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喪事喜辦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0-24 00:23      字數:6491
  屋內濟濟一堂,堂下鴉雀無聲。

  李自成繃著臉:“泉掌村修了烈士公墓,你給我看好嘍!將來但凡有丁點閃失,你們一個個全部人頭落地!”

  “鄙人謹遵大將軍令。”縣丞狄遵製汗流浹背。

  縣丞也是流官,要是運氣不好,可能革命軍一走他就玩完。指望不上。

  李自成又看向幾個地頭蛇,六房吏員和三個班頭。

  “你們都是本地土著,勞煩費點心。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將來虧不了你們。”

  “一定一定……”

  眾人紛紛小雞啄米,滿口應承下來。先混過眼前再說。

  之前泉掌村有個大地主對抗“天兵”,被剿滅後抄了家。一千多畝田產均分給了佃戶、村民,希望他們也能照應下公墓。

  可憐李守信才剛被清退,他兒子就沒了,落了個白發人送黑發人。

  李自成好言安慰他一頓,又加倍撫恤。

  李自甲是第二個陣亡的親戚。將來革命軍征戰四方,李自成的親朋故交還不知道要死多少。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革命軍在稷王廟前搭了幾座巨大的靈堂。

  稷王廟原在山裏,老爺們覺得前往祭拜不便,於是就拆了蓋到城中。

  狄縣丞帶著衙役們忙碌一通,又在靈堂四周飾以白布,門口擺放無數紙人、紙馬;裏麵上百口靈柩一字排開。

  百十多個和尚在念經。

  李自成忍不住小聲說道:“怪能折騰的,請幾個道士做下法事就好了麽。”

  馮起龍小聲回了句,“和尚比道士便宜,裏麵還有一半是咱自己的,錢都不用。”

  這理由果然強大。

  李自成登台發言時,下麵各色人等感慨萬千。

  一個小販羨慕道:“那些人死的倒也風光,沒白活一場。”

  旁邊人附和道:“可不是麽!劉拐子五十多歲的人了,佃戶幹不成,給劉家扛長工都不要,還能活幾年?就跟著出去推一回車,這下給家裏賺到二十兩銀子。你看看!”

  “鬧不懂革命軍怎麽想得,不就是一條爛命嗎?能值這麽多?”

  又一個人開口:“馬的!早知道短毛老爺這麽大方,那天我也出去打了。”

  “嗬!你不怕死啊?”

  “劉拐子死了?我腿腳靈便的很,隨便糊弄一下假裝蹭破皮就能白得三十兩,上哪去占這麽好的便宜?!”

  “……”

  話說縣裏首富死掉時都沒做這麽大場麵,老百姓圍觀了和尚念經,又聽了一頓吹拉彈唱,最後壓軸的幾家戲班子輪番登場。

  原本悲痛的葬禮,搖身一變成為歌舞盛會。

  圍觀群眾不時爆發出喝彩聲。

  李自成對效果挺滿意。

  喪事這玩意兒名義上是給死人辦的,實際上主要是為了給活人看——收買人心雖然難聽,但差不多就這意思。

  雖說一死百了,但是小嘍囉們知道死後會有一大筆撫恤,還能被隆重安葬,他們麵對死亡時或許能坦然一些,勇敢一些。

  不妥之處是這回李自成一衝動,給的撫恤太多。下次要打臉了。

  做完表麵工作,後麵抬棺去公墓的事李自成就懶得摻和了。當然,不能說大統領不重視,那些棺材每個都是三十二人抬,風光大葬。順便讓稷山人出個勞力掙點辛苦錢。

  李自成還要繼續籠絡活人。

  表彰會開起來,功臣們披紅掛彩,跨馬遊街。

  李自成又跑去慰問一番傷兵。

  蒙古大夫們看到大統領來了,趕緊上前請教外科手術技能。

  真是一群庸醫!

