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你要管飯還要給錢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1-05 22:14      字數:4739
  陽城周長三裏一百八十步,城牆髙三丈五尺,厚半之。城牆上有敵樓十九座,外麵有護城河深一丈五尺。

  知縣楊鎮原上任後又修葺垣牆,又增建了倆甕城。

  城上炮位二百一,城內有兵兩千六。足以一戰。

  然而,陽城投降了,東西南三門大開。

  知縣楊鎮原端坐在城頭上抹脖子自盡;前工部尚書白所知以下八人在家中自盡。殉命的女眷二十多。

  幾位士紳代表前來恭請霸天虎大帥入城。

  “投降有用嗎?問過我沒有?”

  獨斷專行的李過不接受投降。

  所有暴力的歡愉終將以暴力收場。

  “開炮!”

  在十二口小棺材的見證下,數十門大小炮開始狂轟濫炸,空無一人的城頭很快遍地狼藉。

  大順軍打了一百二十發炮彈,誤中城內民房八間,死傷五人。

  城頭上楊鎮原的屍體孤獨的被埋於瓦礫堆中。

  這老漢原本會在兩年內升到正四品官,現在提前退場。

  和他前後腳中途離場的還有很多人。

  大順軍在展開大清洗之後繳獲銀子三十多萬兩,其他財貨無算。

  那些死有餘辜的人,被抄家後理論上應該能收繳到超過三百萬兩銀子。可是大頭都存在農工商錢莊,李自成不好公然沒收。那樣的話錢莊名聲就敗了。

  沁水知縣楊任斯也想離場。他跑在半路時被赤衛隊抓獲。

  老楊並沒有出賣大順軍,隻是不敢再陪短毛玩了。他的師爺劉兆敏稍微乖一點,打了申請要告老還鄉。

  李自成招待兩位慫貨吃了一頓飯,席間並無強留之意,又問有掙錢的買賣幹不幹。

  楊任斯隻想回家養老,不幹;劉兆敏打聽是什麽買賣。

  雲南銅礦,明代年出產10萬斤出頭;到乾隆朝,年產量低時900多萬斤,高時將近1500萬斤。銅就是錢,每年上百萬兩銀子的買賣……

  雲南那地方是好去的嗎?沐王府都不敢說能吃定全滇,那邊是土司天下。楊任斯、劉兆敏直搖頭,幹不成,沒興趣。

  山東金銀礦?楊任斯、劉兆敏直搖頭,太遠了,沒興趣。

  廣西廣東湖北銀礦?楊任斯、劉兆敏眼睛一亮,這不就在家門口嗎?可以考慮。礦在哪?好不好開采?出息大不大?

  南美李自成沒法去,國內各地還是可以派人勘察的。

  廣西南寧鳳凰山銀礦,限於當前各種條件不足,但是總開采四五百萬兩銀子沒問題。

  廣東廉江龐西洞銀礦,收獲五六十萬兩很輕鬆。

  湖北竹山銀洞溝銀礦,可年產六七萬兩銀子。

  楊任斯、劉兆敏表示很有興趣。隻是代價……

  李自成道:“咱們是老朋友了,談錢多俗?你們放心去幹……”

  礦場總需要打手吧,幫大順軍養個兩三百人就行。

  要求不高,楊、劉二人沒意見。不過他們先要回去實地探查一下,還要通通關係,能不能幹成還不好說。

  李自成說不急,慢慢來。就算這個買賣幹不成,你們給我供應點鹹魚臘肉啥的也不愁掙個養老錢。

  大統領再贈他們二百兩銀子,又派專人護送他們回老家。

  楊任斯隻是個小小的知縣,又出身於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沁水又兵荒馬亂的,棄官潛逃了也不會有人追究。明末這種官兒太多了。

  前腳送走兩人,沈一石後腳就來了。

  他已經給關外後金供應完了第一批貨。從天津出發的二十多艘船裝滿了高檔品,皮靴皮帶玻璃白酒綾羅綢緞等物。

  皇太極很高興,將沈一石的貨物全部溢價買下。隻是除了十來個望遠鏡外,他對其餘貨物沒啥興趣。

  韃酋要求供應糧豆,或者鍋碗瓢盆針頭線腦棉麻布等等都行,綾羅綢緞以及抽水馬桶雪花膏這種毫無卵用的東西下次就不要帶了。

  想得美,生活用品以及糧食當然不能給。

  李自成反過來還要消耗建奴的糧食,讓沈一石去東北生產飴糖、開酒廠。

  糖屬於貴重物品,戰略物資。

  蔗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甘蔗又是熱帶作物,再加上交通不便,糖在北方簡直可以說是奢侈品,正常年景一斤都要百十文銅錢。①此時歐洲應該剛間接從中國學會或者還沒學會“黃泥水淋糖法”。在這種高效率的白糖製作技術沒有傳到歐洲前,昂貴的並不白的白糖隻在藥店裏出售。在英國,隻有王室、貴族才能在生病的時才享用砂糖,蔗糖變成了社會地位的象征。

