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教訓鄉下人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0-24 00:24      字數:3145
  聖姑廟又名萬壽宮,為元初始建,後逐步累修而成。距離革命軍占據的空倉嶺不遠。

  此處早期信仰非佛非道,和摩尼教能沾點關係。

  摩尼教又稱明教,波斯傳過來的,兩宋開始和本土白蓮教靠近。宋、元、明之間的很多起義都和他們有關係,比如方臘;比如被朱元璋弄落水的小明王等。

  後來聖姑廟四代弟子和真大道交往,又改名崇真觀、萬壽宮,由此應該算道門一係了。真大道曾和全真道一爭短長,有實力。

  大明正德年間,廟主幹了件大事————將前朝大元時“阿識罕大王”頒給女道士的“令旨”鐫刻成碑,並堂而皇之的安上了“大元皇帝敕諭”的名頭。

  阿識罕大王曾下令保護過這裏。萬壽宮遇到麻煩,所以首先請出了前朝“令旨”抵擋。頗有拿前朝的劍斬今朝官的意思。

  霸氣側漏!

  我大清絕不會讓這種低級錯誤囂張!我大明就不管。

  大明朝廷雖然不管,那別人也就不管,“大元皇帝敕諭”算個求,鬧他!

  萬壽宮大概頂不住,個把月後又請了個護身符,刻碑——

  “遣內史去禁約一應軍民人等。照得高平縣董峰鄉仙姑萬壽宮,為本府香火院……訪得居民有等無籍之徒,不遵法禮,亦不知是府中香火院,誠恐在內遊蕩,打攪褻瀆神祇。除本府密差人役時常訪察外,令旨到日,敢有似前凶徒軍民入宮撓擾者,許守宮住持上實赴府啟聞,輕則量情究治,重則送問不恕。故諭。”

  估計萬壽宮是把廟產投效給了澤州隰川王,不然人家為啥替他出頭。

  明末戰亂,萬壽宮玩完,“而至於廢,占祀田則有人,盜山木則有人,因歲時以為利則有人,而殿廡則任其廢而莫之興。”

  ……

  革命軍駐地西北幾裏處曾有“益國冶”。

  王降村據傳乃長平之戰王師投降處,從唐宋到元明爐火不斷。

  歐陽修來過,然後回去寫了《乞罷鐵錢》。

  到洪武、永樂年間,益國冶是大明十三個冶鐵所之一,年產鐵50萬斤左右。

  之後官場不知為啥裁撤了,不過民間煉鐵一直沒停。

  扯曆史三天講不完,不說了。

  ……

  高平知縣魯國光正在城頭督守。

  他一看流寇旗號,居然是那個短毛?!

  這該高興呢還是該提前抹脖子算了?

  上次魯知縣不幸被革命軍俘虜,短毛沒為難他,還給了十兩銀子,令人哭笑不得。

  然而讓魯老爺惱火的是,當時帶出去的民壯有兩三百投賊了。一幫愚民真是不知好歹。

  這次李自成不跟他耍花樣了,隻要五百石糧。

  魯知縣還在猶豫,土豪士紳們一齊站了出來。

  “我們出糧五千石!銀五萬兩!”

  “……”

  魯知縣差點嚇趴下,這幫老財啥時候這麽大方了?

  去年跟他們要點小米高粱剿賊都不想給;前幾天跟他們要點糧食接濟巡撫也磨磨蹭蹭。現在流賊一到,這幫家夥是吃錯藥了?還是跟流賊有勾結?

  高平土豪多,光是一個建寧鎮就有五大家族,郭、申、張、姬、夏。

  建寧郭氏又和三甲鎮郭氏同宗,他們的實力可參考大陽張氏。

  所以,革命軍居然才要五百石糧?看不起誰?老子們絕不是怕你再在高平玩一次坑殺,老子們就是有錢!

  兄弟夥們,拿錢糧把鄉下來的短毛砸倒!

  然後,李自成先被一老太太砸暈了。

  “老人家,你們這是……”

  “我不老,我才四十歲!我是高平縣赤衛隊隊長。”

  “不老不老,一枝花一枝花……”

  李自成暗暗擦一把冷汗。這是張道濬還是張能發展的得力幹將?有些不靠譜吧?

  沒想到人家靠譜的很!

  前幾天,眼前的紅頭老太婆在半路劫了“皇糧”,魯知縣千辛萬苦募捐來要送給巡撫的五百石糧玩完了。

  巾幗英雄!

  順利收完高平縣的錢糧,革命軍第二天就拔營北上。

  過江豬嶺(丹朱嶺)一線峽穀出去就是長子縣。

  山裏的長平關早已廢棄,不過還有個長平驛戰,順手幹走馬騾!

  這地方打伏擊不錯,李自成留下侄子李延帶一哨駐紮。

  革命軍大隊繼續趕路,行至長子縣附近,遇到了張獻忠。

  因為冀南道王肇生在他屁股後麵追著,兩人也沒多交談。李自成送他十萬斤糧,一萬銀子,以感謝對方沒禍害打斧鐮旗的地方。

  “哥,仗義!”

  “大家都是兄弟,別客氣!”

