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糖醋鯉魚和拍賣會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30      字數:3016
  回到桃源山莊,林誠把魚獲準備好,打算給眾女做一頓全魚大餐。

  還記得去年初,瑩瑩的祖母大壽,他也曾做過一桌全魚宴,而且所用的材料都是珍惜的魚類,甚至有幾尾魚是後世早已滅絕的魚類。

  但這次,他所用的魚蝦,都是尋常的鯽魚鯉魚等魚類。

  所以選擇的烹飪手法,也是比較常見的後世幾大菜係的烹飪手法。

  像是後世川菜係的水煮魚,江浙菜係的糖醋魚等。

  不過…

  就在林誠在廚房忙碌的時候,李清照卻拉著蘇月奴和小月小蝶他們跑去山莊後麵,由山間引來的溫泉去泡澡了。

  就在林誠感覺自己像是被拋棄的那個人時,身後卻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

  緊接著,林誠的雙眼就被一雙柔軟無骨的小手給遮住。然後故意粗著嗓子問:

  “猜猜我是誰?”

  這還用猜麽?

  眾女裏,蘇月奴恬靜溫柔,從不會做這麽出格的事情。

  小蝶小月倒是性格活潑,但和林誠的關係沒有這麽親密。

  至於李清照,雖然和林誠關係很好,但實際上她一直恪守禮法,和林誠沒有任何逾越的舉動。

  那麽,唯一有可能的,就隻剩下向瑩瑩了。

  林誠嘴角微微一翹,笑著道:“我雖然猜不出來,但我知道,一定是我最喜歡的那個女孩子!”

  林誠身後的向瑩瑩聽到這話,身子都酥了半邊,但還是故意噘著嘴道:“哼哼,油嘴滑舌!”

  不過,她臉上的笑意時怎麽也掩飾不住。

  林誠哈哈一笑,轉過身把向瑩瑩攬在懷中,柔聲問:“怎麽沒和師姐他們泡溫泉?”

  聽到這話,向瑩瑩略帶不滿的撇了撇嘴道:“你還好意思說,當初明明答應我要隻和我去城外玩兩天的……”

  林誠前世雖然沒多少戀愛的經驗,但他也知道,這種時候千萬不能和女孩子爭論,隻能訕笑著把向瑩瑩抱緊了些。

  向瑩瑩在林誠懷裏找了個舒服的姿勢,隨後問道:“朝廷任命我父親去安化軍節度使,他說離開前想見你一麵。”

  “安化軍節度使?”

  聽到這話,林誠微微一愣,隨即滿口答應下來。

  “嶽父大人離開汴京也好,現在的朝堂之上風雨欲來,隻怕又是一場動蕩。離開是非之地也好!”

  向瑩瑩聞言一愣,臉色略有些詫異,忍不住問:“風雨欲來?可這些日子大宋國泰民安,汴京城裏的老百姓都誇官家呢,哪有什麽動蕩啊?”

  “汴京是天子腳下,若是連這裏都民不聊生,那就真的要天下大亂了!”林誠笑了笑,仔細解釋了一番。

  “大宋這些年尚有底子在,老百姓的日子也就還過得去。但是,無論是西夏還是遼國,都是橫亙在大宋心裏的一根刺。為了防備這兩個狼子野心的國家,朝廷每年都要往西軍投入大量的軍費糧餉,早已不堪重負。所以神宗朝,王安石才會著急要變法,想要增加朝廷的收入,好應對邊軍的軍費糧餉。”

  這個問題,不僅宋朝碰上了,後世的明朝同樣麵對手中沒有錢糧的問題。

  宋明兩朝軍隊戰鬥力越來越低,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軍費糧餉沒給足。

  想想看,又要人賣命,又不肯給足糧餉,誰會這麽蠢去給這種老板賣命?

  當然,拖欠糧餉的問題不隻是出在朝廷那裏,根深蒂固的將門,同樣是製約軍隊戰鬥力的一大原因。

  宋徽宗時期,折家軍,種家軍,都是紮根西軍幾百年的將門世家。

  即便朝廷發放了足額的軍費糧餉,他們也會從中克扣一大部分,用來養自己的私軍。

  這種事,無論哪個朝代都無法避免。

  區別就在於,看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也看朝廷的實力到底強不強。

  宋朝前期,趙匡胤手中握著數十萬精銳禁軍,底下的將門自然不敢太過分。

  但上百年過去,當初的精銳禁軍早已失去了戰鬥力,西軍裏的將門,自然有了和朝廷談判的底氣,也不怕朝廷敢把他怎麽樣。

  這一點,後來的明朝末期,像是吳三桂,祖大壽這類的將門,幾乎如出一轍。

  隻是,向瑩瑩還是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皺著眉頭道:“可是王相公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和官家又有什麽關係?”