  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記錄了疝氣修補、割痔瘡;延至秦漢,甚至南北朝時外科都很興盛,有《劉涓子鬼遺方》為代表;宋代就有專業鑲假牙、補齲洞;剖腹產也早有。

  遠的先不說了。

  二十多年前即是大官又是醫生的王肯堂,在書裏記述了腫瘤摘除術、甲狀腺切除術,剛門閉鎖症的成形術、耳外傷縫合再植術、骨傷整複手法與手術……

  他對這些手術的消毒方法、手術步驟和護理手段等進行了十分詳細的描述。

  還有即將去世的陳實功,外科聖手,會截趾、下顱骨脫臼整複、骨結核死骨剔除、鼻息肉摘除、食管氣管縫合……

  關於食管氣管縫合,老陳治愈過好幾個。

  有人為了考訂真偽,還用雞實驗,“雞瘟相次死,或教以割開食囊,探去宿物,洗淨,縫囊納皮內,複縫皮,塗以油,十餘雞皆如法治之,悉活。莊家所宜知,且華佗之術不誣也。”

  看上去非常牛啊!簡直不可思議!那後來中醫怎麽變成糟粕了?

  早在程朱理學被推廣之前,醫者們就開始內卷。

  那時的主流醫家往往將外科醫生當做野郎中,責其為“庸俗不通文理之人。”“甘當淺陋之名,噫其小哉如是。”

  因為以當時的手術條件,治死的絕對比醫好的多的多多。也難怪別人不敢信。

  宋代前,醫者社會地位低。之後“朝廷興建醫學,教養士類,使習儒者通黃素、明診療,而施於疾病,謂之儒醫。甚大惠也。”

  還有說法,“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然而儒生入醫,你能指望他們去幹解剖的活?

  背幾首湯藥歌訣就能開門診,多方便。所以“外治法衰,而湯藥法興。”

  外科內化,談玄說理開始興盛——你也可以說它是係統科學,很厲害的一門學科。

  還有的幹脆連陰陽五行都不談了,看病簡單點兒多好,幹嘛把理論弄得那麽麻煩?

  多收集點醫方,有什麽病到裏麵一查,按方吃藥不就結了嘛。

  於是很多二把刀庸醫登場了,來個患者就問,“什麽病啊?”

  患者:“肚疼。”

  大夫:“肚疼?好,你等一下啊。”

  大夫翻開書,跟查字典似的開始找方子。

  “查到了,好幾十個方子呢,隨便來個吧。得,就選這個了,你回家試試。不好的話,下次來再給你換一個藥方。”

  這跟謀財害命有什麽分別?

  當然話又說回來,一種方法治死了就換另一種方法,總有一個運氣好的被救活。於是救他時用的方子會被記錄下來,醫學就這樣一點點進步了。

  大概這就叫經驗科學。

  到了明代,醫事製度主要分為朝廷的醫藥機構、宮廷醫事製度、地方的醫事製度和民間醫學團體四個部分組成。

  比如每個縣均設專職醫官,萬曆中他們從未入流改為從九品。縣設訓科1人,負責轄區的醫藥衛生。絕大多數都是世襲職位。

  朝廷的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小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

  但據紹興府大醫家張介賓說,“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

  為啥失傳就不清楚了。祝由且不說,按摩還是很有用的。

  李時珍於三十多年前編著的《本草綱目》非常有名,但裏麵也收錄了很多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比如說——

  蛇咬:男子某毛,以口含二十條咽汁,令毒不入腹;

  小兒霍亂:用白狗屎一丸,絞汁服之;

  金瘡血出不止:飲人尿五升。

  孕婦吃兔肉會讓孩子嘴唇不全;吃驢肉容易難產;吃鱉生孩子脖子短;吃雀肉生孩子會不知羞恥;吃泥鰍容易流產等等。

  還有木乃伊被叫做“蜜人”,稱不管受到任何外傷,隻要吃一塊“蜜人”肉,就會迅速痊愈。而當時的歐洲確實流行過從阿拉博人手裏買來木乃伊作為藥材服用。

  不光是李時珍,就連唐代孫思邈也記:把一條弓弦綁在孕婦左臂,綁足一百天,能轉女為男。

  都是反智的東西,瞎扯淡!