  張獻忠剛走,老王追來了。

  “短毛今非昔比啊!”王肇生看著革命軍陣列有些心慌。

  “要麽讓開一條路,要麽你就死在這裏!”李自成這回硬氣了。

  王肇生既不讓路也不開戰,三千人就地紮下營盤。

  天色已經不早,革命軍六千人也紮營了。

  李自成邀請王肇生麵談,老王不敢,可能又怕短毛上炸藥包。

  第二天,雙方再次列陣。

  革命軍正要進攻,王肇生卻退了。

  李自成納悶,“這就慫了?咋不為國盡孝呢?”

  革命軍一直追到長子縣城下才停住腳步。

  知縣陳可薦剛整修完城牆,城下還挖了兩條壕溝,間隔二丈,深一丈五尺。

  準備的倒是挺充分。隨後革命軍想敲詐點錢糧人家也不搭理。

  王肇生站在城頭上無比淡定。有本事你來攻城啊?看我不打出你的屎!

  “要不要幹他一炮?”

  李自成正琢磨著,羅汝才、馬光玉、八金剛等幾夥隊伍先後到來。

  他們在北麵混不下去了,準備南竄。紫金粱王自用、闖王高迎祥斷後,正在硬頂宋統殷。

  李自成這才知道王肇生為啥要躲進城裏,若被前後夾擊,他絕對死無葬身之地。

  此刻長子城下農民軍不下五萬,羅汝才提議幹他一票。

  李自行車說不妥,匯聚到上黨的官軍越來越多,你們還是趕緊撤,我殿後。

  大統領又給他們分了二十萬斤糧,兩萬銀。

  眾反王感謝一通,急匆匆拔營南下。

  六月二十八日。

  山西巡撫宋統殷麾下各將帶著六七千兵匯於一處,猛殺農民軍。

  王自用、高迎祥不敵,倉皇而至。

  “兄弟,官軍勢大,不要浪戰。你先走,我再擋一擋。”

  怪不得人家王自用能當盟主,就衝這句話,李自成都服氣。

  高迎祥也說:“威震天兄弟,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宋統殷不好打。”

  老高天啟年就開始當馬賊,聚眾百餘人劫掠於甘肅東境。等崇禎初年民變蜂起,他才慢慢做大。

  李自成拱手,“早前小弟霸占了沁水,承蒙哥哥們看得起,不跟我計較。今日該我報答諸位了。啥也不說了,官軍我擋,你們先走。”

  王自用抱拳,“好兄弟!要戰一起戰,幹他娘的!”

  高迎祥握著拳頭,“頭掉了碗大個疤!幹他娘的!”

  等等再幹。兩人被追的多少天沒吃飽飯了,李自成先給他們放糧二十萬斤,銀二萬。

  兩個壯漢感動的要哭了。

  王自用又想召回南竄的各家反王,準備會齊了再跟宋統殷殺一場。

  李自成說不必,官軍不過六七千人,革命軍頂得住。兩位哥哥隻需在旁觀敵料陣即可。

  七月初一,宋統殷修整完畢,大軍由潞安府氣勢洶洶而來。

  李自成估算錯誤,現在看對方人馬至少有一萬三四。

  不過大統領並不慌。官軍裏麵大部分都是湊數的民壯,即便衛所兵也隻是土雞瓦狗。宋巡撫麾下稍微能戰的兵連三千都沒有。

  兩軍在漳河旁排開陣型。

  宋統殷本想主動出擊,可一看流寇那麽多火炮,趕緊讓車營頂到前麵。

  真是沒道理,革命軍的火炮數量居然比官軍都多。怪不得短毛有好大的聲勢,傳言不虛啊。宋巡撫心裏有些沒底。

  王自用打算用麾下饑民衝陣,李自成拒了。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炮灰也是活生生的人。

  說起來,不光是農民軍這樣幹,明軍、蒙韃和建奴都是一樣貨色。

  什麽?對麵騎兵衝擊太猛?好,炮灰先上去吸收一下動能;

  什麽?城頭敵人遠程太猛?好,炮灰先上去學學草人借箭。

  尤其後金,經常看他們戰報上才死傷幾個,那統計的是人,炮灰不算人。

  建奴隻算旗籍戰兵損失,被擄掠脅裹來的前驅衝陣、負土填溝的等等都不算人,戰損交換比當然懸殊了。

  “當先衝陣遼人也,層層監製者賊也,乘勝長驅者賊也。尾後不絕者婦人女子及束草為人,遠望之皆賊也。奴素善愚我,而我並無一事愚奴,豈智巧不及遽生此哉?”

  至於明軍戰損多,除了確實打不過建奴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

  打了敗仗就是花大價錢修築的堡壘被毀,糧草丟失一大堆,軍械丟失一大堆,士兵死傷失蹤被俘一大堆……

  實情怎麽樣上麵又不清楚,反正遼將們就那麽報賬,人人都是優秀會計師。

  打勝仗才能有幾個賞銀,還沒有打敗仗賺的多。

  至於現在革命軍麵前的這幫官軍,他們唯一的結局隻能是大敗虧輸。

  李自成要活捉宋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