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紡織工業的開端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8      字數:2535
  第一百零五章 紡織工業的開端

  薛陳氏不免有些拘謹,誠惶誠恐地開口問:“不知道大官人有何事找民婦?”

  聽到這話,一旁的姚二郎忍不住笑了笑,開口解釋道:“薛夫人或許不知道,我家大郎不止是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同時還是汴京惠豐商行的東家。”

  “惠豐商行?!”

  聽到這四個字,薛陳氏和女兒薛寶兒麵麵相覷,臉上都露出驚訝的神色。

  這一年間,惠豐商行借助許家商行的資源人脈,把旗下的商貨近乎賣遍了整個大宋。

  現如今,大宋境內,上至耄耋老嫗,下至三歲小兒,無人不知惠豐商行的大名。

  更無人不羨慕那個被稱為財神的惠豐商行東家,汴京林大郎!

  “莫非官人便是名滿京城的財神爺林誠?”

  薛寶兒臉色激動,緊緊注視著林誠,期待著對方的回答。

  “財神爺不敢當,小本生意罷了。”

  相較於後世,動輒數千億的首富,林誠這點資產,的確隻能算小本生意了。

  當然,薛寶兒母女隻以為林誠是謙虛,都笑了笑沒有接話。

  “夫人,小娘子,咱們言歸正傳。我來洛陽後,聽說夫人有一門獨門織品絕技,喚作鳳凰三點頭,不知可有此事?”

  提到刺繡,薛寶兒倒是來了精神,麵帶驕傲地道:“那當然,我娘的鳳凰三點頭,是全洛陽最好的!我爹在世時,最喜愛的,就是我娘當初織的那一副鳳求凰!”

  的確,這事兒林誠在綢緞莊的時候,曾聽薛管事順帶提過一嘴。

  薛陳氏本是孤兒,從小養在妓家院中。

  年輕時,她之所以名滿洛陽,便是因為那一手絕世無雙的織工。

  當時的薛家二老爺,正是看過薛陳氏的織品,進而才喜歡上薛陳氏,甚至不顧正房妻子的反對,洛陽滿城人的眼光,毅然把薛陳氏從妓家娶進了門。

  “那……”

  林誠點點頭,又問:“不知道在下可否看一看夫人的手藝?”

  隨後,怕薛家母女倆誤會,接著又解釋說:“這些日子我在洛陽收購各類精品綢緞,要販去西域,安南等地。但至今缺少一些珍品綢緞。所以這才冒昧請來打擾夫人和小娘子。”

  薛陳氏點點頭,吩咐女兒回家把綢緞拿過來。

  沒多久,薛寶兒就拿著母親親手織的綢緞小跑了過來。

  自從被正房夫人趕出家門後,母女兩人不願接受薛家主的接濟,決定自力更生。

  靠的,就是薛陳氏這一手織工。

  綢緞莊的薛管事也說,就算家主不叮囑,以薛陳氏的繡工,養活母女二人綽綽有餘。

  薛寶兒拿來的綢緞質量自然不用多說,在沒有工業化製衣前,薛陳氏的繡工的確稱得上巧奪天工,光滑柔軟的綢麵,色彩鮮豔,不同於那些素色的絲織品。

  華夏早在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開始養蠶、取絲、織布。

  隻不過,古代受限於技術,這種原始的紡織方式,效率極其底下。

  靠著織女們手工紡織,數月時間,才能紡出一匹布。

  “好!”

  林誠讚賞一句,隨後目光投向薛陳氏,接著道:“的確不錯,在下願出三十貫買下。”

  在洛陽各個綢緞莊跑了大半天,林誠也大概搞清楚了各種繡品的價格。

  像薛陳氏手中的繡品,賣去薛家的綢緞莊,也隻是二十貫上下罷了。

  他溢價收購,薛陳氏自無不可,當即笑吟吟答應下來。

  不過,林誠話鋒一轉,又問:“不知夫人十天內能織幾匹這樣的絲綢?”