  “自然有關係,神宗皇帝駕崩後,先帝繼位,先帝親政沒多久,就效仿神宗皇帝,改革吏治稅法。這並非先帝一定要追隨神宗皇帝的腳步,而是他明白,朝廷要是不改革吏治稅法,朝廷的軍隊就永遠拖欠著糧餉,戰鬥力永遠起不來,隻能被西夏遼國,甚至周邊的小國輪番劫掠威脅。”

  “任何一個有誌向的官家,都不願意看到這種景象,改革吏治稅法,也是必行之事。”

  聽到這,向瑩瑩似懂非懂,不過她聽明白了林誠話裏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官家可能會大量起用新黨官員,重啟改革之法?”

  林誠歎了口氣道:“不是可能,而是一定!”

  事情也的確如林誠所料,就在他和向瑩瑩幾女在桃源山莊,過著神仙似的隱居生活時。

  蔡京做為官家的急先鋒,終於是說動了朝廷裏的重臣讓步,同意趙佶的分配方案。

  玻璃工坊的五成收益歸朝廷,另外五成則由趙佶和林誠平分。

  當然,這些大臣並不知道,另外的兩成多,林誠也沒有獨吞,而是分潤給了童貫高俅,甚至宮中的楊戩等人。

  這麽做自然不是他想巴結這些人,而是為了安南基地的產業能夠順順利利進行下去,不被有心人注意到。

  童貫高俅甚至楊戩這些人收了好處,對林誠是親熱無比,幾乎是當成自己的財神爺,有求必應。

  童貫更是拍著胸脯表示,林誠在江南的生意暢通無阻,絕對不會有人敢伸手!

  別人說這話,林誠不信。

  但童貫還真有這個底氣說這些話。

  在杭州供奉局的一年多,童貫早已經和整個江南的官僚士紳打成一片。

  另外,別看他向趙佶推薦了朱勔父子,但江南等地的供奉局,依舊牢牢掌控在其手中。

  至少五年內,江南等地他依然是一手遮天。

  言歸正傳。

  朝廷大臣之所以會妥協,是因為趙佶和蔡京開出了一個讓這些大臣無法抗拒的條件!

  那就是,重啟紹聖紹述,並將元佑黨人刻在石碑上,列為奸黨。

  紹聖紹述指的是哲宗親政後,提出要效仿其父神宗皇帝的誌向,要改革變法,稱之為紹聖紹述。

  於是乎,哲宗朝新舊兩黨再次鬥得不可開交,一直到哲宗英年早逝,宋徽宗登基,新舊兩黨依舊在爭鬥。

  宋徽宗無法,隻能把老好人韓忠彥請了回來,意圖彌合新舊兩黨的爭端,讓朝堂重歸正軌。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和後,新舊兩黨看似不再爭鬥,但明裏暗裏依舊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一直到蔡京鬥倒了曾布,成了右相,原本兩黨勢力相當,還能保持體麵的局麵頓時分崩離析。

  於是,趙佶終於放棄彌合兩黨爭端,徹底倒向了新黨。

  這一點,從年初他起的新年號,也能看出一二。

  新紀年名為崇寧,其中含義頗深,實為崇尚神宗熙寧年間的變法!

  總之,在趙佶和蔡京的運作下,朝堂的新黨大臣向趙佶妥協,而舊黨勢力的人,或被貶謫,或告老還鄉,一時間整個朝堂隻剩下了新黨的聲音。

  而不屬於這兩黨的中立派人士,則人人自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格非雖然既不屬於新黨,也不屬於舊黨,但奈何他是蘇東坡的弟子。

  而蘇東坡被列為元祐黨人碑,李格非自然受到了牽累,幾日來被蔡京連貶三級。

  不過,沒等蔡京罷了李格非的官職,童貫高俅,甚至楊戩等人輪番求情,讓蔡京大為驚奇,不明白這李格非到底什麽來頭,能讓這麽多的官家心腹一起來求情。

  後來,等趙佶親自過問此事,蔡京這才了解到,李格非不僅是蘇東坡的弟子,同時還是林誠的老師,是官家親自下令,讓李格非教導林誠,好參加今年的秋闈。

  聽到這個消息後,蔡京心裏是羨慕嫉妒恨!

  要說現在朝廷裏麵,除了官家誰的名聲最響亮,並不是他這個宰相,新黨領袖,而是不聲不響,甚至躲去城外的林指揮使!

  說來也奇怪,這個林誠雖然是蘇東坡的徒孫,可他不論是和新黨,還是舊黨的關係都挺不錯。

  甚至連童貫高俅這樣的官家心腹,幸進之人同樣相交莫逆。

  更甚至,滿汴京的百姓,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就沒有人不說林誠好的!

  蔡京想到這,心裏對李格非就越發嫉妒了。

  他暗想著,如此英才,怎麽就不是我蔡京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