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吳出兵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2      字數:2652
  東吳都城建業太初宮中

  朝堂上頓時群情沸騰,大家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說的對!出兵奪取二城!”

  “願意為陛下拚死一戰!”

  “決戰蜀漢,奪取天下!”

  各種呼聲此起彼伏。

  孫權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好,作戰最怕的是未戰先怯,如今群情激昂,戰心已起,縱使和蜀漢開戰,我又何懼!孫權內心還是頗為自傲的。

  不過,孫權並未直接下決斷,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陸遜一眼,笑著問道:“諸位皆認為北伐時機已到,上大將軍覺得呢?”畢竟是陸遜,老謀深算的孫權還是要尊重一下他的看法的,起碼明麵上是這樣。

  陸遜是何等聰明人,從孫權的眼中立馬就看出了玄機。這哪裏是詢問他的看法,簡直就是逼迫。眼下群情激動,他硬要忤逆便是很不識時務了。在江東多年,從一名小小的幕僚直到執掌東吳軍權的上大將軍,他一直小心翼翼,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因為和孫氏的仇怨,因為家族的利益。陸遜身上背負了太重的包袱,使得他不得不謹慎。雖然被孫權看重提拔,但是他也深知孫權此人,雖然看似親近賢士,實則外寬內忌,心機深不可測,即使一時寬宥了冒犯,但是難免會秋後算賬。而且對於他們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世族,孫權的忌憚陸遜早就心知肚明了。

  其實剛剛在朱桓出言反駁時,陸遜就看出了孫權的態度,已經下定了決心出兵北伐。孫權之所以一直沒有發言,就是在等主戰派鼓動人心。雖然陸遜很想勸孫權再等一等,多謀劃些時日,但是看眼下的情形,怕是很難說動了,而且還會得罪群臣。

  於是,陸遜在內心歎了一口氣,略做思考,迅速打起精神來,笑吟吟地上前說道:“臣愚鈍,的確擔憂過重。既然諸位認為北伐可行,就請陛下下令出兵,而且臣有一計,可令北伐事半功倍!”

  孫權一聽喜上眉梢,哼哼,剛剛略做試探,這個陸遜還是頗識時務的,不錯不錯。心裏這麽想,嘴上卻連聲說道:“哪裏哪裏,上大將軍思謀深遠,確實很有道理。隻不過眼前的確機會難得,不如我們先奪下襄陽和壽春,再與蜀漢做計議……對了,上大將軍所言何計,朕洗耳恭聽!”

  ”先禮後兵!”陸遜朗聲說道。

  ”何謂先禮後兵?禮者誰,兵者誰?”孫權一臉疑惑。

  “我軍拿下襄陽和壽春的確不難,難的是奪取之後如何應對蜀漢。所以先禮者,便是蜀漢”,陸遜上去一拜,說道, “陛下可曾記得,我國之前曾與蜀漢簽有盟約,約定二分天下。徐州、豫州、幽州、青州歸屬我國。”

  “是有這麽一回事…..”孫權喃喃自語道。

  五年前,孫權稱帝時,蜀漢遣使慶祝。為了進一步加強盟約,於是兩國簽訂了二分天下、平分魏土的協議,約定共同討伐曹魏。滅魏以後,以豫、青、徐、幽州屬吳,兗、冀、並、涼州屬蜀,京都洛陽所在的司州之土則以函穀關為界。

  “那好,如今曹魏敗退,中原各州無主,蜀軍如果進占,陛下可遣使蜀漢,要求履行盟約,歸還中原青徐等州。”陸遜笑著說。

  什麽?歸還?朝堂上眾人麵麵相覷。明眼人都知道,那就是一紙條約,算不得數的,孫權也沒指望真能拿下曹魏那麽多土地。何況,這些州郡真要是蜀漢打下來的,豈肯拱手相讓?換了東吳,東吳也不願意!

  “嗬嗬,說得輕巧。蜀漢連借我們的荊州都不肯歸還,別說這些他們打下來的中原州郡。天底下哪裏有肯將自己打下來的土地白白相送的道理!”前將軍朱桓出言譏諷道。他眼見孫權力挺自己,有點得意忘形起來。

  麵對朱桓的咄咄逼人,陸遜毫不氣惱,繼續說道:“不錯,蜀漢如果打下來了,自然不肯歸還這些州郡,我軍便可…..”