  甜菜倒是可以在北方種植,也能出糖,但現在隻有李自成剛展開研究,別人壓根不懂。

  相對之下,飴糖比較容易獲得,商朝就會做了。原料用大麥、小麥、粟等糧食經發酵就成,北方也能出產。就是耗費糧食較多。經過李自成改進工藝,飴糖成本能降三分之一左右。

  先去東北老奴那邊把糖廠開起,耗他們糧食。那邊人有錢,消費的起糖。

  至於白酒,釀造真不難,明中後期北方已經開始出產燒酒了,難的是去雜提純。

  搭三個高低灶頭,用沁水鐵做三口釀酒蒸鍋,在每口鍋裏左右高低錯開,再裝兩片半圓隔板,並稍稍內凹,三個鍋用管道串連在一起。

  第一個鍋火猛一點,第二個和第三個鍋小微火燎著就行。

  水的沸點是一百度,酒精沸點是七十多度,蒸餾就是讓酒精從發酵液中蒸發出來,得到純淨和透明的白酒。再調配一下定度數,四五十度或者六七十度,就可以發賣了。要是再用木炭過濾,出來的就是伏特加。

  方法看上去簡單,別人想照抄可沒門。

  一個密封做不好,逸出來的酒精霧遇到明火會爆燃,旁邊的工人直接火化升天。

  再一個,沒溫度計不行。有毒的甲醇和乙醇沸點相差不到十度,在木柴、煤炭這類燃料燃燒溫度難以控製的情況下,出來的酒裏甲醇必然超標,那要按壇子喝就等著鄰居老王來家裏吃酒席吧。

  所以,這種高度酒必然隻能被沈一石壟斷。

  東北老爺們兒一旦嚐過了這種烈酒,那絕對戒不掉。

  水一樣的米酒、黃酒算個啥!?低度的土燒也靠邊站吧。

  而且咱這酒入口柔,一線喉,特別順。悶一口,從上到下,肚裏跟著火似的舒坦!

  東北天寒地凍,女人都愛嘬兩口。

  煙酒不分家。再上卷煙,裏麵止痛神物就不摻了。禍害韃子沒問題,可那邊畢竟還有東北老鐵呢,以後都是大順子民,不能讓他們被牽連。沒毛病吧?

  不過煙草買賣要拉個大後台一起幹,不然容易被皇太極砍頭。

  正經生意也要做,上鑄鐵爐子蜂窩煤,順便還能消耗後金鐵資源。

  東北遲早是李自成的,所以要提前讓沈一石、王重新去開發。

  尼布楚銀礦可月產數萬兩銀子。如果這個利益不夠,再看漠河金礦,年產黃金可達十萬兩,篩篩沙子就到手,不信韃子不動心。

  怎麽也要招募幾千人過去采礦吧,一座小城就出現了。

  東北現在應該有兩三百萬人,早開發早受益。

  當前毛熊剛修建了雅庫次克城堡,沙皇在那邊設立督軍府。他們馬上就要侵入東北亞了。

  雅庫次克再往南離漠河隻有一千多裏地。那邊的一千裏跟內地的二十裏也沒啥區別。一個前哨站幾十個人就能控製方圓幾百裏範圍。

  李自成無條件奉上金銀礦,隻希望皇太極能幫忙守住北大門,給自己省點事。感謝他!

  假如對方不願意被感謝——這是極有可能的,尼布楚、漠河那邊連像樣的路都沒有,人煙荒蕪,皇太極瘋了才去開發。

  何況後金最不缺的就是錢,銀子堆滿了庫房花不出去。這也是那邊物價高昂的一個原因。

  為啥明軍給崇禎幹活就拉稀,投身皇太極就武德充沛?

  看人家政策——

  不分滿蒙漢軍,凡正身旗人馬甲步甲陣亡給白銀150兩。如果是漢人家奴臨時充甲兵戰死者給銀100兩。這是一次性現金補償,不包括喪葬費和對立功人員的家屬津貼,以及把孩子撫養到16歲等等。

  綠營這種仆從軍,馬兵陣亡撫恤銀70兩,步兵50兩。

  就算上官雁過拔毛——這簡直是一定的,那小兵們也能剩下不少。

  對比一下,明廷給吳橋兵變中在登州陣亡的13名葡萄呀槍炮教官的撫恤金是每人10兩銀子。

  至於明軍小兵,飯都沒得吃,軍餉都拿不到,還想要陣亡撫恤?真是想多了。

  就算有陣亡撫恤,隻能看到萬曆年的標準,千總8兩,軍丁3兩。

  天差地別。

  韃子能入關逐鹿天下全靠皇太極打的基礎好,多爾袞就是個弟弟。

  唉,又扯多了。

  總之人家皇太極不差錢,未必會發神經去開發漠河。

  如果真被拒絕了,那麽為了讓沈一石和王重新得到韃酋支持,再奉上玉米等新作物種子。

  這些救荒玩意兒在華北推廣之後,遲早被建奴知曉,大統領資敵不過是搶先拿點好處罷了。

  再者,人家真不一定看得上玉米土豆。東北有的是沃土,隻是缺勞力耕種。愁人!

