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線王淩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2      字數:2622
  讓我們將視線轉向東南一帶。

  壽春,轄魏國的揚州地區,是淮南地區的治所。它地處淮水南岸,東依肥水,南有堪稱魏國糧倉的巨澤芍陂,北方則是中原腹地。淮南地區與漢中相比,不僅有連綿起伏的高山,還有溝壑無盡的丘陵和星羅棋布的水係,誰占據於此則盡得地利之便。對強大的魏國而言,屯墾重地淮南,在糧食上不僅可自給自足,還可供給中央;在軍事上又因有溝壑縱橫的水係,兩邊盡得山形之利,簡直就是天然良關,它的得失關乎魏國東南一線軍事布防成敗。另一方麵,對處於弱勢的吳國而言,從江東建業出兵,攻擊洛陽、許昌地區必將經過淮南西部,所以北伐行動第一步必須控製淮南地區;從防守的角度看,淮南地區為江東外圍屏障,沒有淮南,則長江天險為魏吳共有,吳國的都城建業也難保。

  根據曹睿東征前的安排,征東將軍王淩為揚州都督,其率領名將樂進之子、揚州刺史樂綝,張遼之子、偏將軍張虎二人同守壽春,防禦孫權。

  說起王淩,其實大有來頭。他出身名門,是大名鼎鼎的東漢司徒王允之侄。王允煽動呂布叛殺董卓後,因為處理董卓舊部不當,被西涼軍反攻長安,全家被殺。王淩當時尚幼,於是翻牆逃出,跑回並州太原。

  雖然慘遭厄運,不過太原王氏是北方一等一的大家族,王淩成年後,因為王允的威望逐漸被人所知,最終受到曹操賞識,擔任文官要職。王淩曆任兗州、青州、豫州、揚州刺史,根據各州不同的情況,施政得宜,官聲極佳。他雖然出身儒門,同時又深通兵法,曹丕稱帝後,王淩開始逐漸參與軍事,在對吳戰爭中表現出色,可謂文武雙全。曾參與了張遼的最後一戰,大破東吳。尤其是在228年的石亭之戰中,王淩拚死突圍,這才使得大司馬曹休能夠得以撤退,避免了全軍覆沒。

  如果說西部戰區是曹真和司馬懿輪番抵禦諸葛亮,那麽在東部戰區,曹休之後,就靠滿寵和王淩抵禦孫權了。而自從滿寵被調去擔任東征大都督,東吳戰區就成了王淩的一言堂。當然,更為關鍵的是,王淩是北方並州士族的領袖,人脈極廣。在魏國建立後,並州派名士憑借與胡人豐富的戰鬥經驗大量在軍中任職,比如已經投降蜀漢的大將郭淮,既是王淩在太原的同鄉,也是王淩妹夫。南區荊州的得力幹將揚烈將軍王昶、討逆將軍王基都和王淩有著親屬或門生的關係。正因為如此,曹睿東征期間才留下德高望重的王淩鎮守淮南,企圖以此威懾東吳。

  不過此時的王淩已經62歲高齡,更多是在壽春城內坐鎮指揮,真正領兵作戰的是城內兩位名將之子,樂綝與張虎。也許是能力不足,與父輩的赫赫戰功相比,五子良將的後代大多默默無聞。於禁、徐晃、張郃的兒子均無官職記載,而威震江東的張遼,長子張虎除了承襲爵位,僅任偏將軍一職。稍微有些名氣是猛將樂進之子,史稱樂綝果敢堅毅,有乃父之風,官至揚州刺史。不過,這些五子的後代卻並不這麽認為,時運不佳,是他們一致的看法,如果能讓他們遇到機會,一定能夠建立像父親一樣的功勳。這不,時機到了。

  淮南壽春城都督府內

  “報!啟稟都督,東吳孫權起大軍十萬,進攻合肥!”

  “報!東吳陸遜、朱然自武昌起兵,進攻襄陽!”

  “報!東吳孫韶、張承起兵攻打廣陵、淮陰!”

