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蘇州千年史悠悠
作者:張三耶      更新:2021-11-07 05:56      字數:3067
  顧玉留下的幾本關於玉石和賭石的書讓關軍大開眼界。

  翡翠被冠名為玉石之王,是屬於硬玉石類,其化學成分是鈉鋁矽酸鹽,礦物成分是以硬玉為主的輝石類,結構是由無數細小的纖維狀微晶縱橫交織而成的致密塊狀集合體,具有毯狀構造。在我國寶玉石界素有黃為翡,綠為翠的說法,翡翠大多數是綠色為主。

  和田玉是指在新疆和田產出的最古老的軟玉,質地相比翡翠非常的軟,礦物成分是由角閃石類組成的特殊的集合體,所以化學成分較穩定,能耐強酸、強堿,一般用來做擺件玉雕和各種小掛件及手鐲等,但是要注意警惕,和田玉不隻隻有新疆生產。

  什麽是綹?什麽是霧?什麽是冰種?什麽是玻璃種?翡翠主要分布在緬甸的哪些地區?中國的四大玉石是什麽?金剛石的形成條件?人造金剛石是怎麽造成的?等等知識書上都有解釋。甚至連顧玉的專業珠寶鑲嵌都有章節專門進行講解。

  關軍不知不覺的就看了兩個多小時的書,看看手機晚上10:30多了。不敢再看了,明天還得早起趕去蘇州呢,戀戀不舍的放下。

  高速路上,劉大軍在前麵專心致誌的駕駛商務車行駛,金一山和關軍坐在後一排,從南京到蘇州200多公裏,時間比較寬餘,金一山給關軍講解蘇州的曆史和顧家的情況:

  中國有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蘇杭指的是蘇州,杭州,兩州雖為並列而蘇州居首。

  蘇州一地,曆史悠久。

  蘇州曆史上曾有多達10個名稱,會稽郡、吳郡、吳州、蘇州、平江府,平江路、隆平府、蘇州府、蘇州市、蘇州地區。

  商朝末年,中國西北地區姬姓周氏族首領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避位讓賢,從岐山下的周原,千裏南奔,來到長江下遊南岸的梅裏,與當地居民結合,建立“勾吳之國”。

  公元前11世紀中葉,周滅商,實行分封製。周武王尋得已在吳地為君主的泰伯、仲雍五世孫周章,封其為諸侯。“勾吳”遂成為諸侯國,正式納入西周版圖。

  周簡王元年(公元前585年),壽夢繼位稱王,吳國始有確切紀年。

  周敬王6年(公元前514年),闔閭繼位,命大臣伍子胥在諸樊所築城邑的基礎上擴建大城,周長四十七裏二百一十步二尺(約合今製23.9公裏),名闔閭城。

  在《荀子·王霸》一書記載吳王闔閭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越王勾踐並稱春秋五霸。當然春秋五霸在中國還有一種說法。《史記索隱》稱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周元王3年(公元前473年),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重用文種、範蠡,經過多年的忍辱負重,興兵滅吳,吳地悉歸越國所有,排名中國古典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就是這一時期的人,古典四大美人分別是指西施(沉魚)、王昭君(落雁)、貂蟬(閉月)、楊玉環(羞花)。曆史傳說西施被派往吳國嫁給吳王夫差,在宮中臥底亂政,助越國複國成功,所以中國的36計裏麵有美人計一說。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項梁、項羽在吳縣起兵反秦。秦亡後,楚漢相爭中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領梁、楚等九郡,會稽郡亦屬楚。

  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新朝,改吳縣為泰德縣。

  王莽新朝覆滅後,東漢光武帝於建武元年(公元25年)複改泰德縣為吳縣。漢順帝時因會稽郡幅員遼闊,不便管理,遂於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析郡地東北部另置吳郡,西南部仍為會稽郡。新置吳郡領縣十三,吳縣為首邑,郡治在吳縣,而會稽郡治則徙往山陰(今浙江紹興)。

  城頭變幻大王旗!

