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我願守土複開疆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0-24 00:22      字數:4838
  邢秀娘沒有離開,不羞不臊的住下了,算她撿回一條小命。

  李自成也就不客氣了,有個秘書挺好。

  (此處略去六百六十六字)

  高一功仍然沒放棄推銷自家姐姐,天天琢磨著怎麽趕跑邢秀娘。

  高寡婦做事挺幹練,但模樣一般,李自成對她沒啥興趣。

  至於韓金兒,當花瓶外一無是處。老李也不好拔矛走人,給她開了個小作坊,弄點香皂雪花膏管狀口紅等等小玩意兒。

  九月中,小股“流賊”過境,李自成又帶民壯入衛縣城。

  “流賊”剛走,官軍緊隨而至。

  知縣老爺要哭窮,城裏一個小戶人家就被官軍鎖拿了,硬說他家通賊,還要再抓餘黨。

  王象兌隻得籌措了三百兩銀子奉上。

  “好消息”也有。

  巨寇王嘉胤在府穀抵擋不住,馬上要往山西流竄。周邊可以喘口氣了。

  然而僅僅半個月後,米脂西麵三百裏的神一元、神一魁兄弟又起事了。

  倆人曾為甘肅兵。

  去年底,皇太極兵臨城下,甘肅巡撫梅之煥奉詔帶兵入衛。

  他正要出發,蒙韃子來找麻煩。梅之煥隻得先打了兩仗後再行東進。

  然後,在崇禎三年正月,甘肅巡撫梅之煥和甘鎮總兵楊嘉漠統領的軍隊,走到安定縣(定西)時發生嘩變。

  原因是入衛行程遙遠,卻並沒有發給安家糧。加上統兵官員迫於朝廷嚴旨,一個勁地催促士兵們快走,“幾日人馬俱倒”。

  於是一部分人奪取了營中糧餉,“介馬西馳”,自行返回駐地。

  梅之煥隻好又調頭返回去平亂。

  蘭州安定後,梅之煥再次東進勤王。

  到二月初四,已行二千五百多裏。忽接督府傳來諭旨,說韃子已退,各鎮兵退還原駐地。

  那就回家吧。

  結果他快回到原駐地時,諭旨又來了。又說是韃子並未退去,各鎮兵繼續赴京入衛。

  與此同時,上萬蒙韃又來犯邊。

  梅之煥憂悸叢生,進退維穀。

  那也隻得先顧眼前急,再打了一仗將蒙韃趕去賀蘭山外。

  後患稍定,勤王事急。

  來來回回總共跋涉了六千多裏路,梅之煥終於帶領疲憊不堪的甘肅兵到達京師。

  這時已經到了五月份。

  簡直混賬!人家保定兵可以按時抵達,為什麽你甘肅兵現在才到?

  崇禎大怒:“奪職!回籍聽勘!”

  梅之煥黯然離去。

  當然,英明神武的崇禎皇帝不會忘記他。

  十一年後,正當大明喪師失地,行將傾覆之際,朱由檢下聖旨表彰梅之煥——

  “這甘鎮大捷,內外文武有功各官委宜敘齎,原任巡撫梅之煥賞銀三十兩,絲二表裏,蔭一子入監讀書。”

  天爺啊!十一年了,你終於想起梅之煥的功勞了。

  這真是皇恩浩蕩!

  崇禎夠意思吧?

  再舉個例子,狀元黃士俊官至禮部尚書,入內閣行相事。老漢借病辭職時,崇禎知他為官清廉,積蓄不多,便特意撥給他路費。

  然後,清廉老漢回家就蓋了座園子——廣東四大名園“清暉園”前身。

  別說廣東名園了,中國四大名園除了倆清朝皇家園林,剩下倆都是明朝退休幹部開始修的。如果不是明末毀了很多,入清後又衰敗了不少,估計至少能變成“十大名園”。

  跑題了,後話暫且不提。

  你說領頭的梅之煥都這待遇,下麵小兵能落著好?

