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官兵一致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0-24 00:22      字數:2740
  。。李自成的一番話並沒說服劉宗敏。。

  他嘟囔道:“小兵穿羊皮襖,大哥也穿羊皮襖,咋不是平等?”

  “屁!老子穿一身貂給誰看呐?你懂得啥是貂皮?那不白費嘛!”李自成恨鐵不成鋼。

  貂皮可是好東西,晚明年間相當風行。光是京師達官貴人們年用就要上萬張,搞得萬曆皇帝都要禁止貂皮貿易。

  李自成繼續道:“一天天苦口婆心讓你們好好學,你就給我搞了個官兵平等?聽好了,那叫官兵一致!”

  劉宗敏撓著光頭皮,猶自不服,“一致不是一樣的意思?都一樣了還不是平等?”

  李自成沒搭理他,先把遠處的張能招呼過來。

  兩人簡單寒暄了幾句。

  李自成轉頭又對李過說道:“往後體罰方式不能靠棍棒打罵,改加操就行,俯臥撐、鴨步這些。咱們是老百姓的隊伍,官兵一致,不能搞盛氣淩人的官老爺做派。”

  李過點點頭,嘴上不敢反駁,心裏卻想,當初你不也是棍棒訓我們幾個?

  跟著李哥混,天天挨木棍。

  張能偷瞧李自成一眼,開口道:“大統領用意自然是好的,可那幫愚民全是刁頑之徒,不打罵不成材。你寬厚三分他就敢散漫十分。雖說自古就有官與兵同吃同住提振士氣,但是遠不如賞罰分明的作用大。”

  馮起龍在一旁笑道:“馮某試著注解一下大統領的官兵一致。《軍讖》曰: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饑。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

  “之所以有將禮,不外乎是激勵將士用命打勝仗。”

  “夫用兵之要,在崇禮而重祿。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故祿賢不愛財,賞功不逾時,則下力並而敵國削。

  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贍以財,則士自來;接以禮,勵以義,則士死之。夫將帥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故兵有全勝,敵有全囚。”

  馮起龍拽了段文,轉口又說道:“但是,禮賢下士需要看情形用,不能天天如此。那樣就不值錢了。畢竟官和兵身份有別,若是完全一致,似乎不妥。”

  他沒好意思說的是,大老爺跟泥腿子平起平坐?成何體統!

  “張能和馮起龍講的都好,有道理。“李自成點頭讚許,馬上又轉口,”不過我說的官兵一致並不是絕對平等……”

  絕對平等不可取,也根本做不到。

  何況,官兵平等之後將領的權威從哪來?

  很多人都有犯賤心理。你對他好,他會逐漸變得放肆;偶爾施舍點好處,他反倒會感恩戴德。

  比如早期紅軍中的絕對平均主義發展得很厲害。反對分傷輕傷重,要求平均發給用費;官長騎馬被認為是不平等;住房子也要分得一樣平,司令部住了一間大點的房子也要罵起來。

  老人家糾正說,必須反對不問一切理由的絕對平均主義。因為這不是鬥爭的需要,適得其反。

  長征時條件那麽困難,還要盡量保證團級軍官每周一隻雞。

  李自成繼續道:“咱們革命軍要遵循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的三大原則。

  官兵一致是兩者隻有職務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軍官關心士兵,士兵尊重軍官,團結互助,同甘共苦。軍內實行有領導的抿主,建立自覺的紀律……”

  舊軍隊裏官和兵是割裂的、等級森嚴的,革命軍裏官和兵是一致的。

  當然,待遇上不可能一致。

  這是客觀現實問題,而並非簡單的主觀問題。

  首先,階級或階層是人類社會存在的現實基礎,不是說一句反對就能消滅的。

  有階層才有組織性。不然人人平等就意味著群體成了一盤散沙。

  一個組織裏自然是上位者享有更多資源,這也是升遷製度的價值。

  二是經濟性。

  當前生產力,或者說物資是有限的,不可能人人都大魚大肉。

  李自成解釋了一通後說道:“兵不是牲口,他和官一樣,都是爹生娘養的人。官兵一致說的是這個意思,並不是待遇上一致。”

  “官追求的是平步青雲出將入相;兵呢,初始不過是為了有口飯吃。他們進入軍營已經被約束了,出戰還可能掉腦袋。如果再天天挨打受罵,吃的又不如牲口,這種軍隊能有多少戰鬥力?”

