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章 出招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2:57      字數:2307
  齊國長史公孫飆繃著一張老臉,沉聲道:“劉相,搬遷治所一事,茲事體大,牽一發而動全身,還請劉相三思。齊國立國數百年,從未有過搬遷治所的事情。”

  公孫飆年逾五旬,頭發灰白。

  他站在廳中,略微佝僂著背,他的一張老臉皺起,仿佛老樹皮一把。隻是渾濁的眸中,閃爍著精光。他是趙商提拔起來的官吏,但劉梟搬遷治所的做法,觸及了公孫家的利益。

  杜質見狀,也附和道:“劉相,臨淄是齊國的治所,也是齊國的國都。好端端的,何必要搬遷?自春秋戰國開始,臨淄就是齊國的國都,曆史悠久,底蘊深厚。陡然搬遷,恐怕會惹來非議。事情傳開,恐怕在整個青州乃至於朝廷,都會引發波瀾。”

  公孫飆道:“老朽讚同杜縣令的分析,請劉相三思而後行。”

  其餘人,紛紛附和。

  一個個看向劉梟時,眼中多了一抹莫名的意味,劉梟不簡單啊,一出手就是狠招。

  “朝廷?”

  劉梟笑了笑,淡淡道:“朝中的事情太多,朝中的諸公的心思,都在國家大事上,哪有閑工夫關注齊國。再說了,本相之所以要搬遷,也是為了齊國的發展。”

  “諸公拿不出足夠的田來軍屯,也不能牽頭讓臨淄的各大家族捐錢捐物,給予田地。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讓本相怎麽辦?”

  “沒有錢財和糧食,去偷,還是讓本相去搶?”

  劉梟說道:“齊國沒了糧食和錢財,莫非諸公準備喝西北風?”

  剛擔任國相時,劉梟什麽都好說,很多事情都從善如流。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劉梟是個好相處的人。今天的劉梟,鋒芒畢露,展現出國相該有的強勢。

  公孫飆捋著頜下胡須,仍是不鬆口,繼續道:“劉相在臨淄治理齊國,不一樣也能發展嗎?雖然眼下有困難,但總有辦法的。”

  他沒有鬆口,也沒有提議讓其他的世家大族給田。劉梟提出的條件,不論是公孫飆,亦或是其他的官員,都不可能答應。

  劉梟淡淡道:“依本相看,廣縣和臨淄,的確不一樣,有很大的區別。”

  公孫飆道:“如何不同?”

  劉梟眼眸審視著公孫飆,這老頭兒胡攪蠻纏,完全是一副咬死不鬆口的姿態。

  隻不過,劉梟卻很鎮定。

  今天議論的事,沒有回旋餘地。不管怎麽反對,最終都得搬遷。

  劉梟說道:“本官剛才說得很清楚,臨淄縣沒有良田耕種。光靠收上來的稅,連軍隊都養不起,何談其他。養不起軍隊,就擋不住黃巾賊的進犯。到最後,連你們的俸祿都發不起。既如此,何必留在臨淄。把治所遷徙到廣縣,一切的問題都能解決。”

  公孫飆質問道:“劉相,遷徙到廣縣,問題真的能解決?”

  “當然!”

  劉梟肯定回答,擲地有聲的道:“廣縣地廣人稀,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種。我齊國的軍隊抵達了廣縣,有足夠的田地耕種,能自給自足。”

  “廣縣如今,正大力發展商業。尤其是徐州糜家在廣縣牽頭,廣縣商業繁盛可期。”

  “隨著廣縣書院的建立,有家師康成公傳道授業,將會聚攏天下的士子。各地士子匯聚,有了人,就有了人氣。有了人氣,商業自然繁盛,也就有了賦稅。”

  劉梟侃侃而談,說道:“尤其是廣縣的書院建成,爾等各家的子弟,都能進入書院,得到大儒名宿的教導。這般優渥的條件,有何不妥?”

  一番話洋洋灑灑。

  然而,各官員仍是巋然不動,一個個臉上都流露出不情不願的神態。

  在他們看來,搬遷不合適。

  公孫飆也是咬定不放鬆,再一次說道:“劉相,依老朽看,臨淄畢竟是數百年的底蘊。留在臨淄,總比廣縣好些。”

  杜質再一次道:“下官讚同公孫老大人的分析,留在臨淄更加的合適。”

  其餘官員,再度附和。

  劉梟費盡口舌,可公孫飆等人仍然冥頑不靈,一群人掌握著臨淄的利益,都不願意搬遷。劉梟麵色微冷,沉聲道:“諸位,都認為應當留在臨淄嗎?”

  眾人紛紛開口,都不讚同搬遷。

  “下官晁斐,讚同搬遷。”

  在官吏當中,有一人站出來。此人名叫晁斐,是東萊郡人,在齊國擔任功曹一職。晁斐一直在觀察劉梟,他認為劉梟不是個魯莽的人,既然劉梟強勢要搬遷,必定有所準備。

  尤其是,劉梟掌控著軍隊。

  就算是事情鬧大,劉梟一句話就能調動軍隊,能壓死所有人。

  再者,晁斐在臨淄沒有什麽家業,搬不搬遷和他沒有利益關係。先前晁斐一直沒有表態,是在觀察。劉梟數次詢問後,晁斐站出來支持劉梟,意圖博取劉梟的信任。

  晁斐的話,宛如平地炸雷。

  他一站出來後,其餘的官吏紛紛抨擊晁斐,認為晁斐是亂來。

  劉梟道:“晁功曹很不錯,有遠見。”

  “大人謬讚。”

  晁斐拱手站在一旁,不搭理其他反駁的官吏。而晁斐第一個站出來後,廳中的一部分官吏開始琢磨了。他們先前不敢做出頭鳥,是怕遭到打壓。如今有晁斐牽頭,沒有利害關係的這部分佐吏,也開始站出來支持劉梟。

  一時間,齊國的官吏分為兩派。

  一派以公孫飆、葉薛、杜質等人為首,堅定的反對搬遷齊國的治所,認為臨淄最合適。另一派以晁斐為首,大力支持劉梟搬遷,認為廣縣更合適。

  各自下注,各自選擇。

  劉梟掃了眼公孫飆等人,卻是歎息一聲,說道:“齊國治所的搬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對齊國來講,是極為有利的。爾等執意反抗,本相很失望。”

  公孫飆冒著得罪劉梟的風險,繼續道:“劉相,臨淄並不差,是數百年的古城啊。”

  杜質和葉薛也紛紛讚同。

  劉梟此刻,已經看明白了官員的心思,也判斷出了情況,不再繞圈子,從案桌上取出一卷竹簡,招手道:“公孫長史,來,這是本相為你準備的。”

  公孫飆有些猶豫,卻不敢拒絕,規規矩矩的上前接過。

  劉梟又拿起一卷竹簡,再度說道:“葉主簿,來,這是本相為你準備的。”

  葉薛也上前接過。

  劉梟再次拿起一卷竹簡,吩咐道:“杜質,你也有一份。”

  杜質上前拿著。

  三個人拿著竹簡,卻還沒有看。

  劉梟聳了聳肩,神情隨意,說道:“你們手中的竹簡,都是單獨為你們準備的,看看吧。”

  公孫飆、杜質和葉薛聞言,各自打開竹簡瀏覽。當三人看到竹簡上的內容後,臉色大變,更流露出擔憂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