  “幾匹?”

  薛陳氏先是愣了愣,繼而溫婉一笑道:“大官人許是不了解織布,像這等上好的三色綢緞,便是不眠不休,十天也隻能勉強織出三尺罷了。”

  “三尺實在太少,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現如今的紡墜,十天三尺已是極限,難以再多了。”

  紡墜便是織機,從新石器時代一直沿用到清朝。

  甚至在某些偏遠的地區,哪怕到了現代,仍然有人在用這種老式紡墜。

  隻不過,這種紡墜織機哪怕改進到了極限,一天也隻能織兩斤紗布,難以達到林誠的需求。

  當然,對此林誠早有預料,甚至早就替薛陳氏準備好了解決辦法。

  “薛夫人,那若是我手中有一台能夠日紡十斤甚至二十斤紗的織機,十天能否織出一匹綢緞?”

  話音未落,對麵的薛陳氏直接搖頭失笑。

  “大官人莫開玩笑,這世上怎可能會有日紡十幾斤的織機。就算真有,那也是天上織女用的織機。”

  薛陳氏說著,無奈歎了口氣。

  不是她不相信林誠,而是從上古至今,數千年間無數聰明人改進織機,現如今早已是改無可改的地步了。

  “薛夫人若不信,那不妨等到明日,我親自帶織機過來拜訪夫人。”

  “好,那我便在家中恭候大官人。”

  薛陳氏含笑點頭,雖然心中根本不相信林誠,但也不點破。

  林誠讓姚二郎起草了一份契約,收購了薛寶兒手中的綢緞。約定明日過來取貨,付款,並在契約中畫押簽字,這才帶著姚二郎離開。看著林誠和姚二郎離開後,這才帶著女兒回了家。

  回到家中,薛寶兒終於忍不住,開口問薛陳氏:“娘,你說那林大官人真能造出來日紡紗十斤的織機?”

  “異想天開罷了。就算他是名滿京城的財神,也不可能在短短一日內,就憑空造出那樣的織機!”

  薛陳氏到底是閱曆深厚,輕歎了一口氣又道:“不過,若他真做到了,這天下的織女,都得感謝林大官人。日紡十斤……不,哪怕是日紡五斤,能比現在的織機多一倍,大宋織女的生活都能過得好一些。”

  在工業化之前,紡織行業一直都是家庭作坊氏。

  通常是由女主人,一手包辦從養蠶到取絲,再到浸染,織布的全過程。

  這整個過程耗時耗力,且產量底下。

  不過,到了宋代,商貿繁華,尤其是背靠海洋貿易的南方,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各類大地主,集中起手中的土地,統一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

  又開辦大型作坊,統一雇傭織女,安排進作坊工作。

  再把紡織作坊產出的絲綢棉布,通過海洋貿易,販賣至南洋諸國。

  而唯一製約這一模式的弊端,就是生產力的低下。

  林誠卻知道,如何改變這一弊端。

  那就是拿出號稱開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珍妮機!

  珍妮機,發明於十八世紀的英國。

  它改變了原先織機單一紡錘,效率低下的缺點。

  利用飛梭,把原先橫放的紡錘豎直,由單一紡錘,增加到八個,效率直接提高八倍。

  後期更是不斷改進,紡錘數量一增在增,一度達到四十個,效率突破天際地達到了原先的四十倍。

  珍妮機的出現,直接讓英國的紡織工業突飛猛進。

  也正是靠著珍妮機,英國才能向其他國家傾銷物美價廉的棉布,成功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

  而林誠的設想也很簡單,那就是提前八百年拿出珍妮機,帶領大宋開啟紡織工業的開端!

  紡織工業這樣需要大量人力的行業,無疑能很好解決洛陽城外,那些被迫背井離鄉的難民們。

  另外,珍妮機並不算複雜,隻要知道原理,隨便找個木匠,半天功夫就能完美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