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統山河 續17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5      字數:2144
  這套製度一直沿用到隋朝建立才消亡,幾百年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曆史作用不可低估。它的建立為朝廷選拔官吏,官員直接由朝廷任命,建立中央集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魏律是三國時期魏國的法律,由魏明帝下詔改定刑製並頒發。

  陳群、劉劭參考漢律製定?新律?18篇,是曹魏政權的基本法典,一般稱魏律。

  法律製度的建設可以幫助國家政權以法治國,賞罰有據,規範百姓的言行等,可惜這部法典的詳細內容隋朝以前就失傳了。

  陳群是讀書人的楷模,不僅有學識,而且做官正直,頗有名望,是當時曹魏政權的一股清流。

  陳泰(200--260年)為司空陳群之子,父親死後,襲封潁川侯,曆任並州、雍州刺史、尚書等職。

  主要功績在於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時,他審時度勢,力勸大將軍曹爽投降,得到司馬氏的信任。

  後來,不願在朝廷內參與黨派之爭,主動請纓出任雍州刺史,鎮守邊關,對當地各民族采用懷柔政策,在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威望很高,長期從事於抵抗蜀國薑維的鬥爭。

  在甘肅薑維進攻牛頭山,陳泰不與之正麵鬥爭,隻是決定斷其退路,薑維識破了陳泰的計策,隻好退兵。

  在狄道之戰中,薑維挫敗了王經的部隊,王經帶領殘部守城,陳泰率軍援救,在夜裏升起一堆堆篝火,擊鼓提振士氣,讓城裏的守軍知道有救兵到來,增加守城的決心。

  陳泰紮營後,並不出擊,高溝深磊防守,等蜀軍糧食消耗的差不多時,就揚言要斷其後路,薑維擔心糧草問題,遂退兵。陳泰為維護曹魏西北地區的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後來,朝廷調他回京,先任右仆射,並隨司馬昭抵抗東吳進攻,後又任左仆射。

  公元260年,賈充指使太子舍人成濟刺殺曹髦,陳泰聞訊大哭,司馬昭開會商議處理辦法,陳泰托身體有病,不想參與這種宮廷鬥爭,被他的舅舅及家人強迫去了,他本人非常不情願去。

  因他從小與司馬昭要好,很了解司馬昭,司馬昭已經徹底掌控了朝政,心腹黨羽眾多,以他個人之力奈何不了司馬昭,也挽救不了曹魏大局的。

  但是,弑君是大罪,是逆天之罪,在當時的條件下,他有心無力,後來憂憤而死。

  毌丘儉

  毌丘儉(?--255年),複姓毌丘,河東聞喜人,三國時期曹魏大將,文學家。

  他文武雙全,魏文帝時擔任曹叡的文學掾,和太子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因而,在曹叡登基後,官運亨通,對曹魏政權很忠誠。

  類似的人還有司馬懿,司馬懿最早就是擔任魏文帝的文學掾,和曹丕交情很深,一路升官的。

  曾經和曹植一起為漢朝名器銅仙承露盤題文刻字,聲名鵲起,先後結識了夏侯玄、嵇康等名士,也曾向朝廷舉薦著名地理學家裴秀。

  毌丘儉在軍事上的成就也比較突出。

  公孫淵割據遼東一直搖擺不定,藐視朝廷,在曹魏與東吳之間左右逢源,甚至公開謀反。魏國由於忙於抵抗蜀國和吳國的進攻,沒有時間去顧及遼東。毌丘儉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對公孫淵用兵,平定東北。

  毌丘儉上任幽州刺史後,朝廷對遼東發布的各項命令和措施,公孫淵陽奉陰違,魏明帝忍無可忍,命毌丘儉率兵伐遼,由於連日大雨,遼河水位暴漲,天時地利不利於魏軍,隻好撤兵。

  魏軍撤兵後,公孫淵反而得意洋洋,更加的氣焰囂張,公開謀反,自立為燕王。

  朝廷下令處死了他在洛陽的兄長,命令毌丘儉第二次奉命討伐公孫淵,同時,派司馬懿率40000大軍援助毌丘儉,一起組成聯軍討伐公孫淵,經過一年戰爭,打敗公孫淵。

  之後,毌丘儉繼續負責幽州及遼東事務。

  毌丘儉還兩次討伐高句麗。

  那時高句麗趁朝廷無暇顧及他們,經常找機會攻擊東北邊地的百姓,毌丘儉受命攻打高句麗,斬殺18000多人,高句麗王逃亡。

  一年之後,高句麗王又卷土重來,毌丘儉又率軍攻打,這次一直把高句麗王打到俄羅斯遠東海濱很遠的地方,不久,高麗王病死。

  毌丘儉派的另一支軍隊,在朝鮮半島上所向披靡,使得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實際統治版圖和控製力度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毌丘儉在東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後,被調到東南任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抵抗東吳的進攻。

  他起用牙門將張特駐守合肥新城,高牆壁壘,采取守勢。牽製住吳軍諸葛恪對新城的進攻,待主力大軍到達後,吳軍正瘟疫流行,降低了戰鬥力,魏軍大舉反攻,大敗吳軍。

  新城之戰後,毌丘儉在東北及淮南人的心目中獲得了極大的威望。

  曹叡病逝後,毌丘儉的精神支柱一下子倒塌了,失去了曹叡這個靠山。

  在曹芳圖謀奪取司馬師的權利的時候,毌丘儉的好朋友夏侯玄、李豐先後被誅,司馬師操縱朝政,引起他內心的極大不安,覺得自己遲早也會有此遭遇。因而,決定在壽春起兵討伐司馬師,由於兵力有限,最終戰敗身死。

  毌丘儉有很多作品存世,在前麵已經介紹過了,這裏不做介紹。

  鍾會鄧艾薑維

  鍾會(225年--264年3月3日),潁川人,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書法家,太傅鍾繇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第。

  鍾會出身潁川世家,才華橫溢,精通玄學。深得魏帝和朝臣賞識,隨司馬師討伐毌丘儉,後又給司馬昭獻計,粉粹了曹髦的奪權企圖,並參與平定諸葛誕的叛亂,屢次貢獻奇計,堪比張良。

  鍾會最大的貢獻在於支持司馬昭伐蜀,多數大臣並不支持伐蜀,從而堅定司馬昭伐蜀的決心。

  公元263年滅蜀之戰中,他被拜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與鄧艾分兵進擊,最後滅了蜀國。

  功成之後,信心膨脹,居然圖謀據蜀自立,先陷害鄧艾,後勾結薑維,以太後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被部將胡烈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