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精忠報國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0-24 00:22      字數:3156
  李滿天蹲在山梁上掰著手指頭一天一天煎熬著。

  第七日傍晚,李自成滿載而歸。

  李滿天謔的站起,急忙跑到窯洞前興奮招呼道:“孩兒們,快來奏樂!”

  “來了來了……”

  男女一陣歡呼。

  高桂英抓著破布條胡亂揮舞。

  李滿天接過嗩呐,賣力吹起新學的歡快調子——

  一曲《豬八戒背媳婦》獻給回歸將士。

  車隊上了半山腰,民壯和前驛卒們卸下多餘糧食。李自成又細細叮囑了他們一番,便打發走了。

  李滿天、劉月娥、高桂英帶幾個娃忙乎著張羅吃喝。

  李自成看著風塵仆仆的幾員大將,有些不好意思道:“兄弟們!前頭有句話忘跟你們交待了。”

  劉宗敏嚷嚷道:“還交待啥?正經的先放翻一頭羊吃了再說。”

  李自成點點頭,“也罷,吃了再說。”

  小羊肉嫩的很,一點膻味沒有,那個香。

  吃飽喝足,眾人在炕頭上圍坐一圈。

  李自成清了清嗓子,“兄弟們,幹買賣前忘了一茬。你們聽好了,咱革命軍不發軍餉。”

  幾人大眼瞪小眼,一時沒聽明白。

  “你們看,我是這麽想的……”

  將來拉起隊伍後,前麵幾年肯定是要到處流竄打遊擊。甚至可能遊而不擊。

  革命軍既然沒有穩定的錢糧來源,那事先就不好許諾什麽。不然就跟欠餉的官軍一樣了。

  所以,幹脆不給大頭兵發餉了。

  劉宗敏眨眨眼,“大哥,你這是幾個意思啊?讓兄弟們賣命,然後一切繳獲要歸公,然後還不發餉?小弟沒聽錯吧?”

  李自成尷尬一笑,“也不是完全不發。繳獲匯總後二八開,二分按勞分配,八分歸公用。大夥平日吃喝拉撒,還有刀槍弓矢、衣服鞋襪等等,這些大開銷全走公賬。

  咱們以後施行供給製,有飯同吃,沒飯大家就一起餓著。”

  這樣還行,眾人鬆了口氣。

  穀可成笑道:“大哥原來是這麽個意思。能分兩成已經很不少了。”

  “咱們還有四萬多兩銀子,湊個整,兩成就是……就是……”李自甲掰著手指頭算不清。

  “兩成就是八千兩。”

  袁宗第也開始計算自己能落多少好處了。

  田見秀搓著手提議,“糧食咱就不分了吧?不好帶。”

  李自甲和高一功連忙點頭,“對對對,還是折成銀子好。”

  “……”李自成歎息。

  唉,指望他們能有革命覺悟還不如看母豬爬樹。

  現在人少還好說,以後成千上萬的兵,每人能分幾個銅板?

  不過將來的隊伍以饑民為主,給口飯吃就能跟著走。弊端是凝聚力不強。隻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眼瞅著大夥交頭接耳算計起來,李過有意見了。

  他敲了敲桌子,“瞧你們這點出息!那塊金牌你們沒看過?花馬劍出世你們不清楚?咱們跟著大哥以後都要封王拜相,這點銀子算個求啊!”

  劉宗敏一拍大腿,“對啊!把這茬忘得一幹二淨。咱不是土匪山大王,咱是革命軍,要打到京城奪老朱家鳥位。”

  李自成也一拍大腿,“哎呀!差點又忘了。”

  眾人被唬了一跳,心說你可別再瞎折騰了,瓜分兩成繳獲我們挺滿意。

  “說起封王拜相,你們這幫泥腿子認識幾個字啊?明天開始,都給我滾去上學念書!”

  “啊……”

  眾大將哀嚎一聲,栽倒在炕頭。

  ……

  眨眼就到了五月份。

  眾大將把隊列和單兵技戰術練的差不多了,接下來重點教他們軍號旗語地圖排兵布陣等等,日子過得充實。

  製式軍裝也做出來幾身。

  由內而外一整套。

  帽子麻煩點,因為男人也留長發束發髻,隻能選範陽笠。

  鞋襪、褲頭、背心、皮帶、秋衣褲沒什麽好說的。

  外套和褲子參考了經典款的兩種六五式,算合二為一。

  奇裝異服的問題用不著擔心。

  白送一身衣服是恩賜,他們高興都來不及,多穿幾天也就習慣了。普通老百姓可沒讀書人那麽多臭毛病。短褂還省布料。

  何況初期也隻給軍官和精銳配發,雜兵沒份。

  傳統軍服以後可以當做禮服。

  還有旗幟。鐮斧旗寓意雖好,但真要打出來恐遭天譴。同理,士農工商緊密團結在皇帝周圍也麻煩。先偷悄悄弄著吧!

