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修路
作者:楊字母      更新:2021-10-15 12:59      字數:2209
  墨鏡權衡利弊後提出一個建議:

  “大宗低價貨物暫時不可能脫離大作坊獨立發展,沒有足夠的批量肯定會虧損。還是發展一些精致、高檔的日用品比較好,其它的飲食、娛樂自然會隨著北糜子廣場而繁榮,不用我們去操心。大工坊可以對外賣設備、賣零部件,甚至賣製作技術,這樣操作就可能發展出與村裏人的籃子類似的特色產品,與沙漠龍舌蘭類似的特色食品、飲料,名目繁多的服飾等。”

  玉石與華樹覺得有道理,還是先修通道路再談其它。聯盟政府有個最大的問題,沒有多少玉米板,每年收上來的玉米板,神係、軍係、內務係的薪水與必要支出後,沒多少盈餘。以前的大工程所需的人力都是通過攤派來完成,現在顯然不能再使用這種方式了,已經要進入商業社會了,自然要用商業手段。

  華樹再次召開專項會議,邀請各家族族長、部落酋長前來商議修路的相關事宜。華樹提出,不能通過攤派來修建這條路,這對族人不公平。聯盟政府準備牽頭成立一個東石頭山道路公司,由各部落、個人出玉米板修建,建成後收取過路費,按份子比例分配利益。華樹告訴大家,路修好後,北糜子廣場就會取代司空野部落成為交易中心,東部大平原的客商都會走這條路東部大道,不用擔心沒有利益,政府隻是想商業化這條路。

  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操作方法,公司是什麽?各酋長、族長不理解,自然也不會認購公司的份子。墨鏡最先站出來,以大作坊的名義認購三成的股份,另外代表全體工匠認購了兩成,道路公司有了五成的玉米板,可以立即開工,其它的玉米板再想辦法。

  墨鏡來參加會議之前大概知道了會議的內容,預先召集工匠商量要不要認購道路公司的份子。大作坊工匠是北糜子玉米板最多的一個群體,別人不知道玉米板的價值,工匠們清楚;那些儲存玉米、黑曜石、水晶的倉庫就是他們修建的,日常維護也是他們在做,每一塊玉米板都有相應的庫存對應。工匠的收入除了食物,還有大工坊一成的收益,這部分都是用玉米板支付,工匠平常也花不出去,每人都積攢了不少。現在聽墨鏡說要投道路公司,每人出一些玉米板也不是什麽大的負擔,餘下部分墨鏡自己掏腰包。墨鏡還組織工匠成立了工匠聯盟,實際上是以聯盟的名義出資;這樣操作後,墨鏡控製了五成的份子,可以說是道路公司的實際控製人。

  華樹等五成份子的玉米板到手立即開工,工程還是由大作坊承建,墨鏡成了總指揮。勞力還是要攤派到各部落、家族,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要支付人工。族人也沒覺得不對,反正以前為聯盟做事從來都沒有收入還要自己帶食物,現在有玉米板收自然更好。

  石頭山東部大道經過孫家領地直達北糜子廣場,其中一段路借用了孫家修好的路,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要支付玉米板給孫家,孫家沒要,直接兌換成道路公司的份子。這也算是一個信號,緊接著就是政府高官所在的部落出手購買份子,其它部落跟進,基本都按照孫家的比例購入。

  東部大道的直線距離也就四十公裏左右,實際長度不會超過一百五十公裏,聯盟征調了二十萬勞力,平均下來一公裏超過一千三百人,也就幾個月的功夫就可以修好。

  東部大道延伸到山外的一條風河的支流,修完山路後就要疏通這條小河,這樣來自風河的船就可以直達山腳。河流工程不影響整個交通,是未來的工程。

  按照華樹的規劃,風河上遊的湖泊、沼澤區要建一座城,這樣才能實際控製這條商路,保護北糜子東部的安全。這座城最早是東部村裏人提出的,他們生活在石頭山邊緣山區,土地貧瘠,所以想搬遷到平原生活,風河岸邊就是最好的地方。這些部落人太少,沒力量建設,更沒力量守護,一定要依仗北糜子。一直以來,北糜子沒有走出格雷特河穀的意圖,所以一直也沒有動工。

  這次要修建通道,這座命名為村裏人城的城市就要動工建設。為了保證足夠的人口,需要遷移一部分北糜子人到這裏;按照規矩,每個大家族、部落聯盟都要分出分支家族、部落,以解決人口增長土地不足的問題,這個城將會由居民自建。司空野部落將要失去交易中心的地位,所以搬遷大部分的族人到村裏人城,這樣就可以維持一部分的貿易,保證部落的收入。北糜子一直沿用部落聯盟的方式層層管理,村裏人城也不會例外,遷來的小部落先組成小聯盟,小聯盟再組成城市聯盟。這種聯盟的地域概念相當強,小小的一個城形成了三大聯盟,東部村裏人聯盟,石頭山村裏人聯盟,北糜子東部小部落聯盟。從名字就可以知道成員部落的出處。

  安排好了東部大道與村裏人城,華樹要啟動私人商業發展。為此,北糜子聯盟政府發出通告,讓北糜子人自由經商、開作坊。結果可想而知,大家也就是看看,沒有任何的響應。

  路已經修了一半,整個北糜子還是沒有相應的商業氛圍。華樹急了,再次找到玉石、墨鏡商量,該怎麽辦?這種事沒什麽好辦法,還是要有榜樣,風險的事必須從自己做起,從三個人做起。

  墨鏡最簡單,回去後就找工匠商量,搞什麽、怎麽搞。說實在的,能做的商品很多,這裏的工匠出去開作坊,個個都能開出大作坊來。但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商品就有難度,想來想去集中在幾類商品,飾品、服裝、酒。最後從獨有技藝來評定,選擇做飾品。飾品裏麵最珍貴的是鑽石、黑曜石、玉石,而加工的核心是切割、打磨,隻要大工坊堅持不泄露技術,就可以做成獨門絕技,比其他人的手藝高幾個檔次。

  華樹回到部落與酋長商量,確定開釀酒坊;部落本來出名的就是酒,在附近幾個部落很有點名氣。玉石回到部落,發現部落沒什麽特別出名的手工藝品,也就服裝、皮鞋有點特色。商量的結果是多派幾個人開幾個棉麻服裝、皮貨檔口,賺不了大玉米板,賺點人工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