  管家回答道:“回稟大人,劉太尉來訪,正在大廳中等候。”

  王允道:“老夫這就去。”

  當即,王允鄭重換了一身博領大衫,頭戴進賢冠,施施然出了書房。劉梟主動來拜見,他心思轉動,猜測和蔡琰的事情有關。

  一想到劉梟即將要迎娶蔡琰,卻因為謠言的事情煩躁,他的心情就莫名暢快起來,倍感歡喜。他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劉梟欺辱了他,他不會默默承受,總要反擊。

  如今劉梟主動登門,這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

  王允踩著輕快的步伐,很快來到大廳中,見到劉梟後,微笑道:“老夫在房中讀書時,便聽到外麵有喜鵲叫個不停。原來是劉太尉來了,真是令寒舍蓬蓽生輝。劉太尉,請坐。”

  劉梟依言坐下,開門見山道:“王司徒,本官這次來,是希望王司徒收斂一些。”

  “收斂什麽?”王允問道。

  劉梟哼了聲,說道:“如今長安城內,無數的百姓議論蔡琰一事。本官派人查證後發現,王司徒安排了人推波助瀾。身為大漢司徒,卻是如此行徑,令人不齒。”

  說話時,他盯著王允。

  王允是否在背後推波助瀾,這一切是否為王允安排,劉梟沒有任何的證據。劉梟的內心,也不清楚這一切,是否都是王允安排。

  然而,這不妨礙劉梟詐唬王允,試探王允的態度。

  通過王允的回答,來判斷事情。

  王允哈哈一笑,很暢快的說道:“劉太尉當真是不簡單,這才短短時間,竟然查出老夫在背後推波助瀾了。的確,關於蔡琰的謠言,老夫有安排人推波助瀾。但是,百姓謠傳的本就是事實,老夫讓無數人知曉,有何不妥嗎?”

  他沒有否認,直接承認了,繼續道:“依老夫看,劉太尉宗親出身,又是大漢朝的大將軍、太尉,不應當娶蔡琰這樣克夫的女子。尤其一個剛死了男人不久,就立刻改嫁的女人,更不應該嫁給劉太尉,這對劉太尉不好。老夫是一片熱忱好意,劉太尉認為呢?”

  劉梟眼中掠過一抹冷厲神色。

  王允這是找抽,竟然真敢在這件事上做文章。

  劉梟沒有回答,而是說道:“王司徒,你知道這世間,最不能做的是什麽事情嗎?”

  王允有些驚訝劉梟的反應。他當著劉梟的麵,不斷的激將,不斷的刺激劉梟,沒想到,劉梟竟然避重就輕,岔開了問題。

  不過看劉梟的姿態,他仍是歡喜。

  王允道:“是什麽?”

  劉梟說道:“這世間最不能做的事情,便是對男人的挑釁。王司徒剛才的話,本官可以理解為對本官的挑釁。王司徒的這番話,是準備好了你我全麵開戰嗎?王司徒,本官身為大將軍、太尉,麾下有兩萬精銳。而且也深得陛下的信任。這時候開戰,你有勝算嗎?”

  王允麵色微變。

  劉梟這是掐住了他的脈門。

  正如劉梟所言,如今的劉梟,不是剛入長安,沒有任何根基的劉梟了。如今的劉梟,手中掌握了兩萬精兵,更深受皇帝的信任。

  要對付劉梟,相當棘手。

  在某種程度上,王允已經後悔召劉梟入長安。如果說呂布是一頭北方的餓狼,那麽劉梟就是青州的猛虎。王允采取驅虎吞狼的計策,想讓劉梟和呂布惡鬥,以削弱呂布,權衡朝局。

  王允沒有料到的是,劉梟這頭猛虎在短短時間,就已經成了龐然大物。縱然是王允,也未必能撼動劉梟,至少在皇帝的麵前,王允沒了足夠的話語權。

  王允想在皇帝麵前構陷劉梟,極為困難。

  劉梟看到王允的神情,繼續道:“王司徒,你身為大漢朝的司徒,奉天子命令,總攬朝政。如今城內滿城風雨,你不僅沒有出麵阻攔,反而大肆的推波助瀾,令人失望,並非人臣所為。待我追查完蔡琰的事情後,我們再來算賬。”

  王允恢複過來後,又恢複了冷靜,他不介意劉梟的威脅。而且他也想明白了,他不願意和劉梟開戰,同樣的,劉梟現在也不可能開戰。

  王允正色道:“劉太尉,你如果要開戰,老夫也不懼怕。不過關於蔡琰謠言的事情,老夫倒是略知一二。”

  劉梟道:“說來聽聽!”

  他倒是好奇,王允這老家夥,能說出什麽樣的事情。

  王允沒有說話,而是從案桌上取出一封書信,遞給劉梟,說道:“劉太尉,事情和這事兒有關,看看吧。”

  劉梟接過來查看。

  這封信,是衛勉給王允的,讓王允安排衛覬的官職。待劉梟看完後,王允把書信收了起來,緩緩說道:“老夫是今天才收到衛勉的信函,是河東衛勉的長子衛覬帶來的。”

  “如今,衛勉正在城內。”

  “鑒於衛勉的請求,本官已經上奏天子,奏表衛覬擔任侍禦史。老夫不知道關於蔡琰的謠言,是否是衛家所為。”

  “不過衛家來了長安,恰好又謠言四起。估摸著,和衛家有一些關係。當然,老夫也沒有證據,隻是告訴劉太尉一聲。”

  王允笑吟吟道:“衛家的人來了長安,劉太尉要如何應對呢?”

  劉梟打量著王允。

  他有些奇怪。

  按理說,王允接到衛家的信函,尤其從信函上可見,王允和衛家之間的關係,也算是有些交情的,甚至王允已經安排了衛覬擔任侍禦史,算是綁在一起的人。

  可偏偏,王允直接賣了衛覬。

  這是什麽意思?

  難道說,王允已經怕了劉梟,準備化幹戈為玉帛,所以把衛覬的消息透露出來。但劉梟思慮後,認為不可能。王允不是願意化幹戈為玉帛的人。這老家夥能屈能伸,而且極為狡詐,說不定這就是王允的陰謀,意圖借助這件事對付劉梟。

  要借刀殺人?

  借助劉梟的手,來殺衛家嗎?

  或者,王允和衛家有仇?

  劉梟的腦中,浮現出種種念頭,但倉促間得知這件事,他一時間也是千頭萬緒,有些梳理不清楚情況,便暫時壓下了各種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