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許攸來了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2:58      字數:2381
  進入十一月,寒風呼嘯。

  天氣日漸寒冷。

  呂虔和糜竺對廣縣城池擴建的規劃和預算,遞到劉梟的案桌上。劉梟審閱後,又讓國相府的人再預算了一遍,確定沒有問題,便批示執行。

  劉梟準許後,城外開工。

  雖是冬天,天氣有些寒冷,但工地上的百姓,卻幹得熱火朝天,並不覺得辛苦。對許多的百姓而言,一到冬天,他們沒什麽事做的,許多人入山砍柴賣,或者在家閑著,沒有事兒幹。

  官府征召人擴建城池,還管中午的午飯,還給予工錢。

  這對百姓極有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雖然擴建城池的工程緊,但官府的人並不苛刻,中午有肉吃,有湯喝,還能管飽,沒有苛待幹活的人。而且官府的錢,也都準時結算了。所以即使是大冷天,一切都有條不紊進行,百姓也努力幹活。

  十一月中旬,茶鋪也鋪開了。

  茶鋪中販賣的都是好茶,幾乎沒有茶餅。一般的百姓喝不起,多是士子和讀書人喝。不過茶葉的販賣,生意卻不差。除了士子和讀書人購買,許多的商人會大批量的購買。如今的茶葉,風靡廣縣,儼然是待客的必備品。

  反倒是茶葉的儲存量,有些不夠。畢竟這是第一年,也是劉梟臨時起意,才開始炒製茶葉。即使糜竺收購了大批量的茶葉,但還是有些不足。待來年開春,采摘春茶時,就能收購大量茶葉。

  廣縣的一切,正有序發展。

  廣縣境內,官道上。

  一輛馬車,緩緩的行駛而來。馬車中,坐著一個中年文士。他生了一副瓜子臉,劍眉入鬢,鼻梁挺拔,雙眸明亮,雖然人到中年,卻儒雅俊逸,氣度不凡。

  他名許攸,是袁紹的謀士。

  許攸的膽子,一向是極大的,而且許攸很有主見。他年輕的時候,見漢靈帝無心國政,荒淫無道,便聯合了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人,意圖起兵廢除漢靈帝。

  當時,許攸曾遊說曹操,希望曹操也一起參加。然而,曹操拒絕了。等到漢靈帝離開洛陽北巡時,許攸和王芬以防止黑山賊為理由,準備發兵拿下漢靈帝。

  然而還沒有起事,漢靈帝便得知了消息。漢靈帝停止北巡,回轉洛陽,然後一道詔令,解除了王芬的兵權,召王芬入朝。

  王芬畏懼自殺,許攸逃走。

  等董卓進入洛陽,執掌朝廷後,袁紹不服董卓,從洛陽逃到冀州。許攸認為袁紹出身好,也有名望,是他期望的明主,再者許攸和袁紹本是舊友,所以出仕為袁紹效力。

  此番許攸南下,是替袁紹拉攏劉梟,希望劉梟和袁紹結為盟友,共抗公孫瓚。

  如今公孫瓚的兵鋒依舊強盛,還有攻打冀州的實力。袁紹雖然是冀州牧,掌握著冀州,但畢竟剛剛接收冀州,論及兵鋒強盛,還有些不足。

  所以,袁紹希望劉梟從青州出兵,攻打田楷後方。

  許攸進入齊國,一路走來,沒有看到賊匪。他看到的場景,是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一派景象,令許攸嘖嘖稱奇。

  青州境內,完全是一團糟。

  而齊國,竟然欣欣向榮。

  不得不說,劉梟挺厲害。

  尤其進入齊國後,許攸從百姓的耳中,聽到許多關於劉梟的消息,得知劉梟處理貪官汙吏,知道劉梟才華橫溢,還聽說劉梟在廣縣書院外的題字……

  一樁樁,一件件,許攸了解越多,心中愈發歡喜。因為通過了解,他認為劉梟不是泛泛之輩,是個有野心的人。

  劉梟有野心,事情才好辦。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劉梟執掌齊國,有野心,有抱負,才不會讓公孫瓚占據青州,不希望田楷掌控青州。

  馬車抵達了廣縣的城池。

  許攸見廣縣正在擴建,驚歎於劉梟實力發展的迅速。

  他進入城中。

  見到城內川流不息的人群,見到城內的繁華,頗為讚許。

  這是盛世景象。

  在通往國相府的路上,許攸竟是有些口渴。恰好,他撩起馬車窗簾時,看到一處茶鋪,許攸當即吩咐人停下,下了馬車,進入茶鋪中,吩咐人泡茶。

  以往,許攸喝煮的茶。

  茶鋪中的茶,卻是不同,不是煮茶,而是泡茶。甚至於,竟然有茶碗,上麵還有蓋子蓋著。這一切,都讓許攸驚訝。

  許攸看著泡茶的掌櫃,詢問道:“這是什麽茶?”

  如今的泡茶,有了茶碗。

  茶碗是劉梟繪製出來,讓糜竺派人製作的。茶碗和茶蓋的出現,使得飲茶更加的風雅,所以茶碗在廣縣迅速的風靡開來。

  茶鋪的掌櫃笑了笑,說道:“先生是第一次來廣縣吧,您喝的茶,是咱們廣縣特製的茶。這樣的茶,味道絕無僅有,您試一試便道。”

  許攸頷首。

  他倒也沒有多問。

  好一會兒後,許攸掀開了茶蓋,登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傳入他的鼻息中。他聞到的瞬間,精神一振,仿佛疲憊都散去許多。許攸很是驚訝,迫不及待的呷了一口。

  茶水入口,茶香繚繞。

  “好茶,好茶。”

  許攸微眯著眼睛,回味了一番,連連感慨。這樣的飲茶方式,這樣的茶水,對許攸來說,遠超煮茶的味道。煮茶的茶水,味道濃鬱,卻太過於濃了,失去了飲茶的風雅。眼前的茶,清香自然,茶水清澈透亮,這是真正的飲茶。

  許攸很是好奇。

  他向茶鋪的掌櫃打聽了一番,得知這樣的茶,竟是劉梟發明出來的,甚至如今的廣縣上下,都已經流傳開來,許攸讚歎不已的同時,更覺得劉梟不簡單。

  他通過閑聊,又了解了許多關於劉梟的事情。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許攸不會和劉梟打仗,但了解劉梟的訊息,有利於和劉梟的談判。許攸也沒有急著去國相府,通過茶鋪中的人,探聽劉梟的消息。

  許攸詢問時,見到一個個人提及劉梟的那種崇敬,心下感慨。劉梟經營的齊國,當真是銅牆鐵壁一般,已經徹底令百姓歸心。

  許攸喝完茶,回到馬車中,吩咐人駕車往國相府行去。抵達國相府,許攸下了馬車,派人遞上了拜帖。

  國相府門口守衛的士兵,得知來人是冀州牧袁紹派來的使節,不敢怠慢,連忙去通傳。不久後,士兵回來了,看向許攸,擺手道:“先生,請!”

  許攸微微頷首,大袖一拂,進入國相府,往大廳中行去。

  許攸進入,打量著國相府。

  劉梟的國相府,並不奢華,簡單大方。然而國相府內,卻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守衛非常森嚴。許攸見到這樣的排布,暗歎劉梟的謹慎和小心。

  他進入大廳,等候劉梟。

  不一會兒,一陣沉穩的腳步聲,從外麵傳來。許攸聽到腳步聲的瞬間,便站起身往外看去。他的視線中,一個身材修長,相貌俊朗,風度翩翩的青年,進入了大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