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兩全之計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2      字數:1920
  明月樓

  郭淮點了點頭,“我知道阿兄看不起我的所作所為,可是我當時確有苦衷.......罷了罷了,這次我也不是來祈求阿兄的原諒,而是有正事要談,即是公事,也是私事!”

  王淩目光冷冷的說:‘’你能有什麽事好談的,無非是想做諸葛亮的說客,勸我開城投降。告訴你,我王淩就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不會做投敵叛國的賤骨頭!”

  郭淮苦笑著搖了搖頭:“阿兄誤會了 ,我豈能不知阿兄為人,勸降這種事情實在恥於說出口。我此次前來,實為相救阿兄,相救淮南的百姓!”

  “救我?我何曾說過需要相救,我大魏的事情輪不上外人操心!”王淩冷笑道。

  “是嘛,敢問東吳此次出大軍十萬,直撲淮南,阿兄打算怎麽應付?”郭淮微笑著問道。

  王淩心中咯噔了一下,想不到郭淮這麽快已經知曉了軍情,“我自有辦法對付,區區東吳,何足道哉?”

  郭淮微微點頭,“區區東吳,阿兄原本不難對付,不過此次非比尋常,吳軍聲勢浩大,阿兄又無援軍,想要堅守合肥拖垮吳軍怕是很難成功。”

  王淩心中更是驚訝,沒想到郭淮一語中的已經猜破他心中所想,不由地對郭淮多了幾分敬佩。

  看到王淩的表情,郭淮更知自己所猜無差,他笑了笑,“即使阿兄能夠抵擋吳軍,如果我大漢此時出兵協助東吳,兩邊夾擊,阿兄又當如何?”

  “你!”王淩直勾勾地盯著郭淮,握緊了拳頭。他想說些什麽,終究還是低下了頭。果然啊,蜀漢看來是在靜觀時變,如果蜀漢選擇出兵夾擊,自己是必敗無疑。良久,王淩拍案而起,“我自當以死殉國!”

  ”這又是何苦呢?“郭淮搖了搖頭,”阿兄滿腹才華,本可光耀門楣,可是如今功業未成,怎能一心求死?如此王氏宗族的基業不是毀於一旦?“郭淮一語戳中王淩心事,是啊,他一人生死事小,可是太原王氏的威名.....他歎息著緩緩坐下。

  郭淮趁勢說道:”方才所說乃戲言耳,阿兄別當真。我大漢絕不會出兵乘人之危,不僅如此,我還要獻上一兩全之計相助,不但可保全阿兄,也可以保全揚州!“

  王淩疑惑地抬起頭,”敢問,何為兩全之計?“他素知郭淮為人,誠如他說所,如果蜀漢真要出兵夾擊,自己斷無勝算。而如今郭淮選擇此時前來相見,必定是有不同常理之處。

  ”聯~漢~抗~吳!“郭淮一字一頓地說道。

  雖然已有心裏準備,不過聽聞此言,王淩還是大吃一驚,”你說什麽?聯漢抗吳?伯濟你把我當三歲孩童戲耍嗎?”王淩越說越生氣,”魏蜀兩國是世仇,不久前才大戰連連,怎麽可能聯合?再說吳國不是你們的盟友麽,怎麽反倒幫起敵人對抗盟友了?“

  郭淮微微一笑,“阿兄如此聰穎,怎會不知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世間萬事,不過是為了兩個字。”

  “哦?那倒要請教一下哪兩個字了?”王淩一時好奇起來。

  “利益!”郭淮笑著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國家邦交亦為利往。看似不同尋常之理,其實皆因時利變。此前魏蜀交戰,吳蜀聯合,乃魏強二弱,時勢所致;如今魏蜀聯合,共抗東吳,也是為了一時之勢。”

  “此話怎麽講?”王淩直起了身子,急切地問道。

  郭淮也坐直了身子,正色答道:“洛陽一戰,魏國氣數已......咳咳,魏國元氣大傷,短期難以恢複。不過我大漢損傷也不小,如果此時出兵與東吳夾擊魏國,誠然可以取勝,不過東吳取得揚州、荊州後,必然發兵北上與我爭奪中原。而我軍連連大戰,急需休養生息,恐難是東吳銳士之敵,到頭來中原地帶盡為東吳所得,我們白白為東吳做了嫁衣,實非智者所為。”

  王淩聽了微微頷首,郭淮便繼續說道:“所以說壽春絕不可失,一旦為東吳所得,大漢將提前麵臨與東吳的決戰,這也是諸葛丞相不願見到的。因此丞相授意我前來,告知阿兄,大漢絕不會趁機出兵夾擊,請阿兄盡可無後顧之憂。丞相還吩咐,此時東吳與我仍是盟友,所以我們不便直接出兵相助阿兄,但如果阿兄有所差遣,我等也願暗地裏助一臂之力。這便是我所說兩全之計,既可保全揚州百姓,也可保全阿兄威名不為孫權所辱。請阿兄明察!”

  王淩聽完不禁站了起來,他盯著郭淮看了一會,不禁轉身背著手慢慢來回踱步。郭淮所言有理啊,如果不是這樣,諸葛亮大可以出兵搶先一步攻擊壽春。自己之前一直想不通蜀軍為何在洛陽大勝後遲遲沒有動作,大概就是這個緣故。以諸葛亮的才智,謀事深遠,斷不會坐視東吳取漁翁之利的。這麽看來,自己大概隻需專心對付東吳一路即可......不過,這如果又是諸葛亮的圈套呢,想趁我不備,偷襲搶先拿下壽春,也不可不防呀。

  “感謝伯濟的美意,也替我回謝諸葛丞相,此間厲害,還請容我三思。”良久,王淩緩緩地說道。

  郭淮見王淩已有心動,也知不可強求過急,於是躬身一拜,“就依阿兄,阿兄如有差遣,我必定從命。就此別過!”說完便緩緩後退,轉身離開酒樓。

  王淩望著郭淮遠去的背影,歎息一聲,左右張望了一眼,也轉身走出酒樓,踏上馬車,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