  搞不懂這種沒療效的玩意兒為什麽會傳承下來。

  如果你也這麽想,那麽,咱從頭水一水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李時珍科舉不成,隻好轉而跟隨老爹學醫,後來他還進太醫院當了個芝麻官。說明醫術還行吧。

  然而,從醫學地位上說,老李的《瀕湖脈學》比《本草綱目》更有用。

  認真說起明代醫學史,李時珍的地位比不上陳實功、張介賓、吳又可等。奈何他在後世名氣大啊,就是因為《本草綱目》。可那本書在醫學史上的地位沒想象的那麽重要。

  《本草綱目》不能簡單的當醫書看,臨床上不如好好學《傷寒論》;論草藥也有別的書代替。它的重點在“綱目”。

  不光是分類藥物的綱目,還是百科知識綱目,對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乃至物理化學農學等等內容全有涉獵。還收集整理了很多已失傳的曆史文獻資料等。

  綱舉目張。

  比如提起個草藥名,到書裏一查,這東西怎麽來的,長什麽樣,古代叫什麽現在叫什麽,各地別名叫什麽,各地所產之優劣,有什麽用等,相關知識可以一網打盡。

  比如翻到“葫”的條目,就知道這東西還有個更通俗的名字——大蒜。同時也能了解它的來曆:張騫使西域,始得大蒜。

  李時珍邀請王世貞給《本草綱目》作序,人家當時就寫了“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術覯哉?實理性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錄,臣民之重寶。”

  比如裏麵記,錢為什麽又叫“泉”?因為錢能流通四方,就像泉水流淌四方一樣,因此錢也叫泉。後世錢幣收藏愛好者也會自稱為泉友。

  再比如,又記一般牲畜那個時都用騎乘位,而大象會用仰合位,這一點和人有些相似,所以可證大象智力高些。

  等等很多內容完全跟醫學沒啥關係,所以《本草綱目》不是正經的醫書。他的地位是從曆史價值上來的。

  至於裏麵記錄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藥方,不能認為李時珍完全相信它們的療效。後人如果照方使用或者以此批判,不妥。

  李時珍做的事情隻是收集、梳理截止到李時珍時代,曆史上有記錄的在人身上用過的藥方,至於有沒有效果是另外一回事。他隻是告訴讀者有這麽個事。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科研筆記”,是中國數千年來從無到有摸索出的醫學體係。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失敗的科研,你能說它毫無價值?實驗室裏出來的人肯定不能同意。

  魯迅起初是反中醫的,後來又說:“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後人很大的益處。偶然翻翻《本草綱目》,不禁想起了這一點……這一部書,是很普通的書,但裏麵卻含有豐富的寶藏……大部分藥品的功用,卻由曆久的經驗,這才能夠知道到這程度……人們大抵已經知道一切文物,都是曆來的無名氏所逐漸的造成。建築,烹飪,漁獵,耕種,無不如此;醫藥也如此。”

  說中醫是糟粕的,要考慮曆史局限性。不能脫離當時現狀談對錯,不然古人就全是智障了。飛機能飛不是理所應當?月亮上沒嫦娥小學生都知道,可是古人不知道。那你說人家是傻子不合適吧。

  《本草綱目》裏麵當然也有實用方子。

  比如治療手部皸裂,用童子尿的尿垢塗抹在手上。不曉得是哪個高人最先發現。尿素膏對於皮膚皸裂確實有治療效果。

  柳樹皮有止疼、退熱的功效。提取出有效成分就是阿司匹林。

  多說一個神藥,蟑螂水的作用機理你沒法用“科學”解釋的通,但它就是療效超群,既能內服又能外用。你能說這不是科學?