  “我軍便可以此為要挾,讓蜀軍不敢打這些州郡的主意。如果他們進占了不還,便是違反盟約在先,到時候我們就師出有名,日後可揮軍北上與蜀漢開戰!”孫權摸著胡須笑道。孫權不愧是一代人傑,戰略眼光還是不錯的。

  “陛下英明!”陸遜微笑著作揖一拜。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好方略,如此一來既可以束縛蜀漢的手腳,又可以為日後吳蜀開戰贏得道義上的先機。未戰先勝一籌,上策啊!眾人不禁深深地被陸遜折服,頃刻間就扭轉了不利局麵,令孫權都再次刮目相看了。連剛剛屢屢出言頂撞的朱桓也覺得羞愧難當,不再言語。

  “如果蜀漢並未進占這些州郡呢?我們又當如何?”眾人中還有些疑問。

  陸遜自信地說道:“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如果蜀漢推諉說尚未進兵,我們則順勢提出進軍襄陽壽春二城的計劃,並邀請蜀漢夾擊二城。破此二城後,中原州郡我們自己去取!雖然諸葛亮並不願意看到我軍奪取二城,北上爭霸,但是我們有盟約在手,即使諸葛亮不願出兵相援,也會顧忌道義名分,不敢直接出兵幹擾二城戰事。如此,可謂萬無一失了。”

  “好!好!好!”孫權起身讚道,“上大將軍果然是國之棟梁,料敵先機,思慮周全,我無憂矣!就依上大將軍說的辦,派人先出使蜀漢,至於人選……”孫權左右環顧了一遍,然後麵向諸葛瑾,微微笑著說:“我看,這次就麻煩子瑜跑一趟吧……你們兄弟倆,也許久沒有見麵了。”

  諸葛瑾一聽,頓時驚起一身冷汗。隨著弟弟諸葛亮在蜀漢權勢日盛,朝中便有不少懷疑他的聲音,認為他遲早要和諸葛亮竄謀。雖然孫權一再表示絕不信謠言,仍然信任有加,但是隨著孫權漸漸年老,疑心也變得越來越重。此時要是再不表態,可能後患無窮。這次出使便是一次試探啊。

  於是諸葛瑾連忙下跪說道:“臣領旨,必當不辱使命。臣與弟雖胞親,但如今已各事其主,當以大義為重。況且陛下對臣的知遇之恩,臣雖肝腦塗地不能報,絕不敢以私廢公。臣必勸臣弟早日歸降天命,如若不然,便是臣的死敵,絕無二話!天地可鑒!”

  孫權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不過很快消失不見。他連忙走下台階扶起諸葛瑾寬慰道:“子瑜言重了!朕怎麽忍心讓你手足相殘。此次出使隻需傳達兩國繼續通好之意即可,不必強求。你速去速回,朕還有許多大事需要依仗你呢!”

  “諾!”諸葛瑾恭敬地作了一揖,這才小心地退往一旁。

  安排完出使人選,孫權重新走回龍案旁,轉身,恢複了一臉的威嚴,下令道:“聽旨,擇日起大軍十五萬,兵分三路攻打魏國。

  令上大將軍陸遜、車騎將軍朱然、安南將軍呂岱自武昌起兵三萬,攻打襄陽。驃騎將軍步騭繼續鎮守西陵,防禦西川蜀漢。

  鎮北將軍孫韶、奮威將軍張承率軍兩萬,進抵淮河,攻打廣陵、淮陰,作為牽製;

  朕親率十萬大軍,以全琮、朱桓為左右督,朱據為軍師,進駐巢湖口,攻打合肥!

  太子留守建鄴,朝中各事由丞相顧雍和大將軍諸葛瑾輔佐。

  各部需按令行事,不得延誤,違者軍法從事!

  三個月內,我們先下二城,再奪中原!”

  “諾!”

  十五萬,可以說除去國內鎮守的兵力,是傾國之兵了!看來孫權的確下了很大的決心。眾人聽聞孫權再次禦駕親征,群情激動,紛紛齊呼萬歲!

  新的大戰悄悄拉開了帷幕,最終天下鹿死誰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