  五月十日,李自成親手造出一杆前膛燧發槍。

  如果給它拉好膛線,換個彈頭,配上刺刀,那麽這槍在原曆史線兩百年後的一鴉戰爭中也算主力裝備。

  火帽槍就算了,李自成累死也造不出多少。底火難搞,辛辛苦苦教幾個學徒出來,可能讓他們單幹的第二天就被炸飛了。

  再說後膛槍短時間內性價比有限。

  其實不講成本的話,造火炮比造火槍更簡單,而且火炮更實用。古典方陣在火炮麵前謝幕,畢竟一炮就是一個血胡同。

  隻是現在條件不成熟,年底前弄一門出來用於練兵就行,大規模列裝往後稍稍吧。

  十五日,城裏來消息,韓金兒又要尋李自成。上次就沒見她,這回老李奪了錢糧,不爭氣的想要進城了。

  高一功以擔心安危為由,要一路護送大哥。

  “你快算了吧,拚音都學好了?別跟著瞎扯淡,我是去辦正事。”

  李自成急忙開溜。

  在城裏鬼混兩日,高一功來報湯若望送信至。李自成急忙趕回常峁墕。

  老湯派人送來三個單筒望遠鏡,五塊懷表,還有幾本經書。書直接扔茅廁當草紙。

  說個插曲。唐朝時阿拉博人蘇萊曼來逛了一圈,然後回去寫書說:中國人不講衛生,便後不用水洗,而是用紙擦。

  水洗貌似確實比紙擦好,但要用手,膈應啊,那還是算了。

  ……

  老西兒沈本升在榆林開了當鋪,雙方已經做完了第一筆交易。價值四千多兩銀子。李自成特意交待他不能在陝北銷贓。

  近來各家農民軍也沒閑著,肆虐各地。

  大大小小能叫上名號的就有十幾部,有眾數千到上萬不等。

  其中留在陝西的要數王嘉胤部最強。二月時他還大掠延安慶陽一帶。

  三邊總督楊鶴被弄得心力憔悴。

  其實老楊也算能臣,當初巡按貴州時頗有建樹;楊鎬的四路遼東軍戰敗,他還推薦了熊廷弼等人。

  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去年上任前,崇禎問他治理方略。

  楊鶴答:“清慎自持,撫恤將士而已。”

  拿什麽撫恤?皇帝又不給錢。

  陝西三邊近幾年來,光是應發的京運銀就拖欠了四百多萬兩。民運銀因為年成不好,也拖欠了近一百萬兩。如果從萬曆三十八年算起,京運銀的積欠達九百萬兩。

  楊鶴剛上任不久,三邊精兵又去入衛京師了。他不得已先提拔督糧參政洪承疇領兵抵流賊,再起廢將杜文煥出來任職。

  可是要錢沒錢要兵沒兵要糧沒糧,外麵還要防蒙古入侵,楊鶴能怎麽辦?

  所以他麵對流寇隻能以撫為主。

  二月時招撫了首義民軍王二大部,以及小紅狼、一丈青、掠地虎、混江龍等大小流寇。

  招撫的幾萬人要吃要喝,可楊鶴啥都拿不出來,隻能勉力維持局麵。

  隔壁山西又以“防寇”為名將黃河沿岸戒嚴,禁止把糧食賣往陝西。

  糧運中斷,陝北鬥米漲到七錢銀子,比平常年景暴增七八倍。讓本就受災的陝北雪上加霜。①

  李自成身為雙泉裏裏長,又自號是義軍,於公於私都要照顧下百姓。讓他們吃飽不可能,餓不死就行。

  春去夏來。

  六月份,農民軍王嘉胤部又要北上。

  燕子賓已經溜了,米脂新任縣令是王象兌。②

  王老漢曾在山東做訓導,時白蓮教起事,他輔助知州守城,頗有功勞。

  這次米脂提前收到了流賊消息。王象兌通知各裏長,讓他們征發民壯入衛。

  李自成帶了一百人進城。

  用不著擔心安危,反正王嘉胤不會攻打米脂。因為在七八天後他就會跑到榆林附近,連續拿下木瓜堡,黃甫營、清水堡以及府穀縣。

  所以李自成這一趟有驚無險。

  可別人不清楚啊,城裏居民紛紛逃亡,跑了大半。

  老百姓有經驗,小亂進城,大亂下鄉。

  小亂是騷擾鄉下,躲城裏安全;大亂是攻縣破府,藏村裏更穩。

  米脂這種小縣經不起攻打。

  王象兌在縣衙召見了五位裏長,連撫慰帶敲打,安穩人心。

  李自成為了免於跪拜,詐稱雙腿摔斷了還沒好利索,是讓劉宗敏等人抬進去的。

  王知縣果然大受感動,離座上前親切慰問,還號召其他三位裏長向李自成學習。

  由於捕快班頭舉家逃竄不知所蹤,知縣老爺當即委任李自成為新班頭。

  令王象兌做出這個決定還有個原因,其他四家征來的“民壯”實在看不過眼。

  饑民充數也就罷了,孩子、婦女還有六七十歲的老漢算怎麽回事?

  相比之下,李自成帶來的一百人可稱是真正的民壯。

  如此精忠報國之輩必須重用。

  可是李自成哪有空陪他玩耍,堅辭不就。

  王老爺放下身段,使出“三顧茅廬”之計。

  李自成實在推脫不開,隻能勉強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