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偃武修文 續18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6      字數:2220
  又做了巨型火把,又長又粗,灌上麻油,放置船頭,遇到鐵索,就點燃火把,慢慢將鐵索熔化,這樣,戰船就暢行無阻。

  滅吳之戰的第二年二月初三,王濬攻克西陵,俘虜吳國鎮南將軍留憲等一眾將領。

  初五,攻克荊門、夷道二城,俘虜吳國監軍陸晏。

  初八,攻克樂鄉,俘虜水軍都督陸景,吳國平西將軍施洪等投降。

  王濬從益州出發,一路上兵不血刃,夏口、武昌的吳軍,都沒有做什麽像樣的抵抗就投降了。

  王濬率領水師繼續東下,直指吳都附近的三山,吳主孫皓急忙派遣遊擊將軍張象率領10000多人的水軍抵禦王濬,結果,張象還沒有打就直接投降了。

  孫皓及眾臣聽說王濬的水師旌旗蔽日,威勢極盛,都嚇得要死。

  這時,吳國的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衝建議吳主向王濬投降。

  孫皓眼看大勢已去,隻好采納二人的建議,向王濬投降。

  遞上降表,言辭懇切地說:“我向您投降叩頭認罪,我祖先在漢室分裂之際,乘機占有江南這個地方,憑借長江天險與魏國相抗衡,晉國建立後,廣施德政,而我卻偏安一隅,沒有認識到晉國才是天命所在。現在又勞煩您的大軍,風餐露宿,來到這裏,吳國上下很是震驚,在這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希望能沐浴天朝的陽光雨露。現派我的私臣張夔送上我的玉璽、綬帶,聽憑處分。”

  3月15日,王濬率軍進入建業城。

  孫皓按照投降的禮儀,駕著素車白馬,袒露肩膀,捆住雙手,銜壁牽羊,大臣們穿著喪服,士人們抬著棺材,率領著偽太子孫瑾等一眾人,到達王濬軍營門前。

  王濬親自為吳主鬆綁,接受了玉壁,燒掉了棺材,將孫皓送往洛陽。

  王濬接收了東吳的圖書簿籍,封存了府庫,完成了接收東吳的各項工作。

  晉武帝很高興,派遣使者慰勞王濬的軍隊。

  王濬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應該說離不開杜預的支持,杜預不貪功,大公無私,一心為了大晉。

  我們知道,最初,王濬的軍隊攻下建平以後,應該受杜預的節製,到秣陵(今南京)後受王渾節製,這是武帝的詔書要求的。

  可是,杜預比較信任王濬,也比較看好王濬,杜預到達江陵後,對手下各位將官說:“如果王濬能攻下建平,就已經建立了威名,應該順流東下,不應再受我節製。如果攻不下建平,則我也無理由節製他了。”

  王濬到了西陵後,杜預就寫信鼓勵他說:“將軍摧毀了吳國西邊的屏障後,便應當直取秣陵(今南京),討伐幾代來為患的吳國,解救吳國民眾於水火之中。然後,再從長江向北入淮水,度過泗水、卞水,溯黃河而上,率領大軍回到京城,這將是亙古未有的盛事。”

  有了杜預的鼓勵,王濬精神大振,立即向武帝上表杜預的想法,並附上杜預的書信。

  即便有了杜預的支持,王濬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王濬快到秣陵時,還是鬥誌昂揚的,夢想不久自己就可以成就偉大的功業,心情也是愉快的。

  可是,此時,王渾已經派使者給王濬送來了書信,要求王濬暫停進軍,到王渾軍中商議軍情。

  為什麽王渾要求他暫停進軍呢?

  因為,王渾也想建立曠世的功勳,這是絕好的機會,他也不想錯過,因而,他要阻止王濬進軍。

  王渾很顯然是要爭功,而且,要求也合理,因為他是負責攻取秣陵的總指揮。

  王濬顯然也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根本就不理會王渾的要求,張起船帆繼續前行,還派人回報王渾說:“風大,船不能停。”

  王濬早就想好了對策,理由雖然很牽強,但是,表明了王濬的決心,不達秣陵,誓不收兵。

  其實,王渾早就打敗了孫皓的中軍,殺了張悌等將領,但是,按兵不動,有些害怕,不敢繼續前進,不懂得兵貴神速的道理。

  等到王濬繼續前進,一舉掃清了孫皓的餘孽,先一步接受了孫皓的投降後,王渾感到受了莫大的恥辱,非常的憤怒,於是,後果很嚴重。

  王渾向朝廷上表,說王濬違背詔命,不服從自己調度,對王濬開始打擊報複,各種手段開始使出來。

  朝廷各種人都有,趁機打擊報複,支持王渾的人,就要求用囚車把王濬征召回京。

  武帝沒有答應,畢竟是伐吳的大功臣。

  但是,武帝為了平息王渾的憤怒,開始搞平衡,下詔指責王濬說:“伐吳是大事,應該有統一的軍令。之前有詔書命令將軍受安東將軍王渾調度,王渾深謀遠慮,按兵等待將軍,為何將軍徑直前行,不聽王渾號令,有違製度,將軍雖然立了大功,但是,在戰爭將要結束的時候,自持有功,任意行事,我如何來號令天下!”

  王濬上書給自己辯解說:“之前的詔書事這樣的‘自鎮東大將軍司馬伷及王渾、王濬、唐彬等’皆受太尉賈充節度,沒有讓臣另受王渾節度之文。在三山,王渾給我送了一封信,信中沒有說讓我受他節度。”

  王渾心裏不甘心,自然要百般刁難王濬,他又拿出一個證據。

  這個證據是揚州刺史周浚的信,信上說王濬得到了孫皓的寶物,火燒了孫皓的宮殿。

  王濬隻得再次上表辯解說:“在三山得到周浚的書信,信裏說孫皓將寶物都賜給了將士,國庫已經空虛了。而現在卻說金銀很多,數以萬計,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王濬對王渾的這種不依不饒很生氣,幹脆主動出擊,他是如何反擊的呢?

  他上表說:“王渾的軍隊隻殲滅了吳軍2000多人,卻謊報數以萬計。”

  王濬回到洛陽,有關部門以他違背詔令,準備給他治大不敬罪。

  武帝下詔說:“王濬開始接受是直抵秣陵的詔書,之後改為受王渾節度,詔書在途中滯留,沒有按時送到,不能和不受詔等同。王濬有征伐滅吳的功勞,這點小錯不足以掩蓋他的大功。”

  很顯然,武帝還是比較偏袒王濬的。

  下麵這個事例足以說明武帝比較認可王濬。

  由於王渾與王濬兩個人不停爭功,武帝曾命令廷尉劉頌來評判。

  劉頌認為,王渾立了上功,王濬是中功。

  晉武帝認為劉頌評判的不合理,就把劉頌降職為京兆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