  當年明太祖朱八八派大軍進入遼東,僅三年後遼河平原就自給自足了。

  東北絕對是一塊寶地,“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可惜大明沒有好好經營。

  直到明中後期,那邊還是以黃米為主糧,隻這一點都能看出生產發展極端落後。小麥、高粱、小米、大米的啥不能種啊,衛所軍戶一家來一百畝地,隻粗放的種一季也足夠吃了。

  別提小冰河了,不耽誤種一季糧。

  穩固經營五十年,東北富裕的糧食足夠供應五座京師所需,哪還用大費周章的南方漕運。(漕運還有羈縻江南作用,不展開了)

  也別再扯淡說東北沒暖氣所以人待不住,總比在陝北既挨凍又啃樹皮強。

  其實到了滿清的乾隆朝,京城在事實上就不缺糧了。那還是在封禁東北,隻靠畿輔產糧區以及開墾了些口外蒙古草地的情況。

  即便要供應五六十萬八旗人丁消耗,乾隆時京師附近的倉儲糧依然多到發黴了,最後隻好賤價處理給老農當肥料。然而錢糧還是太多了,乾隆又推行了幾次全國性的免稅措施,折合約3億兩銀子。

  再往前的康熙年間,京倉陳米已經多達四百餘萬石;雍正年間,東北高粱、小米價格是京師的一半。

  這麽一對比,越發顯得大明朝拉稀。

  等到清末東北開禁後,那邊很快就大量的往南方輸出豆餅。

  當前的整個東北大地好好經營一下,每年產出供應八百萬人吃飽喝足富富有餘。

  畢竟後世僅一個黑龍江墾區每年就可以保證1.2億人口的一年糧食供應!

  所以,東北那嘎達李自成一定要開發。

  至於西伯利亞,在農業時代就是塊沒有絲毫價值的廢地。拿來養狗熊嗎?

  但是大統領仍然不會放棄西伯利亞。

  他還要在烏拉爾山以西駐軍,還要扶持劉宗敏去老毛子家裏當沙王——前提是那後生別死在半路,也別功高震主做傻事……

  李自成為什麽要造反當皇帝,不就是為了將來能夠為所欲為?南極都要去駐軍!

  瞎折騰才是人生真諦,不折騰不舒服斯基。否則活一百歲幹嘛,隻為吃喝玩樂早就膩歪死了。

  說將來正體施行公和製?

  也不用辯論這個時代條件夠不夠,你敢共盒,力史虛無住義的鐵拳馬上砸下來。

  所以快拉倒吧。何況朕還沒過足癮呢,就別在自己身上綁鐵鏈子了,太束縛手腳。

  你的心胸有多寬廣,你的戰馬就能馳騁多遠。

  有位大佬說過:人生最大的快樂在於到處追殺你的敵人,侵略他們的土地,掠奪他們的財富,然後聽他們妻子兒女的痛哭聲。

  做為一個在文明社會熏陶過的人,那樣幹豈不是開倒車?

  有個雞兒的文明,都是相對的,人類社會運行的內在邏輯從沒改變。

  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

  用武力和暴力來充當檢驗標準,雖然慘無人道,可這是無數先人後人跪著悟出來的。實踐出真知。

  何況,李自成隻是來這裏玩遊戲,他不做聖人。

  大統領快死之前倒是可以再折騰一下,弄個君主立現。至於能不能行得通,他死後管它洪水滔天。

  ……

  李自成在端氏鎮處理了兩天事,正要起駕前往陽城,呂梁山的高一功又到了。

  他帶來兩千多人,以及三千多匹馬。

  ……

  哈台吉,出身遼東海西部落,因避建奴歸順大明。他以及部下百多人被朝廷安置在陝西定邊。這韃子起初剿寇得力,後寧塞告變,他隨之叛亂。

  哈老漢先投了神一元兄弟倆,神部玩完後他在陝北混不下去跑到蒙古。然後林丹汗又被皇太極打崩了。哈台吉再次失業。

  他在草原上遊蕩了幾個月,還陸續收攏了一千多蒙人。這幫喪家犬不想再跟林丹汗玩,又不願投皇太極,自己又找不到飯吃,眼看就沒活路了。

  一個後生說部落裏有人投了大順軍,那兩戶連續兩年冬天都有人送糧食來,過得還不錯。

  哈台吉當然知道大順軍,他還知道短毛的軍紀很嚴,當初在陝北攻破保安縣時雙方就合作過。

  他雖然不想被約束,奈何肚子不答應。輾轉之後哈台吉跟駐守在米脂的大順軍聯係上了。

  謝君友把事情報給劉宗敏,劉爺就讓高一功帶著他們來找大統領。

  ……

  哈台吉吃飽喝足,擦了把油嘴:“我可以幫你打仗。你要管飯,每十天要敞開了吃一回肉。還要給錢。按次數算,打一次仗給八千兩銀子。等我想走的時候你不能攔我。”

  原來是想當雇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