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周三斤來信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9      字數:2602
  第一百三十三章 周三斤來信

  李清照看著手裏麵的教材,臉色狐疑。

  她發現,這教材和一般私塾的三字經,百姓家之類的幼兒啟蒙書籍都不一樣。

  除了最普遍的三字經,千字文之類的啟蒙讀物。

  還另外列出了基礎算數,初級物理等學科。

  其中的算數,有些適合幼兒啟蒙,有些便是連李清照自己,在心裏默算半天,也沒能算出答案來。

  看了一會兒,李清照臉色有些慎重,轉頭看向林誠。

  “大郎,你這教材在林氏學堂裏傳授不打緊,萬不可流落到外麵去。”

  “放心吧,我知道的。”

  林誠點點頭。

  他這教材,有違儒學主流,在小學堂裏給學生啟蒙用一用沒關係,要是流入到那些個縣學府學裏麵,絕對會被那些儒生秀才批鬥。

  說起來,華夏古代的科技進展,從宋元以後陷入停滯,甚至是倒退。

  一部分是因為戰亂,但更大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儒學發展到極致,產生的排外性質。

  華夏曆史幾千年,就真沒有驚才絕豔的天生,帶動科技進步嗎?

  未必!

  不說遠的,就說明末科學家宋應星,他的著作開工天物一書,收錄了生物、物理、化學、甚至是工程學等一係列的知識。

  若是明末清初的讀書人,都能潛心去研究這本開工天物,也能把華夏科技往前推進一大步,不至於幾百年落後西方那麽多。

  可現實卻是,宋應星晚年潦倒,所著開工天物也不被儒學重視,甚至排擠成雜學,很少有讀書人願意去學習研究。

  更早些的,寫出夢溪筆談的北宋科學家沈括。

  也是個大牛!

  早西方幾百年,就提出了小孔成像原理。

  對光學、磁學、數學,甚至天文曆法學,都有諸多研究貢獻。

  更為難得的是,他還精通經濟學,第一個提出‘錢利於流’的貨幣理論。和後世一樣,認為流通的貨幣才能稱之為貨幣,藏在家中的隻是一堆廢紙。

  後世被炒的火熱的貿易順差,逆差概念。沈括也早就提出來,並上書朝廷,要根據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調節每年的貿易額度。

  然而……

  這些先行者,卻被高度發達的儒學壓得喘不過氣。

  許多超前理念,也不被當時的讀書人認同。

  看到李清照對自己編寫的教材很感興趣,林誠微微一笑,勸說道:“小娘子若是有意,不妨來學堂當個先生。”

  “我?!”

  李清照有些驚詫,有些躍躍欲試,但想了想,終究還是顧慮太多,沒有答應。

  宋朝分北宋南宋,北宋傳承隋唐,社會風氣相對還算開放。

  而到南宋晚期,女子風氣趨於保守,各種對於女子的陋習規矩,也大多出自於這一時期。

  比如女子丈夫去世,女子改嫁。

  在北宋是一件平常的小事,那時候的貞節牌坊,更重節字,多是功名有成的士大夫,多為古代士子為褒揚母親養育之恩建立。

  而到了南宋中期,理學大興的時期。

  對女子的要求就嚴苛了起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夫死不可改嫁,也成了衡量當時女子的標準。

  在之後,到了明清時期,女子守寡甚至被當時的地方官,當做了政績,追求當地貞節牌坊越多越好。

  李清照雖然心裏挺想要接受林誠的建議,但她不得不考慮自己的父親李格非。

  北宋風氣再怎麽開放,那些儒生也接受不了讓她這樣的書香門第的女子,拋頭露麵去當私塾先生。

  想到這,李清照搖了搖頭,咬著嘴唇道:“大郎這幾本啟蒙書可否借我看看。”

  “當然可以,前些日子托書齋刊印了許多。”

  林誠的目標可不隻是這一個小學,刊印出來的教材,他早就送去了安南,準備在那裏大興教育。

  這一年來,周桐的禦拳館弟子大多都被林誠派去了安南。

  除此之外,他建立的惠豐商行,還在大宋各地收養孤兒,一並送去安南。

  經過一年時間的低調發展,安南種植園基地,已經有兩千多由禦拳館弟子組成的正規武裝護衛隊,加上匠人,收養的孤兒,足有五千人的規模。

  林誠琢磨著,接下來他得抽空去安南走一趟。

  畢竟,那是他留給自己的大後方,是他計劃的重中之重!

