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兩個臭皮匠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0-24 00:24      字數:2871
  “這大明啊……”

  張道濬聽完之後神情複雜,長歎一聲。

  李自成忽然興奮道:“老張,你跟孔有德能不能拉上交情?若有他入夥,革命起碼提前兩年成功。”

  隻要拉攏住孔有德,東江人馬至少能掌握一半。到時候去皮島開個分基地,沿著海岸線架它兩百門炮,不信建奴能打過來。

  再加上有李自成協調指揮,敵後抗韃遊擊戰的效果肯定比毛文龍玩的強百倍。

  隻是那邊糧草、軍械之類的不好解決。皮島小了點,沒法自給自足。

  要麽以戰養戰,搶韃子搶棒子搶大明,不知道能不能行;要麽就靠做走私生意補充消耗,那花的銀子就海了去了,李自成暫時養不起。

  張道濬沉思片刻,搖頭,“革命軍要是有六七萬人馬,我倒有三分把握。現在根本沒可能。”

  “唉,咱實力不夠哇。”李自成很無奈。雖然是意料之中的答案,他還是覺得挺可惜。

  接下來,兩人再次討論了下占據上黨的可能性。

  圍繞上黨的一圈都是高山,雖然能通車的大路隻有十一條,但是山間小路無數。革命軍人手不足,沒法全部看守住。

  何況盆地裏還有十幾個縣,也沒法一口氣吃掉。到時候如果官軍內外夾擊,後果不容樂觀。

  張道濬不看好。

  他說道:“能堅守住曆山就不錯了。前頭在沁水縣收夏糧就炸窩了,如今再收商稅秋糧,鬧的動靜實在太大……”

  附近一帶在朝中做高官的大戶多不勝數。就算賄賂了地方官,還有手眼通天的土豪士紳們往上捅事,根本瞞不住朝廷。

  除非革命軍回報給他們的好處能超過人家繳納的賦稅,然而短時間內這又是不可能的。

  占據上黨行不通。

  李自成無所謂道:“大不了繼續當流賊。東奔西跑是辛苦,但也能洗出去一部分意誌不堅定之輩。不經曆風雨,哪能見彩虹。”

  原曆史線由於闖軍崛起過程太艱苦,所以李自成有大批部下戰死或叛逃。磨礪過後能剩下來的人都有三個特點:對李自成極其忠誠;有很強的戰鬥力;運氣好。

  如果不夠忠誠,吃不下苦的早跑了;如果個人戰鬥力不行,也挺不過無數次大小對戰;在每次惡戰之後都能幸存下來,其中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好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體現。

  隻要在十多年轉戰中活下來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優秀戰將。

  張道濬點點頭,“咱們進可攻退可守,提前做好對策就行。”

  他又提起了軍餉問題。

  革命軍起兵以來,其實發下去的繳獲分成已經遠超十幾倍固定軍餉了,但是這樣不夠穩定。

  張道濬認為革命軍既然有綱領有路線,最好一切製度都要正規起來。

  李自成采納了這條建議。

  反正山西老西兒富,隨便“勒索”一個土豪,就能收獲四五萬銀子。夠吃兩三個月。

  萬曆年謝肇製說:“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徽州),江北則推山右。新安大賈,魚鹽為業,藏鏹有至百萬者,其它二三十萬則中買耳;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粟,其富甚於新安。”

  “三晉富家,藏粟數百萬石,皆窖而封之。及開,則市者坌至,如趕集然。常有藏十數年不腐者。”

  謝還說“北人不信南人有架空之樓,行於木杪;南人不信北人有萬斛之窖,藏於地中。”

  及至清兵入關,山西“民家多有儲蓄”。

  這是塊寶地。

  “還有就是民政方麵……”

  張道濬說革命軍作為新興政權,不能把重點全部放到軍事上,同時也要開始培養自己的民政官吏。

  每攻占一座縣城就要讓他們接管政務,鍛煉執政能力。這樣將來地盤擴大後才有足夠人手鞏固成果。不然就隻能啟用舊官吏了。可那幫人的操守實在不堪。

  李自成完全同意。

  原本時間線李自成高歌猛進時,那些家夥望風而降;等大順在山海關一敗,各地紛紛造反。一群牆頭草。

  “道理是沒錯,可是人手不好找啊……”