  神家兄弟一琢磨,又要番戍遼東?上年去的老鄉沒一個活著回來,這還幹個求啊,跑吧!

  “邊兵生於塞上,舍從軍別無事事。父兄子弟死者陣亡,生者補伍。衝鋒陷陣,常懸帶血之刀,臥雪眠霜,半作沙場之骨。

  延西一帶,極目黃沙比之中東二路更苦。地本不毛,不產一物。頻年抗旱,粟貴如珠。”

  神一元、神一魁回到老家又沒飯吃,那就反了吧!

  兄弟倆聚眾三千,首先攻破了新安邊營,鬧騰起來了。

  神一元離得遠,田賦攤派近在眼前。

  淋尖、踢斛的高手們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

  米脂縣秋糧六千七十三石,草一萬二千九束,農桑絹六十八匹一丈三尺,商稅五兩三錢一分……

  王象兌抱拳拱手,“各位裏長,老夫全靠你們了。”

  靠山山倒,靠水水幹。

  靠裏長,你等著去吧。

  看著裏長們都耷拉著腦袋,王象兌知道他們不會盡力辦差。

  門神老了——不捉鬼。

  何況又是大旱之年。

  隻能盡人事聽天命,收上來多少算多少。

  王象兌已經打申請回鄉養老了,不想折騰。若是遇到國之棟梁,那就——

  “故一當催征之期,新舊並出,差役四馳,杻係枷鎖,載於道路;鞭笞拶打,叫徹堂皇。”

  “(臨潼縣)催科過嚴,每比較日,什排浴溫泉,泉水為赤。”

  “予嚐過恩縣,見乙榜令催比錢糧,血流盈階,可歎!”

  ……

  西山茆上那幾十畝地收成不錯,畢竟有幾百壯丁挑擔澆水,精心伺候,而且綠肥充足。

  小麥畝產高達一百四十斤,高粱二百斤,燕麥也有一百多斤。①有大佬用50年代小麥品種做過實驗,保證足量灌溉和無病蟲害的條件下,畝產也隻300斤。合明斤也就兩百多。

  如果按兩年三熟算,平均畝產穩穩超過一石。李自成已經比較滿意了,人家衍聖公孔家的小麥畝產也就一百六七十斤。人家那田多好啊。②明代各省田畝大小不統一,省裏各縣也不統一,有大有小,多的能相差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有三四畝折一畝的大畝製,不細說了。

  山溝裏的普通人家就不行了,天旱,收個幾十斤甚至連種子本錢都收不回來的大有人在。

  收成歸收成,給老爺納稅先緩一緩。

  李自成從縣城回來後先派人去跟神一元搭關係。

  神部裏麵多邊軍和蒙古人,驍勇善戰,跟他混個眼熟後好挖牆腳。

  隔天李自成帶著幾個可靠人勘察地形,分散選址挖了幾口窯洞。

  銀子堆積花不完也是麻煩,幫雙泉裏百姓折銀繳稅後剩下的還多。留用二十萬,窖藏二十萬。

  九月底,馮起龍鄉試完畢,得中舉人。他從府城回來後備了重禮,獨自上常峁墕“訪仙”。

  “大仙”當然不在,馮起龍賴著不走等了三天。李自敬眼看推脫不開,隻好上西山茆報信。

  李自成琢磨了下,然後跑來跟他一會。

  馮起龍想讓李神仙算算“貴人”在東西南北何方何處,姓甚名誰。

  李自成神叨叨:“你可知泄露天機是什麽下場?”

  馮起龍立馬跪倒,“總是凡夫俗子痰迷心竅,今次把家當典賣一空,隻求神仙大發慈悲,明示一二。”

  李自成鄭重道:“馮老兄啊,非是某不肯說。你要明白,聽了隻言片語就會沾上因果,此後隻能進不能退,否則暴斃當場!”

  “……”馮起龍嚇出滿頭冷汗。

  沉思片刻,他一咬牙,伏地磕頭,“望大仙指點迷津。”

  “哈哈哈……”

  李自成大笑幾聲,馮起龍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他伏地再拜,“恭請大仙指點迷津。”

  李自成起身,原地繞了兩圈,開口道:“你……跟著我吧!”

