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債券疑雲
作者:楊字母      更新:2021-11-01 03:03      字數:2233
  經過初期的艱難困苦,東部小聯盟建立起自己的信譽與威嚴,風河流域的部落都清楚地知道北糜子的政策與承諾,很多部落都選擇加入。

  小聯盟依舊以墾荒、種樹、建立居住點為主要目的,不怎麽種地。雖然聯盟內的部落都有自己的領地,但莊稼地種的都是草,暫時留給了牛群、鹿群、鼠兔。鬆果、石英、狼牙從勇於進取的青年人變成了成熟的壯年人,也成為東部小聯盟當之無愧的領袖。第一批本地祭司、巫醫、管理官員、軍官已經出師,所有跡象都顯示,東部的發展將會進入牛車道。

  當格雷特河穀的人口快達到一百萬的時候,為了控製人口,不再開發剩餘的土地。聯盟每年都會將多出的人口組建成新的部落,輸送到東部小聯盟。這樣,東部聯盟就形成了三股勢力,北糜子,村裏人,本地人。本地部落之間沒有什麽淵源,也不團結;加入聯盟後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它兩大勢力的影響,也逐漸團結起來形成一方大勢力。隨著第一批高級人才進入小聯盟各體係,本地勢力已經成為人數最多的第一大勢力。不過,格雷特河穀的移民部落越來越多,始終在中、上層保持著壓製。

  華樹與玉石的年紀不小了,雖然不怎麽管事整天保養,身體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自從修建東部大道,開啟北糜子集市,推出東進計劃,整個聯盟發展的都很順利。到現在為止,集市已經平靜了很多年,沒有什麽大的起伏。

  過去曾經幾次出現市場缺少玉米板的情況,集市的交易變得困難。東出計劃推出後,聯盟不再屯集玉米板,緩解了這種局麵。現在,又出現了這種情況,而且越來越嚴重。聯盟花了大量的人力調查,發現原因是私人部門屯集了大量的玉米板,華樹與玉石不得不找到墨鏡想辦法,解決這個困局。

  大作坊已經屯集了足夠多的玉米,再增加庫存沒有任何現實的意義;根據當初定的規矩,玉米板必須與庫存對應,不能超額發行,避免出現兌付危機。墨鏡果斷表示沒有辦法,不是沒有,而是不願意最先提出;玉石雖然憂慮,畢竟不是分內的事,也不願意提及某些辦法。華樹被逼無奈,隻好提出自己的辦法:

  “能不能憑空發行玉米板,解決集市的流動性危機?我們控製發行量,保證外來客商有足夠的玉米板流通就可以,他們不會帶走玉米板。”

  也隻能是這個辦法,治標卻不治本。三個人大概估計出每次集市需要的玉米板,以聯盟政府的名義投入。墨鏡很認真,三人簽字畫押,華樹簽了一張大大的借據,從大作坊借到一筆玉米板,通過政府采購投入市場。過了一段時間後,集市又出現同樣的流動性問題,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華樹繼續借玉米板。

  幾次操作後,墨鏡不願意幹了,所有的後果都由大作坊與聯盟政府承擔,風險太大,這顯然不是正確的辦法。逼不得已,墨鏡提出一個辦法,聯盟政府成立一家東部大平原開發公司,每年投入東部的玉米板注入這家公司,以公司的名義購入東部那些沒有產出的防護林、沼澤地。公司每年發行債券,給出足夠高的利息,吸收大、小商戶手裏的玉米板。債券吸收的玉米板與政府盈餘的玉米板全部投入東部,如果東部開發用不完,那再找個花錢的項目。

  華樹與玉石明白了操作流程,不由得破口大罵,我不缺玉米板還要支付利息發行債券,這是什麽道理?總是想不通其中的道理,但確實是解決困局的辦法。

  這債券是新鮮事,免不了要明裏暗裏宣傳,還不能說明原因,隻能說聯盟要加大力度開發東部平原。經過北糜子人的腦補,聯盟借債的原因形成了無數的大理由,總之這是天大的好事,對個人好,對聯盟好,對東部小聯盟也好。

  東部小聯盟也苦惱,以前是玉米板不夠用,現在是多的花不出去,怎麽辦?每年能夠吸收的人就那麽多,隻能將所有開發出來的土地全部撂荒讓給野牛、野鹿,所有人員全部去開荒,還是花不完。

  經過幾年的債券運作,聯盟首先抹平了開給大作坊的借據;這是三個人的責任,現在都心安了。至於以後東部平原開發公司會發展成什麽怪物,那是繼任者該去考慮的問題。

  華樹、玉石注意到東部小聯盟形成的三個小集團,現在的競爭還算良性,有利於東部發展,兩個人也不想解決,同樣要留給繼任者。聯盟債券發行後,市場果然變的平靜,漲了幾年的物價逐漸回歸,沒有出現大的波動。以前經常到政府遊說的說客也不見了蹤影。

  聯盟大商人屯集了大量玉米板花不出去,讓他們自己到陌生的外族部落去開拓又沒人敢去,於是很多奇葩的招數被想出來。比較靠譜的被公認的方法就是買地,買聯盟的地或者讓各部落的土地自由流通。聽了幾次這種言論後,華樹告訴說客,到各個小部落走走,聽聽各位酋長的意見。據說去問的說客都被打出部落。現在有了債券這個渠道,聯盟高官的耳根子都清靜了很多。

  最近幾年,集市的交易額緩慢萎縮,這是什麽情況?聯盟派人去了解情況。了解到的原因是,聯盟很多門類的產品銷量下滑;而下滑的原因是外麵的部落采購量下降,而采購量下降是因為有了替代物。這是直接導致集市不再增長的原因,也同樣是逐步萎縮的原因。

  華樹通告了墨鏡與玉石,兩個人的意見都是不去理會,不去解決,等繼任。集市萎縮預示著聯盟、私人部門的收入減少,不需要發放那麽多債券,對聯盟來講不算事壞事。最終被折騰的還是東部小聯盟,攤子已經鋪開,怎麽又要收縮呢?隻能又開始種地,還不能鋪得太開,隻能慢慢增加。種地的人多了,工程進度自然放緩,而普通人看到的是聯盟借錢借的少了。當然,總量還是在增加,隻是每年的增量減少。

  政府除了借新還舊,額外的新債終於不再發行,整個集市達到一個新的平衡。聯盟鬆了口氣,經過官員分析,這是聯盟私人部門每年賺的錢都會花掉,集市的利益全部被政府的稅收吸收。雖然債券壓力減小,但總覺得哪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