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八王之亂 續18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7      字數:2129
  於是,朝廷下詔:“各級官員再遇到法律規定之外而需要討論議處的事情,要隨案件上報處理意見。

  即便這樣,依然不能革除隨意議處的弊端。

  這裏為了方便大家了解相關知識,對上麵提到的張釋之、公孫弘、漢高祖案件有關情況說明一下。

  張釋之,生卒年不詳,西漢法學家、法官。

  一天,漢文帝外出到中渭橋,突然有一個人從橋下跑出來,驚了文帝禦駕的馬,文帝差點摔下來,因此,非常惱火,就讓人拘捕了這個人,交給廷尉查辦。

  張釋之對這個人進行了審問,依法判定為“冒犯車駕,罰金四兩”,將判處結果上報朝廷。

  漢文帝很生氣,認為判處過輕。

  張釋之解釋說:“法律是天子和百姓應該共同遵守的,不應該偏私。法令都有一定之規,如果加重處罰,如何取信於民。廷尉是天下公正執法的帶頭人,如果廷尉不公正,地方也會不公正,百姓定會惶恐不安。”

  漢文帝思考了很久才說:“廷尉的量刑判決是對的。”

  公孫弘判處郭解案複雜一些。

  公孫弘(前200年-前121年),山東壽光人,西漢丞相。

  這位老兄大器晚成,40歲才開始讀書,60歲才當官,80歲的時候死在丞相任上。

  郭解是河南濟源人,以遊俠聞名,少年時心狠手辣,經常打架鬥毆,私鑄錢幣,挖墳掘墓,包庇罪犯,幹盡了壞事。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有所悔悟,做了許多行俠仗義的事,為後世所稱道。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為了穩定統治,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下令將各地的富人遷到長安附近的茂陵居住,郭解也在名單之列。

  大將軍衛青替郭解說情,漢武帝卻不同意,認為一介貧民能讓朝廷大員替他說話,可見他不是貧寒之輩。

  楊季主的兒子是軹縣(今河南濟源)縣掾,郭解也在此縣,縣掾履行職責上報了郭解遷徙的名,郭解的侄子殺了縣掾,隨後,楊季主也被殺。

  楊家的人開始告狀申冤,郭解的手下又將告狀之人殺死。

  漢武帝聽聞這一消息,十分震怒,下令拘捕郭解。

  郭解把母親安頓在夏陽(今陝西韓城)後,自己逃到了臨晉(今山西運城),郭解走投無路,隻好去拜訪當地的籍少公(大俠),此前二人並不認識,籍少公就協助郭解出關。

  官吏得到郭解出逃的消息,就追蹤到籍少公家裏,籍少公自殺身亡。

  郭解被抓以後,漢武帝派人對他進行審問,發現郭解所犯罪過都發生在大赦之前。

  但是,郭解的手下都是一些莽夫,依然幹著殺人的勾當。

  一天,濟源的一個儒生和審理郭解案的官吏閑聊,這個儒生很了解郭解,他說:“郭解經常作奸犯科,觸犯法律,怎能說他賢能呢?”郭解的手下聽到有人侮辱自己的主人,就殺了這儒生,還割了他的舌頭。

  主審官吏很生氣,責令郭解交出凶手,但是,沒有人承認,就沒有查出凶手。

  主審官吏沒有辦法,隻好上奏,郭解無罪。

  主審官吏認為郭解殺人都發生在大赦天下以前,因此,不予追究,而儒生被殺也不是郭解所為。

  公孫弘此時擔任禦史大夫,專門辦理重大案件。

  公孫弘則不同意主審官吏的判案,他認為郭解手下殺人滅口,還割舌頭,這種行為實在殘酷至極,郭解自己雖然不知道,但他對手下教導無方,約束不嚴,這種過失比自己殺人還嚴重,倘若他不受到法律的製裁,天下的百姓還有何安全可言。

  漢武帝聽從了公孫弘的建議,將郭解繩之以法。

  漢高祖殺恩人丁公的故事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公元前205年,劉邦和項羽兩軍在彭城大戰,劉邦當時擁有50多萬的大軍,而項羽僅靠3萬精銳打敗了劉邦,這一仗劉邦丟妻棄兒,狼狽不堪,僅僅帶了十餘騎突圍而走,可是還沒有走多遠,項羽手下大將丁固率兵已經追了上來,眼看命懸一線,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劉邦對丁固說了這樣一句話:“你我都是英雄,英雄何必為難英雄呢?”

  丁固猶豫了一下,就調轉馬頭撤回了。

  由於丁固放了劉邦一馬,劉邦就逃脫了。

  後來,垓下之戰,項羽自刎,楚軍潰散,丁固走投無路,便前去投奔劉邦,劉邦不僅沒有回報恩人,而且下令將丁固斬殺。

  劉邦在殺丁固之前這樣說:“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丁公也。”

  斬丁公後,劉邦這樣說:“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從這個故事看出,劉邦確實很懂得禦人之術。

  劉邦剛統一天下,需要樹信立威。如果劉邦給丁公高官厚祿,就會讓很多人效仿丁公,對劉邦的統治不利。再者,丁公已經利用完了,沒有什麽價值了,能出賣項羽,也能出賣劉邦,所以,還是犧牲丁公,不要後來的人都效仿他。

  另一位將領的結局與丁公絕然相反,項羽的大將季布對項羽忠心耿耿,劉邦卻給他高官厚祿。

  劉邦的意思很明顯,讓大臣都明白,劉邦需要的是忠心耿耿的人,對於背信棄義的人他絕不留情麵。

  這就是他的禦人之術,完全是為了統治的需要。

  劉頌升任吏部尚書後,就著手建立了將官員分為九個等級的考核製度,用以考核官員是否勝任,考核官員的獎懲,以及考核官員能否獲得晉升。

  但是,賈氏、郭氏掌握了朝廷大權,想迅速升官的人都投靠依附他們,甚至行賄,因而,劉頌的計劃很難實行。

  裴頠比較喜歡人才,有自己欣賞的人才,就會推薦。

  裴頠向張華推薦了韋忠,張華要起用韋忠,他卻稱病推辭。

  有人問韋忠原因,韋忠說:“張華華而不實,裴頠貪得無厭,他們不顧社稷安危而依附作亂的皇後,這難道是大丈夫應該作的事嗎?裴頠幾次都推薦我,但我擔心他深陷官場的黨政,到頭來死無葬身之地,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我怎麽可能去趟這個渾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