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殿前司副都指揮使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8      字數:2526
  “天佑我大宋!”

  “國庫豐盈,乃是盛世之兆!”

  “如此,陝西山西等地大旱,也有銀錢賑災了!”

  ……

  朝堂上,文武百官一個個激動不已。

  別看北宋百姓生活富足,但其實朝廷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好。

  若是朝廷真的富足無比,實力強大,又怎麽會甘心每年給遼國上貢歲幣。

  仁宗時期,王安石又怎麽會迫切地想要改革,革除大宋冗官冗員的弊端!

  無非就是官員賦稅,和西夏三五年一次的大戰,以及每年上貢給遼國西夏的歲幣,實在讓大宋朝廷難以負擔!

  王安石改革,目的就是想要憋著一口氣,快刀斬亂麻解決這些問題。

  隻可惜,他終究還是失敗了。

  大宋朝廷在這繁華的表象後麵,卻拖著冗官冗員,財政入不敷出的累贅,勉強支撐。

  到最後,因為金國的入侵,轟然崩塌!

  簡單來說,大宋就是死要麵子活受罪,實際上已經是病入膏肓。連開啟一次反擊西夏的戰爭,所需銀錢戶部也拿不出來,需要等到糧稅收上來。

  而林誠鹽引法推行,這四百多萬貫的銀錢,簡直就是救命靈藥,讓文武百官看到了希望。

  韓忠彥很久沒有如此開懷過,他歎了一口氣道:“陛下,如明年後年,鹽引法依舊能收上來如此多的賦稅,就值得大力推廣!另外,臣請奏封賞殿前司指揮林誠!”

  左相韓忠彥一開口,底下頓時有追隨他的大臣跟著開口。

  韓忠彥不像曾布那樣強勢,也不愛結黨。

  但因為其父親乃是名相韓琦,自己名聲斐然,朝廷裏願意追隨他的官員並不比曾布少。

  曾布之所以能夠把韓忠彥排擠出朝堂,還是因為一方麵韓忠彥本人是個守正君子,另一方麵則是他看到朝堂原本爭鬥不休的局麵穩定了下來,不願意因為自己和曾布的過節,讓朝堂再度陷入混亂不堪的局麵,這才選擇了退避!

  “哈哈哈!好!如此大功,自然當賞!林誠何在?”

  禦座上,趙佶心情暢快,直接開口問道。

  這時候,原本排在百官最後麵,眼觀鼻鼻觀心,正打著瞌睡的林誠精神一震,忙站了出來。

  “臣在!”

  “林愛卿推行鹽引法,為西軍湊集糧草有功,擢升殿前司副都指揮使,賜黃金百兩,大禦巷府邸一座。”

  “臣,領旨!”

  這些錢財對林誠來說算不得什麽,別看他用鹽引法為大宋國庫賺取了四百多萬貫的銀錢。

  可實際上,他自己也從中博取了巨量的財富。

  白糖產量大增,價格必然會降低。也更容易被平民百姓接受。

  這方麵不談,就說他手中全國的鹽引,也可以轉手賣給有誌於參與鹽政的商人,轉手賺個兩三成。

  這其中,至少也有兩三百萬貫的利潤。

  四百多貫的銀錢入庫,不出意外頓時引得朝堂一片熱切,紛紛都向孫重鶴伸手要錢。

  往日裏其他幾部官員隻要開口,孫重鶴定然會用國庫無錢的話語來搪塞,當現在,四百多萬貫的銀錢,孫重鶴再沒有搪塞的借口。

  隻不過,四百萬貫銀錢看似許多,扣除拖欠京官的薪俸,以及留著賑災和給西軍備用的銀錢外,就被滿朝官員瓜分的隻剩幾十萬貫。

  看著滿朝文武高興的模樣,孫重鶴心裏卻在滴血。

  這四百多萬裏,四分之一都是他們孫家出的啊!

  要是百萬貫銀錢能換來價值更高的白糖也就罷了,可現在連白糖都不值錢。

  昨夜孫德功來匯報此事時,孫重鶴差點沒氣暈過去。粗略算了下,以當下白糖的價格,他們孫家不僅一分錢沒賺到,還要倒賠三四十貫!

