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最後的智囊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0      字數:1532
  許昌曹魏後宮

  曹睿正坐在案前愁眉不展,忽聽近臣奏報,司徒董昭求見。

  話說董昭,字公仁,是三朝元老,開國元勳。曹操麾下出色的謀士很多,要說首席謀士,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等都有資格來爭一爭,怎麽也輪不到董昭,但在曹氏取代漢室的道路上,董昭絕對是肱骨功臣。他很早就追隨曹操,操作迎取漢獻帝、謀劃曹操受封魏公、魏王,這些都是出自董昭之手,絕對是曹氏一等一的心腹功臣。當然這不說明董昭對曹氏有多少忠誠,隻是因為他私心很重,善識時務,早早地看出曹氏有一統天下的趨勢,於是盡全力輔佐。正因為董昭行事頗有政治智慧,擅長投機迎合,又很有智謀,所以在曹氏三朝中都受到重用,儼然“不倒翁”,如今七十八歲的董昭已經位列三公之司徒,也是碩果僅存的重量級謀士之一,隻不過因為高齡一直在家臥病休養。如今眼見曹魏危難就在眼前,也為了保證後代子孫的財富地位,董昭不得不再次謀劃,於是抱病求見曹睿。曹睿雖然此刻心煩意亂,但一聽是元老董昭,仍傳,旨覲見。

  董昭剛進門行禮,曹睿忙上前去攙扶他入座,暖聲說道:“愛卿一生為國操勞,勞苦功高,本該在家安度晚年,今日怎麽又上起朝來,可是來為朕親征一事進諫?”曹睿頓了頓,語氣有點加重:“愛卿一把年紀了,可苦再來難為朕,朕意已決,不得再諫!”

  董昭在榻上坐直了身子,喘了幾口粗氣,有些費力地正色說道:“非也,臣讚同陛下親征。我軍連敗數陣,天下震動,現在正值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陛下禦駕親征,大會諸侯,人皆用命,必定退敵。”

  曹睿轉怒為喜地說:“久聞先生謀略超群,今日一見果然非同凡響。先生既然知朕,可有退敵良策?”

  董昭避而不答,笑道:“陛下自以為武略較之諸葛亮如何?”

  “不能及。”

  董昭再問:“陛下自以為兵將精銳較之蜀國如何?”

  “不能過。”

  董昭回道:“今陛下武略不能及,兵不如蜀精,而欲親征舉兵,竊為陛下擔憂。”

  曹睿一聲歎息:“的確如先生所說,但是應當如何是好呢?”

  董昭微微一笑,“陛下親征,隻為激勵將士,不宜親臨陣中。之前,我軍屢敗,非兵不精,而是諸葛亮屢施詐計。現在如果挑選一智謀深遠之士,委以重任,隨軍出征,參畫軍機,再配以統兵上將,則我軍將略兵鋒皆可一敵。”

  曹睿笑著說:“先生見識謀略出眾,可擔此任。”

  董昭搖了搖頭說:”老臣是半截身子已入土的人,年邁多病,不堪征伐重任。不過,臣保舉一人,可退蜀兵。就是不知聖意準否?”

  “先生是大魏元臣,有何賢士,應早召來與朕分憂啊。”曹睿急忙說道。

  董昭笑道:“之前,太祖武皇帝麾下謀臣眾多,尤以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司馬懿、蔣濟、劉曄等為最。前有司馬懿、蔣濟先後抵禦諸葛亮,如今眾臣都已故去,隻有此人還活著。此人膽識過人,籌謀劃策無所不中,平張魯、斷劉備,往往能料敵先機,人稱有王佐之才。有他在,諸葛亮占不到便宜,必自退。”

  曹睿忙問何人。

  董昭作揖一拜,說道:“大鴻臚,劉曄。”

  曹睿低頭沉思,半響才說:“我也知此人有才,但是他是品行不端,曲意逢迎之徒,又是劉氏後裔,怕難當大任。”

  董昭嚴肅地說:“竊聞太祖武皇帝,知人善用,不拘品格,唯才是舉,所以天下有識之士雲集。文皇帝繼承大統,也虛懷若穀,廣納賢士,黃權、孟達等敵國降將來投。如今國家危亡之際,正是用人之機,怎麽能因為品行與家世廢棄賢能,使國家失一棟梁,陛下失一臂膀?劉曄現在閑散在家,希望陛下效仿二聖,不計前嫌,複用劉曄,則陛下幸甚,國家幸甚!”

  曹睿聞言點了點頭,起身離座說道:“先生說的有道理。朕自知德薄,難及二聖。如果心胸度量還不及,憑什麽繼承大魏基業。朕近日也常思念蔣濟,知他逆耳忠言,良苦用心。如果早聽他的話,何至於今日?實在是追悔莫急啊。朕意已定!就拜劉曄為軍師,傳旨速召他入宮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