  接著,小小拉著幾人進了學堂,等著蘇秀娘上完課,讓孩子們都去休息了。

  這才聚在一起,聊起了林誠辦的學堂。

  林誠幾人怕打擾蘇秀娘,也跟著告辭離開。

  不過……

  就在林誠即將走出教室門時,他卻忽然聽到身後的蘇秀娘輕輕說了一句。

  “謝謝!”

  林誠腳步一頓,嘴角微微一笑。

  他稍稍點了點頭,聽到身後的蘇秀娘已經轉身去上課了,這才邁步離開。

  以往,蘇秀娘的人生目標,就是培養小小,讓她繼承自己的衣缽,成為下一代的汴京花魁。

  可隨著和林誠他們相處久了,蘇秀娘漸漸放下了這個念頭。

  尤其是,被林誠說動來擔任小學堂的先生後,每次看到那些孩子們敬重崇拜的目光,蘇秀娘就感覺自己的人生有了動力。

  蘇秀娘和小小都忙並快樂著,向瑩瑩和李清照就無聊了。

  尤其是向瑩瑩,她雖然識字,但也僅限於識字。

  就算她願意去當女先生,林誠都不一定敢要她。

  無奈,兩女隻能商量著,要一起去相國寺遊玩。至於林誠,則是充當護花使者,陪著兩女後頭。

  要去相國寺,就不能這麽隨便了。

  向瑩瑩和李清照上了郡王府的馬車,後麵的林誠隻能和姚二郎擠在一輛普普通通的馬車上。

  坐在馬車生硬的木板上,林誠撇了撇嘴,感歎道:“還是郡王府的馬車舒服~”

  姚二郎聞言,翻了個白眼。

  心說,這不是廢話麽!

  人家那是先皇在世時,禦賜的車架。

  做工精美,車廂寬敞就不說了,就說裏麵鋪著的,那可都是上好的虎皮。

  還有那檀香,也是各地進貢的貢品,價值千金。

  連豐樂樓掌櫃的馬車都比咱好,拿什麽和人家郡主的比呀!

  當然,這些話姚二郎識趣的沒說。

  隻是拿出一封信,遞給林誠。

  “安南來的信?”

  “是,周匠工的信,說是火槍有了進展!”

  林誠目光一亮,接過信箋後,先仔細觀察了信封,確定沒有被人動過,這才緩緩打開了信箋。

  周三斤被派去安南後,材料無限供應,幾乎隻要他有要求,不管再難,再花錢,林誠都無條件去給他找來。

  重金之下,周三斤的成果同樣喜人。

  幾個月前,林誠在夏州城用的土炸彈就不說了。

  最讓林誠在意的,還是火槍的研製。

  前麵說過。

  北宋火器其實以及有了長足的進步,甚至研究出火槍的雛形,突火筒。

  但因為朝廷對火器並不是太重視,以及工藝水平不足,突火筒要一直到南宋晚期,才開始逐漸裝備軍隊。

  林誠直接按照腦子裏存著的火銃,畫了圖紙給周三斤,還給他詳細介紹了火藥配比。

  就這,還花了足足一年多時間,上百位匠人,曆經上千次的試驗,最終才得到一隻能打響的樣品。

  據信中介紹,這隻火槍有效射程六十步,和目前的弓箭相當,但威力要大大超過弓箭,而且使用簡便。

  唯一的缺點是,火槍直到現在都是純手工打造。

  對質量要求極高,上百位匠人合作,一個月也僅能生產三支火槍。

  要是降低質量,火槍又極容易炸膛,傷到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