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偃武修文 續3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6      字數:2182
  荀勖怕武帝不相信他說的,接著說:“陛下可以試試讓齊王回到封國,如果朝廷上下都反對,那麽我的話就應驗了。”

  應該說,荀勖非常老到,處處切中要害。

  一個德行操守很好的人,為什麽要離開朝廷呢,如果大家質疑這個決定很正常。

  晉武帝沒有猶豫,同意了。

  但是,還得有一個合理的說詞才好。

  12月,晉武帝下詔說:“古時候九級官爵可以稱為方伯,不管是在朝廷裏幫助帝王處理政事,還是外出坐鎮一方,無論是在內在外,衡量的標準是相同的。”

  這個意思就是其實在哪裏工作都一樣,都是為了朝廷。

  接著這樣說:“齊王司馬攸輔佐天子,建立了功勳,為了國家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任命他為大司馬,統領青州諸軍事,其他的職位保留,但是,提高並增加典製的禮儀,令主管人詳細地按製度執行。”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明升暗降。

  離開了朝廷,沒有了實權,增加各種待遇安慰安慰。

  晉武帝對自己的親弟弟出手很重,直擊要害。

  同時還任命,汝南王司馬亮為太尉,山濤任司徒,衛瓘任司空。

  晉武帝讓齊王回封地的詔令發布後,在朝廷激起滔天巨浪。

  首先征東大將軍王渾上書:“司馬攸是皇帝的親弟弟又很有德行,可以和周公相比,應當讓他輔佐聖上,參與過問朝廷的政事。”

  和多數朝臣一樣,肯定並認可齊王的能力。

  接著說:“陛下現在讓他離開京都去封地,給他一個都督的虛號,卻沒有領兵治理一方的實權,這樣就壞了陛下的兄弟之情。我更擔心的是這有違先帝與太後要求聖上對待兄弟的樸素情感。”

  王渾很敢說,也盡說實話,相信晉武帝一定很不高興。

  王渾接下來分析武帝的心理,親人不可用,任用不是親近的人就能保證用對人嗎?

  王渾繼續說:“如果陛下害怕對同姓王的恩惠過重,發生吳、楚叛變作亂的事情,那麽也請看看漢代的呂後、霍光、王莽都是什麽樣的人。縱觀古今,任何位置的官員都有可能造成危害,那麽隻有任用正直忠誠善良的人,如果想當然地猜疑,即便是親屬也被懷疑,那些不是親屬的人,難道就能保證用的正確嗎?”

  王渾意思很明確,親疏遠近是一回事,但是得用大家公認的正直善良忠誠之人。

  那麽說了這麽多,齊王應該留在朝裏作什麽工作呢,他也給出了建議。

  王渾建議道:“我認為太子太保是個空缺,應該由司馬攸擔任,與汝南王司馬亮、楊珧一起辦理朝廷事務。而且三個人地位相等,可以互相保持中正,既不會出現偏袒,互相排擠的現象,您又不失去與親近者繼續親近,因為仁愛而享有的美德,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這時,朝中的大臣紛紛上書,為齊王說話。

  扶風王司馬駿、光祿大夫李熹、中護軍羊琇、侍中王濟、甄德都直言勸諫,晉武帝鐵了心,在事關威脅兒子地位問題上,絕不妥協。

  王濟的妻子時常山公主,甄德的妻子時長廣公主,這二人都是駙馬,分別慫恿自己的妻子去見晉武帝,二人見了武帝,一起跪下,哭泣著請求武帝留下司馬攸。

  晉武帝非常的生氣,大發雷霆。

  武帝對侍中王戎說:“我和齊王是兄弟,如今派他離開京城,本來就是我的家事,可是王濟和甄德卻讓他們的妻子來我這裏哭哭啼啼,尋死覓活的,成何體統!”

  晉武帝盛怒之下,隻好把這二人從身邊打發走。

  於是,下詔任命王濟為國子祭酒,甄德為大鴻臚。

  羊琇與北軍中候成粲的做法更大膽,他們得知齊王被調離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楊珧的構陷,密謀要去見楊珧,然後用刀殺了楊珧。

  楊珧也有同夥,因此,得知有人要殺自己,於是,對於求見的人,一概說不,聲稱自己有病,杜絕給他人殺自己的機會。

  同時,楊珧也不想坐等,他要反擊,他積極行動起來,指使有關部門彈劾羊琇,把羊琇降職為太仆。

  羊琇謀事不密,反而被降職,這讓羊琇又怒又恨,結果氣出一場病來,然後就飲恨離世。

  這充分說明,忠臣與奸臣的鬥爭,在於皇帝支持誰,尤其是事關皇位繼承問題,這個時候,沒有忠與奸,隻有皇帝的利益。

  李熹因為年紀大了,也隱退回家,不久病死了。

  李熹也是個廉潔的大臣,在朝廷任職的時候,可以與親戚、朋友一起吃飯,甚至把自己的舊衣服給他們穿,但是,不曾為他們謀得一官半職,因而,大家都讚賞他。

  公元283年春,晉武帝命令太常商議賞賜齊王的禮單。

  各位博士找到機會,紛紛上表。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庾純的兒子庾旉(FU)及各位博士的上書:“周朝的時候,選擇有操守德行的人輔佐朝廷處理事務,周公、康叔、聃秀都被選入朝廷任三公之職,這說明了輔佐君王的責任重大,掌管地方的責任要輕一些。”

  先說明人才在朝廷的意義重大,在地方的要略輕。

  接著舉例:“漢代的諸侯王,地位在丞相、三公之上,但如果進入朝廷輔佐朝政,就要有兼職;如果離開朝廷去封國,也不再給與高級職務這種虛職作為恩寵。”

  顯然,直指齊王司馬攸去地方,再高的虛職也沒有什麽用。

  繼續說道:“假如齊王賢德,就不應該派自己的同母親弟弟去魯、衛之地擔任地方的職務;假如他不賢德,就不應該開拓疆土,在東海邊建國。”

  那麽古時候的是怎樣處理的呢?

  他們繼續說:“古時候的禮法是,三公沒有具體的職責,隻是陪伴帝王左右議論政事,從來沒有聽說過用地方的事務去打擾他們的。隻有周宣王為了解救危難時,才派召穆公征討過淮夷,所以?詩經?上才說‘徐地不違逆,宣王令班師。’宰相不應該長期在外。現在天下已經平定,四海之內都是自己的家,應該遵循古時候的做法,讓齊王回到朝廷參與政事。現實的情況是,齊王離開了朝廷,距離京都2000多裏,這樣作就違反了古時候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