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劉曄的五路大軍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0      字數:1798
  許昌曹魏後宮

  曹睿望著跪在地上的劉曄,百感交集。

  劉曄,字子揚,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劉曄見漢室衰微,自己也是皇室宗族,不想擁兵,後投奔曹操。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尤以勸占據漢中的曹操進擊立足不穩的蜀中劉備最為精彩。雖然劉曄因為漢室後裔的原因,在曹魏一直職務不算太高,但一直是曹操、曹丕時代的心腹,常常參與重大事情的謀劃決策。

  曹睿一開始也寵信劉曄,但是見他一味曲意迎合上意,在皇帝和大臣之間巧妙奉迎,又是漢室後裔,於是曹睿漸漸心生不喜,疏遠劉曄,之後基本讓他閑散在家。

  曹睿回過神來,忙離座扶起劉曄,歎息道:“先生高才,朕年輕才德淺陋,識人不明,以致明珠臥滄海。望先生看在太祖和先帝的份上,不計前嫌,為國出力!”

  “陛下何出此言,臣誠惶誠恐!”劉曄作揖一拜。

  曹睿急忙說道:“大魏接連失利,前失西北,今丟洛陽,現在正是國家危急存亡之際。朕想親征,又怕軍中無人輔佐。司徒董昭保舉先生必能退蜀兵,朕也深悔未能早日委先生以重任,不然何至於此。請先生莫辭辛勞,出任軍師,隨朕出征,奪回洛陽!”

  “ 這,陛下恩德,臣沒齒難忘。隻是…隻是臣近來閑散慣了,加之年老才薄,忽獲重任恐難服眾,蔣濟之鑒仍曆曆在目….”劉曄還在遲疑。

  曹睿一聽知道他怕遭猜疑,不得善終,於是嚴肅地說道:“先生難道還在怪朕?朕經此挫敗,痛定失痛,決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即下詔拜先生為軍師,加平西都督,全力主持親征大計,一切公卿言論朕自來對付。你我君臣相知,決不相負!”

  劉曄一聽忙跪拜謝恩,痛哭流涕地說:“ 陛下天恩,臣敢不效死命!”又接著說道:“之前,我軍屢敗,非兵不精,而是諸葛亮屢施詐計。即便如此,陛下仍控河北和中原數州,城池子民兵將依然數倍於蜀。由此可見,天下大勢仍在魏不在蜀,陛下切不可氣餒,以絕臣民之望,以衰將士之氣。”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先前蔣濟,近日董昭之言,也是此意!”曹睿驚喜的說道。

  劉曄點頭笑了笑:“ 陛下勿憂,臣近日苦思,料想諸葛亮雖連戰連捷,現在已是強弩之末,早晚必敗。”

  曹睿忙問何以得知。

  劉曄胸有成竹地說:“諸葛亮孤軍深入,短短數月破西北、定洛陽,戰線千裏,兵員糧草難以為繼,這是一敗。

  諸葛亮新得西北、洛陽,民心未附,根基不穩,我軍可暗中聯絡義士擾其後方,讓他首尾倉皇應付,這是二敗。

  蜀軍交戰數月,連戰連捷,將士必自傲輕敵,加之士氣已惰,人心思歸,我軍用計便可擊破,這是三敗。

  洛陽關隘眾多,諸葛亮難以保全,加上平原地勢利於大魏鐵騎,一旦我軍破關而入,即可縱情馳騁,數日便可兵臨洛陽城下,以馬軍優勢衝殺蜀軍步兵,這是四敗。

  有這四敗,可知諸葛亮敗亡不遠了。

  諸葛亮本應堅守經營西北,徐圖進取。但是他貪功冒進,東出潼關,計賺洛陽,輾轉千裏,已犯兵家大忌。如今他兵力分散,後方不穩,已是強弩之末難穿魯縞。陛下親率王師,分五路大軍圍攻,使諸葛亮首尾不能相顧,必定可破!”

  曹睿大喜過望地說:”先生神機妙算,遠勝諸葛亮,短短數語,甚寬朕心。不知是哪五路大軍?”

  劉曄自信地說道:“洛陽北有孟津關,扼守渡口,可令鄴城起軍兩萬,由水路攻孟津關,這是第一路。

  洛陽南有伊闕關,可令宛城起軍兩萬,由陸路攻伊闕關,這是第二路。

  洛陽東有虎牢關,十分堅固。陛下可征河北幽並突騎四萬,並許昌陳留等步騎,共提兵十五萬,直取洛陽東麵虎牢關,進擊洛陽,這是第三路。

  如此諸葛亮必分兵駐守,難以與我大軍匹敵。”

  曹睿點頭讚許地說:“好方略!這一共三路,還有兩路大軍呢?”

  劉曄笑著說:“陛下別急,如果諸葛亮斂兵拒守三路,兩軍必成對峙。此時,諸葛亮大軍壓陣,後方必然空虛。陛下可令晉陽起大軍四萬,直撲蒲津渡,渡河威脅關中,則長安可複,這是第四路。

  再令上庸起兵兩萬,西攻漢中,截斷諸葛亮回蜀中退路,這是第五路。

  前三路都是正麵對敵,後兩路是圍魏救趙之計。

  此外,陛下可遣人出使東吳,許以重利,邀東吳待諸葛亮敗後聯合攻蜀,孫權就算不出兵也會作壁上觀,那麽我東南方向無憂。

  如此共大軍二十五萬,五路共進夾攻,諸葛亮就算有孫武之才,又怎麽能夠抵擋呢?”

  曹睿起身離座,拍著手大笑道:“好好好,先生居家中而知天下大勢,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真是朕之子房。有先生在,諸葛亮必敗!就依先生說的辦,傳旨,召眾臣前來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