  中醫或古代醫學就是這樣,不知道為什麽有用,但他就是有用。沒用的都被祖先用命實驗過了。又可以說遵循的是統計學。

  中醫一個很重要的貢獻就是提供了一份藥物列表,其中可能存在有效成分,而那些物質恰巧又可以成本低廉地化學合成。

  總結一下,古代醫學和現代醫學是兩碼事;古代西醫和現代西醫同樣是兩碼事。所謂的“中醫”和“西醫”這種表述壓根就是錯的。

  如果現代西醫仍然堅信放血療法包治百病,你會怎麽評價?

  古代“中醫”為防止傷口感染,還用蛆來去腐肉。現代也有用,當然用的是無菌培養的蛆。

  再比如“屎尿入藥”,現代“西醫”用就是科學,古代“中醫”用就是糟粕?你倒是讓西醫在千百年前從屎尿中提取有效成分啊,你看他能不能做到。

  人尿中可提取烏司他丁,這玩意兒主治和輔助治療的病症很多。單說中暑和熱射病,現代當然不用再喝尿,可古代中醫又不能提取,那就隻能喝尿保命了。

  再比如雞屎中的白色部分,主要是尿酸的結晶,有腐蝕性,可“滅瘢痕”。現代有了醫藥級的尿酸可選,自然不必非要雞屎了。

  至於“人屎”入藥,在現代醫學中也算相當前沿的研究科目,不展開講了。

  所以,一些原本看上去不科學的古方驗方,盲目反對不可取,先別一棍子打死,說不準後人就找出科學機理了。

  再舉例:冰片主心腹邪氣,治療胸痛腹痛。

  用現代醫學語言解釋就是:冰片激活表達有TRPM8的外周神經元,引發神經放電,導致位於脊髓的一類叫代謝型穀氨酸受體的細胞膜蛋白分子被激活。最終使得疼痛神經信號傳遞被抑製,在主觀感受上減輕疼痛,起到鎮痛作用。

  最後再強調一下,現代人說古代中醫是糟粕,有一定道理,但是無恥。

  扯多了。

  總之,兩漢是中醫第一個高峰,宋代算第二個高峰,以後基本就衰退了。醫學在明代稍微複起了一丟丟,然後就稀裏嘩啦一路下坡。

  “古早醫學,無分內外,刀、針、砭、刺、蒸、灸、熨、洗諸法並用,及於今日,惟湯液一派。”

  “古之醫,皆以針石灸艾為先,藥餌次之。今之灸艾,惟施之風痹急卒之症,針者百無一焉,石則絕不傳矣。古之視病,皆以望、聞、問、切為要,今則一意切胗。貴人婦女,望、聞絕不講矣。夫病非一症,攻非一端,如臨敵布陣,機會猝變,而區區仗諸草木之性,憑尺寸之脈,亦已疏矣。況藥性未必遍諳,但據《本草》之陳言,脈候未必細別,徒習弦澀之套語,殺人如芥,可不慎哉?”

  中醫之所以衰敗,入關韃子要背一口黑鍋。

  有點風骨的儒生不願出仕,考不上功名的也要另尋活路,他們翻幾本醫書就開始給人開藥治病了。

  一蟹不如一蟹!

