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紀效新書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6      字數:2470
  三日後。

  汴京南郊運河碼頭。

  “大師兄、林大郎,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況且這次有這麽多的師弟,用不著為我擔心。倒是師傅他老人家……”

  碼頭上,陳孝存領著一班禦拳館弟子,和林誠等人告別。

  這三天時間裏,隱居多年的周桐出山振臂一呼,滿汴京的禦拳館弟子紛紛響應。

  短短時間,就招來了三十餘名弟子。

  最後林誠和周桐商議後,決定讓陳孝存帶領這些禦拳館的二代三代弟子,前往安南招兵買馬,組建史上第一隻武裝雇傭兵部隊。

  姚二郎沒有多說,隻是朝陳孝存重重抱了一拳。

  “師弟放心便是,我會照顧好師傅他老人家的,但是師弟你,此去一定多加小心,。”

  一旁的孫淼見狀,笑著插口道:“大師伯,您就放心吧,我以前也跑過儋州的商隊,對南方熟的很,保證照顧好我師傅。”

  “嘿,老子才是你師傅,還用得著你保護!”

  陳孝存這些年一直待在禦拳館裏,並不是他找不到門路。

  實際上,他曾是將門之後,無論是西軍還是禁軍,看在前人的麵子上,都曾經有過招攬之意。

  但陳孝存一來是看不慣現在大宋軍隊裏散漫成性的作風,二來則是受周桐的影響,也不滿大宋君臣一直對遼國采取妥協政策,沒有收複燕雲十六州的雄心。

  孫淼頭一縮,忙小心道:“師傅,那咱們可以啟程了嗎?”

  陳孝存點點頭,轉身看著身後三十多人的隊伍,頗有些意氣風發。

  他大手一揮,豪氣幹雲地道:“啟程!”

  禦拳館弟子有序登上前往江南的貨船,而陳孝存站在船頭,目光卻不由自主地落在了碼頭上的林誠身上。

  一隻手,則摸著懷裏的一疊寫滿密密麻麻字跡的信紙,心中感慨萬千。

  信紙上是一套練兵之法,名‘紀效新書’。

  昨夜,林誠帶著這份紀效新書來尋他時,他還頗不以為然,覺得林誠左右不過是個廚子,了不起就是個有錢點的廚子,又不通武藝,還能懂練兵不成?

  可當他看完那一份紀效新書,再聽林誠一番講解,闡述了軍紀、後勤、以及各類陣法的運用後,他是真的服了!

  此刻,陳孝存站在船頭,看著碼頭上對他微笑示意的林誠,不禁低聲感歎道:“這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神人乎?”

  ……

  神人不神人的,但這會兒姚二郎的心裏就像是貓抓了一般難受,忍不住再次看向林誠,追問道:“大郎,你昨夜到底和孝存說了什麽,怎麽今個兒一大早,他就對你言聽計從,一切都願意聽從你的安排了?”

  姚二郎實在想不通這一點。

  他了解自己這個師弟,雖然武藝比不過自己,但在其他方麵,尤其是戰陣之法上麵,要遠超自己。

  師傅周桐曾經評價過,說姚二郎的武藝得他真傳,可為當世猛將。

  但是,眾多弟子中,唯陳孝存有將帥之姿。

  林誠笑而不答,心裏則想,要論練兵最猛,莫過於後世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輔以思想政治的教導。

  如此軍隊,有信仰,有軍魂,堪稱舉世無敵。

  但林誠也怕,步子邁大了扯著蛋。才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明代民族英雄將領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裏麵的練兵之法,比大宋領先了一二百年,仍舊宣揚忠君愛國那一套,倒也不至於被人詬病。

  戚繼光所練之戚家軍,百戰百勝,幾無敗績。而且,更為恐怖的,戚家軍無論是對戰倭寇,還是對戰蒙古韃靼諸部,其戰損比都達到了驚人的十比一,二十比一。

  最誇張的一場戰鬥,乃是花街之戰,戚家軍擒敵殺敵兩千餘,而自身則僅折損七人。

  也是因為有戚繼光俞大猷等著名將領練就的新兵,禍亂明朝邊境幾十年的倭寇之亂,在短短幾年間被盡數撲滅,且再無倭寇敢來犯境。

  倭寇絕跡後,戚家軍被調配到了邊境戍邊。期間長禿率領兀良哈部鐵騎五萬犯邊,戚繼光僅以八千銃騎,擊潰兀良哈部,活捉了長禿。

  但好景不長,隨著新帝登基,當時戚繼光投靠的首輔張居正去世,張居正一係的官員全都受到打壓,戚繼光也牽扯在其中,最終被貶職,鬱鬱而終。

  戚繼光雖然死了,但他一手創建的戚家軍,卻仍在延續著屬於它的榮耀。

  明萬曆年間,在戚繼光舊將帶領下,戚家軍打贏了萬曆年間的朝鮮之役,在各路軍隊裏,率先登上當時的朝鮮國都平壤,驅逐舉國來犯的日本。

  那麽,戚家軍在思想落後,軍事器械也落後的古代,為何能創造百戰百勝,且傷亡極低的戰績?

  其一是軍紀。

  紀效新書裏有這麽一段話:‘凡你們當兵之日,雖刮風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這銀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辦納來的。你在家那個不是耕種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種田時辦納的苦楚艱難,即當思量今日食銀容易,又不用你耕種擔作,養了一年,不過望你上陣殺勝。你不肯殺賊保障他,養你何用?就是軍法漏網,天也假手於人殺你。’

  以往古代軍隊,招募士卒,無非忠君,忠將,殺敵領賞,混口飯吃罷了。

  而戚繼光,第一次以簡單通俗的語言告訴兵卒,當兵是為了保家護民。

  可以說,戚家軍從成軍開始,就有別於其他的古代軍隊。

  其二是後勤。

  自古以來,軍紀渙散無非是因為無糧無餉,賞罰不明,將不服眾。

  吃空餉,古今中外都難避免。

  說到底,無非利益二字。

  若是平時賞罰分明,糧餉充足,將士身先士卒,臨戰時手下兵卒又怎麽會軍紀渙散?

  當然,一支軍隊能做到以上兩點,隻能成為強軍,還遠達不到想戚家軍那樣,百戰百勝,幾無敗績的地步。

  戚家軍之所以這麽強,還是因為最後一條——武器先進!

  戚繼光從成軍開始,就極其重視軍備。

  無論是由苗刀改進的戚家軍刀,用以對抗倭寇的倭刀,還是戚家軍由始至終都重視火槍火炮,大規模引進裝備部隊。

  據史料記載,戚家軍成軍後,整隻軍隊最巔峰時期約有兩萬餘人,裝備精良,有火槍隊,火炮隊,尤其是各類弗朗機炮,神武將軍炮,不一而足。

  乃是當時名副其實的東亞第一強軍,世界前列的軍隊,並不落後於西方。

  隻是可惜的是,明朝後來的發展持續走偏。

  各類火槍火炮的質量大下滑,開始舍本求末去追求傳統騎兵,放棄了火器方麵的發展。

  閑話不提,且說林誠和姚二郎並沒有回金明池的住所,而是轉道去了內城小禦巷。

  小禦巷位於內城禦街最北端,其內酒樓、瓦舍、勾欄,多達數百家。

  汴京七十二家酒樓,足有五十多家,都開在這小禦巷之內。

  如果說 ,汴京是當世第一繁華之所,那麽小禦巷又是汴京第一繁華之所。

  抵達小禦巷後,林誠下了馬車,目光則落在了不遠處一座三層多高,氣勢恢宏的酒樓上。

  樓外的幌旗上寫著,樊樓兩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