  一疊聲的喊叫伴隨著前後相連的傳令兵,今日的都督府顯得格外的忙碌又緊張。

  戰事緊急!堂上瞬間炸開了鍋。

  坐在大堂正前方的正是王淩,隻見他發須皆白,愁眉緊鎖,一臉疲憊的樣子。也許是已經提前探知了消息,他似乎對軍報並不吃驚,輕輕歎了一口氣,到底還是來了。

  這半年來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對於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來說,他都快有些承受不住。先是西線多年的同僚司馬懿戰死,西北全境淪陷。接著他的妹夫郭淮投降蜀漢,惹怒曹睿大開殺戒,誅殺了郭淮在京中的宗族親屬,還好王淩作為邊關重臣,這才幸免於難。再然後曹睿東征,調走了王淩的老上司滿寵擔任東征大都督,留下王淩獨自支撐東部戰區。浩浩蕩蕩的東征大軍剛開始所向披靡,但隨著戰線的推移,先後被諸葛亮擊敗。尤其是洛陽一戰,15萬大軍全軍覆沒,自大都督滿寵以下陣亡了一大批優秀將領,加上後方都城許昌被魏延偷襲攻取,曹睿隻能倉皇逃往北方,中原地帶一時兵力真空。

  接獲敗報後,王淩大哭不已,一哭滿寵之死,雖然他與滿寵素來不和,但是為國家計,他也不得不承認滿寵為國家貢獻良多,他痛哭大魏又失一柱石。

  二哭曹睿之敗,傾國之兵居然大敗而歸,曹魏在中原多年的苦心經營要化為泡影。

  三哭自己處境尷尬,曹睿新敗,如果東吳來犯,中原無兵可以支援,自己將麵臨蜀漢和東吳的兩麵夾擊。

  一想到這些,他經常焦慮的整宿整宿睡不著。實在想不到對策,隻能不斷派人前去打探前線的消息。

  如今,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東吳到底還是出兵了。這也正常,按照孫權的性子,這麽大好的便宜時機他怎能錯過呢?

  不過,當確認了東吳出兵之後,王淩的心中反而有了一絲輕鬆。也許人總是這樣,對未知的事物恐懼,一旦事情真正發生了,反而沒有那麽害怕,剩下的隻有麵對。

  王淩靜下心來,眼前彷佛快速閃過這60多年的歲月,自己從那長安衝天的火光與刀光血影中一路平步青雲,走到今天這個位置,實屬不易。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是正如曹操所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王淩還想著在淮南建立更大的功業,為自己,為宗族青史留名。他不甘心,但是又能怎麽辦呢?大魏如今已經搖搖欲墜,莫非形勢已經逆轉,天要滅亡大魏?如果果真如此,自己又當何去何從?百姓又該何去何從?揚州又當何去何從?

  大不了以死殉國,自己這把年紀也該知足了吧,王淩苦笑地搖了搖頭。

  “可惡!江東鼠輩就會偷襲!我國逢此大難,他們就想著來撿便宜,一定要狠狠教訓他們!”樂綝拍著桌子,率先忍不住叫了起來。

  “對!我軍應該趁東吳立足未穩,主動出擊,殺他們個措手不及!”張虎一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想當年父親張遼在逍遙津一戰,八千大破孫權十萬之眾。如今壽春城中有數萬大軍,自己如果能夠把握戰機,定能建立和父親一樣的功勳!不,如今大魏已經危如累卵,如果能夠擊退東吳,自己的功績甚至要超越父親!一想到這,張虎都不禁心潮澎湃起來。

  王淩抬頭看了一眼兩位名將之子,不禁輕輕搖了搖頭,忠勇可嘉,到底還是差其父遠矣!平日裏二將一再請戰,都被王淩壓了下去。曹睿兵敗後,二將甚至想北上救駕,王淩以未經朝廷許可不可擅動,仍需防備東吳為由,再次否決了二人提議。二將因為王淩的威望,素來敬重王淩,因此也隻好一再聽命。

  “傳令下去,增兵合肥,堅守不戰。”王淩淡淡的拋下一句話,就起身頭也不回得轉到後院。樂綝和張虎還想說話,見王淩轉瞬就不見了,隻得連聲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