  馮起龍迷迷糊糊的就跟到了西山茆。

  旌旗招展,喊殺陣陣。

  一隊拉弓拔刀平舉長矛推進;

  二隊跪地結密集長矛防禦陣;

  三隊、四隊練的是整合、分散;

  五隊麵前有一排“鐵甲人”,小兵們正賣力實戰打靶。

  遠處更有騎兵猛衝稻草人方陣。

  ……

  “舉人老爺,看到這些沒?你還有最後一次選擇機會,是追隨我起兵造反,還是去當教諭?”

  “造……反……”馮起龍渾身打顫,麵無人色。

  李自成淡淡一笑,“我的本事你清楚,不必多說。十年後,你最少是六部尚書之一。”

  “尚……書……”馮起龍舔了下嘴唇,腦子裏翻江倒海。

  “給你三天時間,好好考慮一下。”

  強扭的瓜不甜,女人還能解渴,男人沒求用,李自成沒必要脅迫他。

  當然,也不會真給他三天時間。

  掐著表計時,馮起龍在最後一刻大徹大悟。

  他小跑過來跪地磕頭:“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頷首,“孺子可教!做個從龍之臣,光宗耀祖。”

  ……

  十月初五,李自敬跑來通消息。

  有幾個後生尋到了常峁墕,為首的叫李友,特來感謝裏長沒讓他老娘餓死。

  “原來是他?”

  李自成略一琢磨,心裏有數了。

  李友早前在秀才家為傭,跟李自成相熟。②順治三年與田見秀同死。

  他去年就投了“流賊”,拚殺多時也混成了小頭目。王二投降後他又輾轉跟了點燈子趙勝。

  李自成立即尋到李友家,結果那後生已經不在了。

  無所謂,反正遲早能收服他。

  轉眼就是十一月。

  李自成的兵力已經有八百出頭,馬匹軍械等全齊活。馬騾驢比人還多。

  萬事俱備!

  西山茆容不下這麽多兵馬,革命軍已經在不遠處的羊臥山立了新寨。

  將來大軍轉戰四方,米脂也要有人守著。高一功比較合適,讓他留在羊臥山。也省的聽他天天嘮叨推銷親姐。

  十二月,增派遼餉的詔令如期傳來。

  老實說,遼餉並不高。這次畝增三厘,也就幾個銅板。一年上交兩個饅頭負擔重麽?

  兵部尚書梁廷棟:“今日閭左(窮人)雖窮,然不窮於遼餉。一歲之中,陰為加派者不知其數。如朝覲考滿、行取推升,少者費五六千金。合海內計之,國家選一番守令,天下加派數百萬。巡撫查盤緝訪,饋遺謝薦,多者至二三萬金。合海內計之,國家遣一番巡方,天下加派百餘萬。”

  老百姓窮在官府亂收錢。

  李自成早前已經鐵口直斷要加派遼餉,所以毫無疑問,他在縣裏又收獲了李振聲等人的崇拜。

  老李又試著談到義軍反抗暴政,腐儒們卻大加痛斥“流賊”。

  屁股不同,話不投機半句多。

  李自成卸了班頭差事,原本想交給張成,可那後生非要跟著闖蕩天下。最後扶張禮上位。

  裏長也不當了,讓給看家的袁宗道兼職。他明麵上還是米脂民團總辦。

  李自成扯謊找了個守備的差事,要去遼東殺韃。王象兌挽留不住隻能作罷。

  如今的米脂不再是當初蓋虎猖狂的時候了。

  李自成哪怕一兵一卒都不帶,大搖大擺就能走進縣衙穩坐大堂。

  半年多來大把銀子撒下去,就沒有買不通的人。

  除了知縣老爺可能會悄麽嘀咕兩句,無人敢作聲。

  ……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

  米脂建城數百年來就沒像今年這麽紅火過。

  城裏大街小巷燈籠掛滿,家家戶戶看著從天而降的百斤年禮喜出望外。

  趙得勝趙老爺真是活菩薩!

