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問兵謀略,道法自然
作者:巽虎      更新:2021-10-19 01:18      字數:2703
  上官飛羽心下釋然,走出了蒼翠的竹林,來到了一個碧綠的湖岸前,看著一對對羽毛鮮豔的水鳥,在水麵上形影不離的展翅飛翔。

  他們忽而躍入水中,引頸擊水,忽而互相追逐,歡快的戲水。玩兒夠了會歡叫著爬上岸來,輕盈的抖落身上的滾滾水珠。互相用彩色的鳥喙,為對方精心的梳理錦繡般的華麗羽毛。

  上官飛羽感覺這畫麵感很美,他靜靜的坐在岸邊,湖麵灑上一層金色的陽光,四周綠草如茵,風景如畫,陣陣山風吹來,空氣清新甘美,一派幽雅恬靜的大好風光,令人心曠神怡,留戀忘返。

  湖麵泛起陣陣漣漪,正是上官飛羽用石子打起的,這一幅畫麵,讓他的小臉上浮出燦爛的笑容。

  戰亂的年代,外麵有的隻是殺機,爾虞我詐,刀光影下,血流成河,山上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美好,的確幽苦至極,但相比外麵身處戰亂間食不飽腹的人民,在這裏,除了無人知曉,也沒什麽不好的。

  他失去了從前的記憶,這些年來一直被人叫做小鬼,可這不是他的真名,他有時候會努力的回想,可是除了腦海傳來的疼痛,和幾張極現模糊的麵孔浮出腦海,便一無所有。十四歲的他,對於山外麵的世界是怎麽樣的,他很想去看一看。

  見他脫下上衣,露出小麥膚色的膀子,撲通一聲水花濺起,撲落水中,那湖水能淹及他的腰身,見他在湖中開心的遊來遊去……

  太陽又一天悄然落下,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庭院之內,微風吹動,花草隨意擺動,香氣撲鼻,隻感心神舒暢。一襲青衫的少年跪在蒲團上,司馬長攖坐在案前,少年正進行著他每天必有的課程,便是他先生對他思想上的教誨。

  “小鬼,我們雖置身於世俗之外,但人不可陷於無知。宇宙奧妙,天地之大,縱不是我等凡人所能了解。唯有從書中獲取知識,增長你我見識,方可以觀天下之大。在學習今天的新知識上,先生昨日教給你的知識,你可是記下了?”司馬長攖望著少年不緊不慢的問道。

  上官飛羽尤為恭敬的對著坐於案前的司馬長攖,起手一禮,如今再無當年的膽怯,說道:“學生都記下了,請先生提問。”

  司馬長攖看著少年胸有成竹,他麵無表情的問道:“君主怎樣可以收攬人才,使他們為國效力呢?”

  上官飛羽不緊不慢的答道:“回先生,釣絲細微,魚餌可見,小魚就會上鉤;釣絲適中,魚餌味香,中等大小的魚就會上鉤;釣絲粗長,魚餌豐盛,大魚就會上鉤。魚要貪吃香餌,就會被釣絲牽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祿,就會服從君主任使。”

  “所以用香餌釣魚,魚便可供烹食;用爵祿網羅人才,人才就能盡為所用;以家為基礎取國,國就能被據為己有;以國為基礎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土地廣大,國祚綿長,它所積聚起來的東西,最終必將煙消雲散;默默無聞,不動聲色地暗中準備,它的光芒必將普照四方。聖人的德化,就在於獨創地、潛移默化地收攬人心。聖人所思慮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種爭取人心的辦法。”

  司馬長攖對於少年的作答,沒有任何喜悅,依是一臉的嚴肅之情,繼續問道:“如何能更好地選出各項人才,將他委以重任呢?”

  上官飛羽答道:“使他富裕,看他是否逾越禮法;使他尊貴,看他是否驕橫淩人;付與他重任,看他能否忠實地去完成;委派他去處理棘手問題,看他是否隱瞞欺騙;使他身臨危機?看他是否能臨危不懼;使他處理複雜工作,看他能否應變隨如。富裕而不逾越禮法的,是仁愛的人;身居高官而不驕傲的,是正義的人;肩負重任而能不折不扣完成的,是忠實的人;處理棘手問題而能不隱瞞欺騙的,是誠信的人;身處危難而不害怕的,是勇敢的人;處理複雜事務能應變裕如的,是足智多謀的人。”

  司馬長攖對於上官飛羽的作答微微點頭,繼續問道:“文王問太公該製定什麽辦法才能使天下歸心呢?”

  “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獨占天下利益的,就會失掉天下。天有四時,地有財富,能和人們共同享用的,就是仁愛。仁愛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

  “免除人們的死亡,解決人們的苦難,消除人們的禍患,解救人們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和人們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的,就是道義。道義所在,天下之人就會爭相歸附。人們無不厭惡死亡而樂於生存,歡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為天下人謀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上官飛羽答道。

  司馬長攖見少年沒有辜負他一番的用心教導,漠然開口道:“謙受益,滿招損,永遠也不要覺得自己很厲害,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先生我還是先前那番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今天我們了解道家另外一位聖人,莊子。”

  見到先生鄭重其事的說道,讓得上官飛羽肅然起敬,對於這些古今人物,他是非常的欽佩,其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便是老子,莊子,其二人思想博大,遠非常人所能相及,先前司馬長攖已經給他講了“老子”。

  老子曾擔任東周王室的柱下史。相傳,東周末年,老子歸隱,在途經函穀關時遇到守關的長官尹喜,尹喜向老子問道,老子遂留下這5000餘字的道德經。分為上篇《德經》,下篇《道經》,後改為上篇《道經》,下篇《德經》。

  道德經雖隻有5000餘字,可卻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老子用“道”來闡述宇宙萬物,將道看作萬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虛至無,卻是萬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世間所有事物都要遵循於道,天地萬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運動不止,我們可以通過道德運轉跡象,來感受它的存在。例如一個國家的興亡,一個智者的為人處事,這其中便參雜著道的玄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的道是運轉不息,無所不包,周而複始的,對於任何事物來說,凡事都有陰陽兩麵,且陰陽可相互轉化,比如“物極必反”,“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得到者才能生存。

  在修身養性方麵,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要求人盡其所能到,放寬心胸,如大道一般多羅萬象,注而不滿,酌而不竭。同時老子有提醒人不要沉溺感官享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過度的歡娛會極大的危害人的身心。

  老子的理論不隻能養一己之身,還能養一國之民,在政治上每每朝代初定,統治者便會起倡無為而治,減輕賦稅,休養生息,因為一場大戰下來已經傷害了國家的根本了,要從中恢複元氣。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以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等民本思想又不知給了多少治世者以警示,要他們體恤民生,取法天道,寬待百姓,無私無欲。

  上官飛羽對於先生所講內容,上官飛羽從未感到厭煩,因為的確很有意思,此刻聚精會神看著先生徐徐道來:

  “莊子出生於宋國蒙,是宋國公室的後代,莊子學問淵博,遊曆過很多國家。先生先給你講一個關於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