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答謝禮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2:57      字數:2296
  翌日,清晨。

  豔陽高照下,大軍啟程趕路。

  此番啟程回劇縣,人數再次增多,押解著近八千黃巾。這些黃巾中,有三千的老弱,以至於趕路的速度相當慢,走了三天半,隊伍才回到劇縣。

  大軍凱旋,孔融領著北海國的官吏,在城門口迎接。如今的孔融,春風得意,很是歡喜。他剛到北海國時,內有官員掣肘,外有黃巾賊肆虐,無盡的壓力,令他喘不過氣來。

  得劉梟的幫助,他鏟除了內患,除掉了黃巾,才能掌控北海國。

  想當初,董卓把他扔到北海國,就是一招借刀殺人之策,想借助北海國的黃巾賊殺他。可現在,他扭轉了北海國局麵,等他在北海國做出一番成績,必定讓董卓大驚。

  孔融神情感激,拱手道:“子玉辛苦了,多虧你綢繆,才能剿滅管亥,除去北海國內患。”

  劉梟道:“孔相謬讚,劇縣的內賊尉遲軒,解決了嗎?”

  “已經解決!”

  孔融說道:“本相得知你擊敗管亥後,就查抄了尉遲家。”

  “走,入城!”

  孔融領著劉梟入城,而大軍則在城內駐紮。太史慈沒有去國相府,他的事情很多。接下來,太史慈還得從黃巾中挑選精銳,壯大兵力。

  抵達國相府,孔融照例設宴為劉梟接風洗塵。待酒宴過,賓客散去,孔融將劉梟請到書房,再次答謝道:“若非子玉出兵相助,如今的北海國,恐怕已經是一片廢墟。”

  劉梟輕笑,謙遜說道:“以孔相的名望和能力,要解決北海國的黃巾賊,是遲早的事。”

  這一戰,劉梟得到諸多好處。

  第一,從黃巾俘虜中,挑選了許多精銳。黃巾賊都上過戰場,見過血腥,且挑選出來的人都身強體壯,稍微訓練後,就能發揮出戰鬥力。

  第二,收了管亥。劉梟麾下隻有太史慈一人,多了管亥,便多了一份力量。

  第三,通過戰爭,操練了麾下的士兵。

  劉梟看似沒得到什麽,實際上,得到的好處還真不少。

  孔融覺得沒有答謝到劉梟,尤其劉梟不近女色,也不缺錢財,所以準備了另外的禮物。孔融鄭重道:“子玉助我解決黃巾,本相無以為報,準備了些許薄禮,以答謝子玉。”

  說著話,他取出一卷竹簡遞給劉梟。劉梟接過來,看到竹簡上的內容,眼中精光閃爍,臉上洋溢著燦爛笑容,拱手道:“孔相厚禮,劉梟多謝。”

  “客氣了!”

  孔融微笑著回答,尤其劉梟這般態度,他也覺得準備得值。

  為答謝劉梟,孔融送劉梟一千匹戰馬,三千套甲胄,以及五千柄環首刀。

  這恰好符合劉梟的需求。

  劉梟沒有得到糜竺支持的時候,養不起一千匹戰馬。但現在有糜家的鼎力支持,正在高速發展截斷,需要戰馬增強實力。孔融籌集一千匹戰馬答謝,在極大程度上,增強了劉梟的戰鬥力。

  甲胄和環首刀,劉梟也需要。

  孔融話鋒一轉,問道:“子玉對將來的打算,是如何考慮的?”

  劉梟說道:“我剛剛擔任廣縣的縣令,暫時,還是以治理廣縣為主,其他的不急。”

  孔融道:“子玉繆矣!”

  劉梟道:“請孔相指教!”

  孔融開口道:“古有甘羅十二為相,少年壯誌,未嚐不可。子玉已經加冠,年齡不小了。你雖然是齊王世子,但齊國的王爵,也就一虛銜,沒有治國執政之權。”

  “所以子玉得長遠考慮。”

  “雖說,你擔任縣令的時間不長,但你在青州掃蕩黃巾,立下赫赫功勳。有此功績,正該向朝廷奏報,以請求朝廷嘉獎。”

  “如今漢室式微,朝廷失序,權臣當道。皇室宗親中,一個個都明哲保身,少有你這般有能力有抱負的人。你隻要請功,自然會得到關注,天子必定會嘉獎的。”

  “到時候,一個郡守跑不了。”

  孔融說道:“一縣之地,終究格局太小,難有施展的平台。你治理一郡或者是一國,才算是立於亂世,才能有匡扶朝廷的機會。”

  劉梟道:“孔相指教,在下銘記於心。”

  孔融繼續道:“如今是亂世,諸侯並起,出頭的椽子容易早爛。但大爭之世,早有無數人有狂悖野心。你身為漢室的宗親,如果不站出來匡扶天下,中興漢室,更會讓無數有野心的人得逞。所以,你必須盡快的崛起。”

  “在下明白。”

  劉梟又再度應下,孔融能向他說這樣的一番肺腑之言,是信任他關心她。否則,孔融不會推心置腹的說出這樣一番話。

  劉梟正色道:“孔相,今天稍作休整。明日上午,我就準備啟程返回廣縣。”

  孔融道:“不逗留些時日嗎?”

  劉梟搖頭:“不了!”

  “主公,典韋求見。”

  忽然,房間外傳來典韋的聲音。

  “進來!”

  劉梟吩咐一聲,房門嘎吱一聲被推開。典韋神色焦急,大步進入。他走到劉梟的身旁,微微躬身,在劉梟耳旁快速說了幾句話,便在一旁站立。

  劉梟麵色微變,讓典韋退下。

  孔融道:“發生了何事?”

  劉梟麵色凝重,說道:“是齊國方麵的事情,趙相派人來通知我,讓我馬上趕回齊國。趙相說,朝廷下了調令,要調他入朝為官。”

  孔融眉頭微皺。

  趙商是劉梟的師兄,趙商擔任齊國的國相,對劉梟極為有利。而且趙商的能力不錯,治理齊國不差。如今的朝廷,是董卓說了算,趙商去朝中任職,其實沒有施展的空間。問題在於,一旦趙商離開齊國,國相的人選又如何安排,是否會對劉梟不利。

  孔融目光落在劉梟身上,想著趙商讓劉梟返回,眸子明亮起來,道:“莫非趙相的意圖,是準備舉薦你擔任趙國的國相?”

  劉梟道:“暫時不知!”

  不過劉梟的內心,對趙國的國相一職有了想法。他擔任廣縣的縣令,僅是治理一縣。如果能擔任趙國的國相,權勢就大了許多。

  孔融卻是擔憂道:“你想擔任趙相,恐怕有難度。第一,董卓招趙相入朝中,緣由不知。第二,你是齊王世子,再擔任趙相,這情況極少出現。”

  劉梟道:“走一步看一步。”

  他站起身說道:“孔相,時間緊迫,我便告辭了。我立刻啟程,至於太史慈,可能會在劇縣耽擱兩日。待他接受了戰馬,挑選了士兵後,再返回廣縣。”

  孔融也跟著起身,說道:“戰馬、甲胄和黃巾兵的事情,我會安排好的。”

  “多謝孔相。”

  劉梟道謝後,帶著典韋出了國相府,就直奔軍營而去。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