  首先要識字。有功名的士子們一千個裏麵都難得會有一個“投賊”;落魄窮書生的比例也許會高一點,但也有限;剩下就是商人賬房夥計地主管家胥吏師爺之類的,人家有正經營生,難。

  其實主要還是革命軍實力不夠,一般人不敢來投靠。

  如果自己培養人才的話,按識字三千算,少說也要七八年才能出來一批。

  所以當前隻能以收編為主。

  回江南發展榼山黨的張養默還沒消息;張慎言、孫鼎相已經開始活動了,目前介紹來五個人。

  李自成又說道:“老張,你也要出力啊。廣發英雄帖,為革命軍多招攬一些得力之人。”

  張道濬說外地的要等等,本地能拉來的有一百二三十人,其中進過學的有五十來個。

  李自成叮囑外地的一定要是可靠人才能拉過來,早期應該先以紅花會的名頭籠絡他們,聽其言觀其行。紅花會各堂口除了大頭目知道自家是革命軍外,暫時不能和其他人挑明底細。

  田見秀有個天地會,但是外麵的力量不能全被他把控。獨立的紅花會應該上馬了。還有韓霖負責發展各地地下革命黨,同樣是另一套獨立係統。

  張道濬又說本地骨幹一離開,竇莊就沒啥防禦力了。

  “……還望大統領安排革命軍一支小隊駐防。”

  “這是自然,一應開銷也全部由革命軍出。”

  李自成很欣慰,老張還是挺有眼色嘛。

  但是,怎麽安排他的位置也要好好考慮清楚。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純屬扯淡。劉宗敏這種鐵杆小弟都要時時敲打,何論半路出家的張道濬。

  “老張,我知道你文武雙全,隨便哪一攤子都能挑起來。不過還是要問問你的意思,想帶兵還是走文官路線?”

  張道濬謙虛一笑,“大統領抬舉了。老實說我兵書確實看了不少,而且做到了都督同知,實際都是紙上談兵,真要衝鋒陷陣我心裏也沒底。監造火器倒是小有心得。我又是錦衣衛出身,細瑣的政務方麵沒多少經驗。”

  這種要緊問題他早琢磨過了,大統領安排啥他幹啥,絕對不能自己選。

  李自成點點頭,“給你三天假,把家裏安頓好,回來先進新兵營。咱們這裏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酸秀才也要進去操練一個月。主要是學習革命軍政策,順便適應下軍伍生活。”

  當天兩人一起返回竇莊。

  李自成在村裏各處逛了逛,不由得對張道濬他爺越加佩服。

  “城四門,離地四五尺及人胸背間穿四孔,以鐵葉圍裹。上孔小以親望,下孔安佛郎機二位……城四門樓上,設大炮各二位,炮手四人,三眼銃、號弩、灰石十人……城角大台上,設仿西製炮一位,炮手四人;小台上,設佛郎機二位,炮手六人……每一號十垛。第一垛弓弩一人,第二垛三眼銃二人,第三垛灰石兼釣鐮、刀斧一人,四五六垛如之,七八九垛亦如之,第十垛佛郎機一位,炮手三人,空二人備水及雜使用……”

  城上遍布各種火炮近五十位,紅衣大炮都有四位。竇莊說起來隻是個村子而已。恐怖如斯!

  張道濬從雁門關回來之後,竇莊人終於有了主心骨。他還把在外做官的也拉回來幾個,於防守上安排的更嚴密。

  比如城四門樓上各設鎮守一人,巡視兩人,城門又設門長、副門長各一人。“東門一麵鎮守,(前)知縣劉用寬;巡視,都司張道法、監生張國瑞;東門主副門長,(前)州同張報韓、監生張國瑛……”

  城上各角台又設提調,指揮捍禦,“小東南角提調,生員張一鳳;大東南角提調,生員竇雲章”……

  城內中心設鎮守一人,四副之。鎮守,(前)知縣張五服;巡邏,守備霍名耀、守備竇明運、鎮撫竇管、材官張正宗。

  至於張道濬,自然是發號施令。

  竇莊不得了啊,一個村子,有官身的人都能找出幾十個。

  張道濬還派出“遠哨”,“遣人偵探,定在百裏之外。分五撥,每撥二十裏,遇警遞傳,倒卷而還。無事則取彼處結狀回話。”

  李自成走馬觀花轉完竇莊,又跟霍老太見了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