  隋朝建立後,變州、郡、縣三級製為州、縣兩級。開皇9年(公元589年)滅陳後廢吳郡建置,以城西有姑蘇山之故,易吳州為蘇州,這是蘇州得名之始。

  蘇州下轄吳、昆山、常熟、烏程、長城縣(長興縣)。

  宋太祖開寶8年(公元975年),吳越王錢弘俶改中吳軍為平江軍,隸江南道。太平興國3年(公元978年)吳越納土歸宋,恢複蘇州建置,轉屬兩浙路轉運使。

  元代始行行省製。至元12年(公元1275年)設江淮行省,置浙西路軍民宣撫司,次年即改宣撫司為平江路,屬江淮行省。18年(公元1281年)升平江路為達魯花赤(蒙語長官之意)總管府。至元28年(1291年)劃江而治,江南設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蘇州屬之。元貞元年(1295年)升昆山、常熟、吳江、嘉定四縣為州。

  元末至正16年(公元1356年)張士誠入據平江,建大周政權,一度改稱隆平府,次年張士誠接受元朝封冊,複改為平江路。

  明太祖吳元年(公元1367年),改平江路為蘇州府,隸江南行中二書省。永樂19年(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南京成為陪都,以江南為南直隸省,蘇州府屬之。

  清以後改南直隸為江南省,置左、右兩省布政使。蘇州仍稱府,屬縣不變,隸右布政使。順治18年(公元1661年)將右布政使自江寧移駐蘇州。雍正2年(公元1724年)升太倉州為直隸州。3年(公元1725年)分江南省為安徽、江蘇兩省,於是江蘇巡撫、江蘇布政使、蘇州府治和長、元、吳三縣縣治同駐蘇州一城。鹹豐10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國李秀成進駐蘇州,以蘇州為省會,建蘇福省,實行省、郡、縣三級製。同治2年(公元1863年)清軍攻陷蘇州,清軍因攻城戰中傷亡頗重,清軍將領下令屠城,蘇州人口大減,十不存三。

  清宣統3年(1911年)10月10日(公曆,以下同),辛亥革命爆發。11月5日,蘇州宣布獨立,原江蘇巡撫程德全自稱蘇軍都督,設都督府於蘇州。12月3日,改蘇軍都督為江蘇都督,實行軍民合治,稱中華民國軍政府江蘇都督府,府所設蘇州。

  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在世界上有“東方水都”之名。

  蘇州的風景名勝數不勝數,其中的佼佼者有天平山、平江路、周莊古鎮、蘇州大學、七裏山塘。

  天平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濱,是太湖國家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有“吳中第一山”、“江南勝境”之美譽,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天平山海拔 201 米,山勢峭峻奇險,古稱白雲山,又名賜山,係北宋名臣範仲淹先祖歸葬之地。景區占地近百公頃,向以“紅楓、奇石、清泉”三絕著稱,有萬笏朝天、高義疊翠、萬丈紅霞、玉泉輕吟等十八勝景。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曆史老街,一條沿河的小路,堪稱古城縮影。集傳統和現代文化於一身的平江路,有著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店。這些蘊涵了個性和文化氣息的小店為平江路增添了一份品位。尤其東邊還保留了多條水巷,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很有江南水城的特色。

  周莊古鎮,是一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周莊古鎮四麵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於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在周莊,走路都成為一種修行。清淺的足音落在石上,怕驚擾了她的沉思。

  蘇州大學本部是最有曆史感的一個校區,最吸引人的是滿校園的老式建築,最有名的是紅樓(原屬“景海女塾”)和鍾樓。在這裏可以漫步在小橋流水的古宅街巷,欣賞滿校園的銀杏葉,還可以欣賞昆曲、評彈。橋也很有特色,像是橋欄兩端的抱鼓石、雲紋石柱,還有雕刻著雙龍戲珠、翠竹、花卉等圖案的欄板都十分精致。

  七裏山塘曾是明清時期中國商貿、文化最為發達的街區之一,被譽為“神州第一古街”、“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窗口”。山塘街是一條典型的水巷,這裏的房屋沿河有石級。七裏山塘景色優美,小橋,流水,別具特色。夜晚的山塘街很有意境,適合拍照。也可以找家茶館喝茶、聽評彈,感受老蘇州的傳統文化

  蘇州能成為人間天堂,除美景之外,美食也是全球知名,當地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

  金一山知識淵博,對蘇州的曆史典故了然於胸,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把一部蘇州曆史講的是繪聲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