  除夕,城外南河灘上一字排開十座高達三丈的旺火堆,更有無數蒲城來的精品煙花綻放。

  一丈五高花樁,四圍下山棚熱鬧。

  最高處一隻仙鶴,口裏銜著一封丹書,乃是一枝起火,起去萃律律一道寒光,直鑽透鬥牛邊。

  然後正當中一個西瓜炮迸開,四下裏人物皆著,觱剝剝萬個轟雷皆燎徹。

  彩蓮舫、賽月明,一個趕一個,猶如金燈衝散碧天星;紫葡萄,萬架千株,好似驪珠倒掛水晶簾。

  霸王鞭,到處響亮;地老鼠,串繞人衣。

  瓊盞玉台,端的旋轉得好看;銀蛾金彈,施逞巧妙難移。

  八仙捧壽,名顯精彩;七聖降妖,通身是火。

  黃煙兒,綠煙兒,氤氳籠罩萬堆霞;緊吐蓮,慢吐蓮,燦爛爭開十段錦。

  一丈菊與大煙蘭相對,火梨花共落地桃爭春。

  貨郎擔兒,上下光焰齊明;鮑老車兒,首尾迸得粉碎。

  五鬼鬧判,焦頭爛額見猙獰;十麵埋伏,馬到人馳無勝負……

  李自成掏三萬銀子讓米脂人過了個終身難忘的年。

  ……

  西山茆上同樣燈火通明,充滿歡聲笑語。

  羊肉餡餃子管飽,放開了吃。

  李滿天帶著二十幾個男女老少首先奏響《春節序曲》。

  李自成抓著酒瓶指揮數十人的軍官團齊聲高唱:

  “春來了春來了,大地冰融雪消了。

  春色點點,春絲條條,綠在枝頭,綠在山坳,萬裏神州。

  綠在山坳,萬裏神州,湧春潮!

  塞外風吹駱駝草,嶺南魚打野芭蕉。”

  東海冷暖催漁歌,西疆楊柳搖絲道。

  城裏燈火綻新花,田野放飛春耕謠。

  咚嗆咚嗆,氣不嚨咚嗆咚嗆,我的祖國處處春光好,春光好!

  你說春來早啊,喜鵲喳喳叫……”

  滿山頭喝彩聲不斷。

  接下來——

  穀可成帶著一隊橫山老腰鼓跳騰的塵土飛揚;

  劉宗敏的《好漢歌》大氣滂沱;

  李自甲的酸曲《姐夫戲小姨》撓人心扉;

  劉芳亮和袁宗第耍了一陣刀槍棍棒加拳腳,背景樂是《醉打蔣門神》;

  李過開唱《刀劍如夢》,倆幹兒子配樂,一拉二胡,一吹嗩呐;

  劉月娥和李滿天來了個二人轉《小拜年》;

  馮起龍攜夫人對唱《新鞋子舊鞋子》;

  邢秀娘戎裝披掛,跟李自成合演了段《花木蘭.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戲罷之後,台下紛紛起哄再來一個。

  邢秀娘使出十分本事,一曲妲己版《牽絲戲》奉上:

  “……風雪依稀秋白發尾

  秋波橫黛輕觸你眼眉

  假如你舍一滴淚

  假如老去我能陪

  煙波裏成灰,也去得完美……”

  邢秀娘眼波流轉,體態婀娜,媚音撫心醉。

  台下高一功暗罵:大膽妖孽!吃俺一棒!

  唐僧聽完都不想取經了,要炕上躺一躺才能緩過來——

  “妖精!不用你抓,貧僧自投羅網。今晚夜宿盤絲洞,佛祖來了都不好使。”

  李自成一看眾人醜態,這不行啊,色是刮骨鋼刀,要趕緊拉回來。

  他拔劍高舉:

  “狼煙起江山北望……”

  一傳十十傳百,繼而全軍齊唱。

  歌聲飄過山巒溝茆,響徹雲霄——

  “……我願守土複開疆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

  來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