  想到這,孫重鶴冷哼一聲,目光越過百官,落在最後麵正百無聊賴打著瞌睡的林誠身上,表情越發陰冷!

  散朝後。

  林誠也沒閑著,當即吩咐商行開始收購糧食。

  時下汴京的糧價平穩,一貫能買到一石糧食。

  這要換在二十年後,靖康之亂後,糧食價格猛漲,一石糧食要足足兩三貫,而且有時候有錢都買不到糧食。

  三四天時間不到,商行就足足收了五十萬石糧食。

  期間也不是沒有糧商,想要坐地起價,不平價賣糧食給林誠。

  可林誠卻不吃他們那一套,直接調動殿前司的禁軍,闖入商鋪中。

  誰要敢反抗,直接亂棍打一頓,送進開封府大牢。

  那些糧商想要告狀,可當林誠拿出契約,以及趙佶明確表態,甚至不惜親自下令懲治了幾個糧商後,汴京所有糧商都不敢反抗了,隻能乖乖地交出了手中的糧食。

  另一邊。

  白糖和海腸粉還在源源不斷運來汴京以及周邊的府縣!

  那些拿到白糖的商人發現自己手中的白糖,別說是高價賣出去了,就算是原價都沒人來買了,一下子慌了神。

  於是乎,在孫德功的攛掇下,這些商人終究還是聯合起來,又來找林誠了。

  汴京,秦州轉運使衙門。

  衙門口依舊熱火朝天,大量的糧食在這裏清點完畢,然後由許家的商行負責運往秦州。

  滯留在汴京一個多月的折家軍主將折克行,更是親自來到秦州轉運使衙門,看著白花花的糧食,滿臉激動之色。

  十幾天前,折克行回京述職時,親自去各個大臣府上拜會,想要得到支持反擊西夏。

  誰知道,那些大臣一個個避而不見,就算見了,也是勸他回去,直言相告朝廷拿不出開戰的銀錢和糧草。

  四處碰壁之下,折克行都快放棄了。

  可就在那是,林誠找到了他,神神秘秘的告訴他,不要著急回去,等半月自見分曉。

  原本折克行不相信一個個小小的虞候能有什麽辦法,就算他是名滿汴京的瘦筋體林大郎又如何?

  不過鬼使神差之下,折克行還是留了下來。

  隨後就看到林誠一番眼花繚亂的操作,竟真湊集了五十萬石的糧草,連往日朝廷拖欠西軍的俸祿軍糧,都足額下發。朝廷已經派人護送去了邊疆。

  “林大郎,請受在下一拜!”

  看著糧草裝車,折克行領著張龍薛虎兩位部將,笑著迎上過來的林誠道。

  “折將軍莫要如此,這些都是林誠分內之事!”

  林誠笑著托起折克行,又道:“將軍且去府衙中,喝一杯茶水,林誠還有事相求!”

  林誠所求不為別的,自然是高俅之事。

  算算日子,這會兒高俅應該已經抵達秦州,開始籌備秦州糧草轉運使衙門了。

  幾人落座,品嚐著淡雅的清茶,折克行當即拍著胸脯表示,一定會照顧好高俅,保證他的安全。

  說到這,折克行當即轉頭吩咐部將張龍薛虎道:“這樣,你二人立刻快馬回秦州,一是保護高大人,二是通知我折家軍將,轉運使所需一切務必按吩咐照做!”

  “屬下遵命!”

  二人也不多話,當即領命而去。

  折克行則是留下,和林誠談論起了西邊的戰事。

  讓折克行頗為意外的是,林誠雖然是個文人,但對西夏和遼國的戰事卻見解獨到。

  於是乎,折克行對林誠的稱呼,也從林指揮使,一躍成了林大郎,分外親近。

  兩人聊了許久,但卻在女真的問題上意見不一。

  “大郎,你未免太過杞人憂天。小小女真,如何能成遼宋兩國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