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統山河 續18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5      字數:2145
  鍾會父親鍾繇是書法家,鍾會的書法造詣也很高。

  他還擅長玄學,魏晉時期的玄學,即是研究?老子?、?莊子?和?周易?的一種儒家哲學思潮,玄學的玄字,來源於?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當時的名人雅士很崇尚研究玄學,而且還有很多的雙邊或多邊的對話,即清談,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東晉。

  鍾會著有?老子道德經注?二卷。

  鍾會雖然很有才能,但是,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對於不喜歡的人,一有機會就打擊報複。

  比如,鍾會很想認識嵇康,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和借口。

  終於有一次,鍾會鼓起勇氣決定去嵇康那裏看看,到達後,鍾會在距離嵇康約二十幾步遠的地方站立,看著他們打鐵,嵇康遠遠地看見有人來了,頭也不抬,在樹下繼續打鐵,向秀幫拉風箱。

  嵇康非常專注地打鐵,時間過了很久也沒有和鍾會說一句話,向秀也不說話,自顧自地拉風箱,顯然他們內心很矛盾,在鬥爭,到底要不要理這個人呢,畢竟這個人是慕名而來的,按理說應該以禮相待。

  可是,魏晉時期的士人就是這樣,不拘禮法,我行我素,終於沒有理會鍾會。

  鍾會覺得很尷尬,也覺得很無趣,轉身要離開,嵇康突然發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兩個極其自負的飽學之士,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見,然後,莫名其妙的結束了。

  鍾會覺得嵇康沒有客氣待他,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因此,心裏早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隻待合適的機會再報仇。

  後來,嵇康因為呂安案入獄,司馬昭對嵇康不滿自己專權,很想除去嵇康,可是因為嵇康名氣很大,就一直猶豫,鍾會趁機進讒言,司馬昭才下決心殺掉嵇康。

  小貼士:呂安案

  呂安是三國時期魏國大臣、冀州牧呂昭次子,今山東兗州人,超凡脫俗,有懸壺濟世的理想,和嵇康、向秀是好朋友。

  呂安妻子徐氏很漂亮,可他的兄長呂巽因垂誕徐氏美貌,心懷歹念,用酒將徐氏灌醉,趁機**徐氏。事情發生後,呂安想要告發兄長,並休妻,就先征詢嵇康的意見,嵇康覺得家醜不可外揚,還是內部解決。

  事情沒有鬧大,呂巽內心也很不安,決定先下手為強,誣告呂安毆打母親,這是大不孝,想讓呂安流放到邊疆地區。

  呂安讓嵇康為自己證明清白,被鍾會進讒言,司馬昭將這兩人全部下獄,然後都殺了。

  鄧艾

  鄧艾(197年--264年3月3日),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深諳兵法,文武全才。主要負責在曹魏西線抵抗蜀將薑維的進犯。

  鄧艾早年家平,但是由於他喜愛讀書,善於思考問題,在曹魏屯田製中脫穎而出,當上小官,後來受到司馬懿的賞識,並建議司馬懿在淮南、淮北屯田,興修水利,灌溉農田,囤積了大量的軍糧。

  蜀將薑維進攻雍州的時候,鄧艾因判斷出蜀軍的主力意圖,搶得主動權,薑維計劃沒有得逞,受到獎賞,封關內侯。之後,鄧艾縷立軍功。

  公元263年,鄧艾受命配合鍾會進行伐蜀戰爭,戰爭初期奉命進攻西北遝中的薑維,並把薑維牽製在遝中,使薑維無暇去援助關中的蜀軍。

  鍾會率軍進攻關中,然後魏國主力大軍在劍閣進攻受阻,鍾會萌生撤兵意圖。

  在鍾會召開的作戰會議上,鄧艾獻出奇計,並親自率領一支奇兵繞道劍閣西邊,深入無人區,到達蜀漢腹地江油,率先攻取成都,蜀漢滅亡。

  鄧艾在伐蜀戰爭中立得大功,可惜,他開始居功自傲,沒有保持謙遜的本色。

  尤其是劉禪投降後,他自作主張任命了很多官員,受到鍾會的汙蔑及陷害,被司馬昭猜忌收押,解送洛陽,被田續追上,在途中殺害,西晉立國後,鄧艾才得以平反昭雪。

  鄧艾在軍事上確實有奇才,可是,伐蜀勝利後的一係列行為,顯然說明他在政治上犯了簡單幼稚病,不善於自保。

  鄧艾在軍事上的成就得到曆代帝王的賞識,唐、宋帝王把他列入著名戰將行列,供人瞻仰。

  薑維

  薑維(202年--264年3月3日),今甘肅甘穀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薑維父親早亡,和母親相依為命。

  早年在曹魏效力,諸葛亮北伐中原時,薑維受到猜忌,投降蜀漢,得到諸葛亮的重用。

  其才能在諸葛亮逝世後,顯露出來,被拜大將軍,獨掌軍權,繼續蜀漢的北伐事業,與魏將鄧艾、陳泰、郭淮在西北地區進行了持續的鬥爭,後因蜀漢政治鬥爭的緣故,受到排擠,他避禍遝中率軍屯田,尋機繼續北伐。

  在魏國伐蜀戰爭中,薑維巧妙避開鄧艾、諸葛緒的進攻,回師救援關中,在劍閣雄關抵抗鍾會主力大軍的進攻,鄧艾占據成都後,奉後主命令投降鍾會。

  同時,用計借鍾會的手除掉鄧艾,又勸說鍾會起兵謀反,因胡烈等曹魏將領不願意謀反,在成都和鍾會、薑維部隊發生血拚,薑維和鍾會一起被殺。

  薑維是蜀國後期的重要軍事將領,在蜀國國力有限的情況下,鍥而不舍,多次伐魏,為蜀漢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小節:

  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在秉承司馬懿的一貫思想指導下,對內繼續打壓異己,培養自己的心腹爪牙,控製朝政,在關鍵時刻粉粹了幾次曹魏宗室的奪權鬥爭,徹底扭轉了對自己不利的局麵,牢牢地控製了朝政。

  對外,抗擊蜀國和東吳的進攻,初期,為避免兩線作戰,采取守勢,任憑蜀國、吳國的進攻,隻選擇一個方麵對敵。由於戰術正確,指揮得當,麵對來犯之敵,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經過幾年的戰爭,吳蜀兩國國力逐漸衰弱,內政也混亂不堪,已經對曹魏不能構成的威脅,在蓄勢幾年之後,司馬昭看準機會,終於發動對蜀國的戰爭,並滅了蜀國,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