  清人俞正燮雖然不是正經醫生,但“博古通今,世罕其匹”。他在壓片戰爭前說——中國人肺有六葉,洋人四葉;中國人的心有七竅,洋人四竅;中國人的肝在左邊,洋人在右邊;中國人的小丸兩顆,洋人四顆。

  這個例子有些牽強,畢竟中醫還沒解剖過羊大人……

  秦漢《黃帝內經》:“若夫八尺之土,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穀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皆有大數。”

  王莽抓了個人,然後“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度量五髒,以竹筳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

  宋代有人造反,抓獲後被解剖了。官員並與畫工將所見繪成圖譜,名之曰《歐希範五髒圖》。“喉中有竅三,一食、一水、一氣,互令人吹之各不相戾。肺之下,則有心,肝,膽,脾。胃之下有小腸,小腸下有大腸。小腸皆瑩潔無物,大腸則為滓穢,大腸之傍有膀肮。若心有大者,小者,方者,長者,斜者,直者,有竅者,無竅者,了無相類。唯希範之心則紅而石垂,如所繪焉。肝則有獨片者,有二片者,有三片者。腎則有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脾則有在心之左。至若蒙幹多病嗽,則肺且膽黑。歐拴少得目疾,肝有白點……其中黃漫者,脂也。”

  雖然有錯誤,人家至少懂得要研究。

  同時代的沈括很快就對《歐希範五髒圖》的錯誤提出糾正。他在《夢溪筆談·藥議》中說:“世傳歐希範真五髒圖,亦畫三喉,蓋當時驗之不審耳。水與食同咽,豈能就口中遂分二喉?但有咽有喉二者而已。”

  還有宋慈的《洗冤錄》,裏麵解剖內容不少。老宋是無可置疑的法醫界鼻祖級人物,居然沒資格上史書,可歎!(宋慈甚至都研究了蒼蠅產卵在案件中起的作用)

  到了清代,醫家王清任深感解剖知識的重要,“業醫診病,當先明髒腑”,否則“本源一錯,萬慮皆失”。“著書不明髒腑,豈不是癡人說夢,治病不明髒腑,何異於盲子夜行。”

  老王想研究人體結構,沒條件,隻能找倒閉路旁的屍體,等野狗啃食後上前觀摩;以及去刑場研究死刑犯。

  然後一些封建禮教的維護者辱罵其為“教人於胳堆中、殺人場上學醫道。”

  可能劊子手對人體更了解,畢竟古代有淩遲存在;或者饑民,他們人食人;還有行伍中人,殺的人多自然見的多。但他們不會留下人體結構記錄。

  王清任一直想弄清楚胸中膈膜的形態,苦等二十年才偶遇一位曾鎮守過哈密的將軍,將軍對他詳盡地說明了膈膜的形態和位置。。

  “(中國)以整個解剖言之,實極幼稚。推其原因,乃因有人倡導,無人繼承,雖有創建,不能發展。蓋科學非一人一代之事,必經多人之研究,時能抵於大成也。兩漢以來,吾國醫學完全操在儒生之手,雖有其他傑出之士,或因不能著書立說,或因儒生所摒棄,以至其道不能傳者,當不在少。儒生之弊,又在‘著而不述’,墨守舊說,且又謂醫乃仁術,不宜刳剝人體以供實驗,於是乃承訛襲繆,不事實驗。兩千年間,解剖學無成立之可能焉。”

  不水了。

  最後,中西醫不要再爭了。你咋不爭兩千年前的中西醫,不爭一千年前甚至五六百年前的中西醫?他們連車尾燈都看不到。科技同理。後麵就稍微落後了一小會兒就把老祖宗批判一番,合適?

  ……

  李自成當場抓了個小白鼠給蒙古大夫們演示一遍,手術很成功,但傷員咽氣了……

  老李有些尷尬,他轉頭叮囑老軍醫們要多看《欽定外科》,多學習多實踐。然後他就溜了。

  話說穿越古代,隻要掌握了壯羊、消炎兩種大殺器,坐等收錢。

  狀陽拉倒,消炎藥李自成做個樣品還成,沒法大規模量產。先用酒精、中草藥湊合著。片仔癀不錯,隻是略貴。至於蟑螂水,有些難度,弄液體不摻防腐會氧化失效,弄粉末效果差點。

  ……

  一晃就到了九月份。

  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兵部右侍郎楊鶴被逮下獄,洪承疇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