  當年蒙哥馬利鬧不明白國人為啥那麽喜歡當兵,老人家直接回答:因為一個月有五塊錢。

  別跟一般小兵談太多大道理,先滿足了最基本的溫飽需求再說其他。

  “逆明那種官吃肉兵吃糠是不成的,咱們革命軍的官可以少吃一口肉,讓兵吃飽。所以咱們的官兵是相對平等。”

  “漢時飛將軍李廣算不太成功的例子……

  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嚐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李廣把《軍讖》的將禮做到了極致。司馬遷評價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然而,“匈奴破敗廣軍,生得廣。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是時廣軍幾沒,罷歸。”

  打出這個戰績,你將軍和兵卒再平等又有什麽用?所以唐代詩人王勃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能打勝仗才是第一位,沒戰績都白搭。

  “漢武帝時有這麽一場君臣對話,史書上看不到,我給你們講一講……

  劉徹:你怎麽不吃啊?

  霍去病:臣不太喜歡這個吃法。

  劉徹:那你打仗時怎麽辦?

  霍去病:多帶幾位庖廚就行了。

  李廣:打仗還要備專用庖廚?為將者哪有不能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霍去病:為將者並不一定要跟士兵同等待遇,隻要賞功罰過就是了。這樣可以激起士兵對勝利的渴望。隻要讓他們知道,如果仗打贏了,要什麽都有。何必拘泥形式?

  李廣:不懂!老夫落伍了。

  衛青:同甘共苦還是必須要的。

  霍去病:帶兵打仗需要的絕不是行仁義。將帥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贏。仗打不贏,就算天天和士兵同甘共苦也是個無能之將。

  冠軍侯戰績——

  十八歲——漠南之戰,輕騎八百斬俘兩千,封冠軍侯;

  十九歲——河西之戰,兩萬驃騎斬俘十萬,降休屠渾邪二王,設河西四郡;

  二十一歲——漠北之戰,破左賢王,斬俘七萬,封狼居胥。

  反觀飛將軍李廣……或許他有不得已的苦衷,然而終究是迷路了。

  不過以當時條件,迷路可以說是常態。衛青霍去病才是不正常的。就因為他倆太不正常,導致人們認為迷路才不正常。

  “一個小兵,是願意跟著能同甘共苦的迷路將軍送死?還是願意跟著冠軍侯破敵立功?”

  馮起龍搶答:“那自然是願意追隨大統領,得享榮華富貴!”

  張能歎口氣,“我連字都不識,在大統領麾下怕是當不成冠軍侯了。”

  劉宗敏哈哈笑道:“兄弟,哥哥原來也是個粗人,自從跟了大統領,現在已經能認兩三百字了。”

  李自成踢他一腳,“你也好意思說?半年了就學會幾個字?”

  “我還會拚音,會加減乘除……”劉宗敏低頭嘟囔,緩緩後撤兩步。

  李自成看著眾人,“其實打仗說起來也簡單,就是比誰失誤少。冠軍侯那種名將幾百年都不見得會出一個。”

  張能有所思的點點頭,“大統領所言甚是。”

  此時天色已不早。

  李自成總結道:“這次簡單講了講官兵一致,大夥回去好好琢磨琢磨。給你們的書上都寫的明明白白。還有,將領想打勝仗,很重要的一點是指揮才能。咱們人手富裕後要在軍裏辦個講武堂,一邊學兵書一邊打實戰。”

  隨後,李自成又單獨找張能詳談了一番,再讓他當夜回轉本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