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以飲食宴樂
作者:楊字母      更新:2021-10-12 21:38      字數:2164
  經過無數歲月的累進,北糜子廣場已經完全建好,站在石窟外視野開闊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廣場的大金字塔、北金字塔的塔尖高度與孫家大宅一樣高。整個廣場都是石頭建築,北高南低、東略高西略低,最高大的建築仍舊是大金字塔。

  大殿外形與糜子地的大殿一樣,但內部結構完全改變,三級台階已經消失,沒有主位也沒有象征至高無上的大椅。整個大殿沒有桌椅,地上是羊毛編織的大地毯,地毯上有很多草墊,分成三個圈子,中間有三個位置,第二圈有十幾個位置,第三圈無數個位置。

  大殿正在召開一個足以影響北糜子部落聯盟未來走向與發展的會議,如果讓孫虎牙來看,隻認識少數幾個人。內圈三個人,孫狗頭,彈弓王還有一個不認識。第二圈也隻隱約認識一個老年女人,滿頭白發的河狸。

  幾十年過去了,連彈弓王都已經年過六十,狗頭已經是最老的老一輩。新生代已經不知道什麽叫彈弓,彈弓王大名鼎鼎,人們都認為是彈棉花的彈,可能彈弓王年輕時彈棉花彈的好,所以被叫做彈弓王,由此出現了無數彈棉花的勵誌故事。北糜子人的名字是叫出來的,自己起的名字沒用,所以彈弓王也隻好改了自己的姓,彈棉花的彈。

  大決戰已經遠去,在很早以前已經變成故事,現在就連故事都不算不上;新生代認為那是人們編出的神話故事,借以說明北糜子聯盟曆史性的輝煌。北糜子的人數已經超過五十萬,這還是因為經曆過長途跋涉的那一代人身體有所虧欠,雖然極力彌補,壽命還是不長。與彈弓王平輩的人已經沒有幾個活著,更不用說狗頭那一代人。

  大學裏已經見不到老人的蹤影,教師、教授都是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一代。北糜子已經成為方圓幾千公裏內的文化中心、商貿中心,無數人跋山涉水到這個知識的殿堂求學。而北糜子的文明之火也隨著貿易與商道傳向四麵八方。這裏有來自沙漠綠洲的客商,有來自母親河的客商,還有來自西部紅河的古族人客商。

  沙漠裏的客商會帶來一些沙漠以南的珍惜貨物,也會帶來那裏的故事與傳說。糜子地已經成了遺棄的廢墟,人們不知道哪個古老的部落,什麽年代在那裏生活過;那裏沒有片言隻語留下,所以糜子地這三個字已經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與糜子地一起消失的還有木陶、司柏泰克聯盟的諸多部落。東南部半島與西南部高山、低地隻留下無數的遺跡,那些遺跡裏有壁畫、碑文,隻是沒人看得懂那些鬼畫符,不知道那些壁畫、符號想傳遞些什麽給後人。

  很早以前,氣候已經完全恢複,溫暖的氣候,足量的雨水讓幾千公裏、上萬公裏內的人類過著舒適的日子。新生代肯定不會理解遙遠的過去為什麽會發生那些驚天動地的大戰,為什麽要打仗呢?隨便一個人鑽進山林都不會餓死,怎麽會無聊地去打仗?因此,曆史都是編造出來證明種族偉大的謊言,這種觀點是新生代的共識。

  孫狗頭管軍隊,一般的政務不會隨便發表意見,這是軍隊的傳統。看著對麵兩個人無休止的爭論,狗頭無聊地閉目養神。彈弓王是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人物,盡管北糜子已經沒人知道,即便知道也不再有人會相信。彈弓王很保守,依舊沿用族製,主張整個部落聯盟要節儉,應該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這種理念已經被新生代視為頑固,過點舒坦的日子不好嗎?

  這就是彈弓王的困境,現在的日子不好嗎?很好了,說不出口的話就是想當初老子啃樹皮的時候,實在是說不出口。彈弓王的依據是人一旦走向奢靡的生活,整個族群都會走向墮落,最終的結局隻能是自我毀滅。

  雖然大學裏沒有專業研究商貿的學院,但聰明的大學生和這些知識官員都在推演,認為商業大有可為,可以讓北糜子更加繁華,可以讓族人的生活更好,日子過的更舒適。族民不是喜歡閑散嗎?發展商業會過上更加閑散的生活。

  雙方爭持不下隻好舉手表決,最後,以彈弓王為代表的頑固派慘敗。發現孫狗頭還是閉目養神,軍方沒有發表任何的觀點,兩個人叫醒狗頭,孫狗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是你們的政務,跟軍方無關,我們隻保證北糜子的安全和秩序。”

  彈弓王沒有辦法,與河狸幾個老人退出政壇,到大學教書。孫狗頭也提出辭職,說法很簡單,太老了,跟你們年輕人一起混太難受,還是回家等死的好。

  新一屆的北糜子部落聯盟政府開張了,軍方大首領是牛頭,雖然年齡最大,但也比彈弓王小幾歲;內務大總管叫華樹,沒什麽出身、背景,上學、上學、再上學,就這麽一步一步走了上來,原名樺樹,從政後被稱為華樹;大祭司叫玉石,也沒什麽背景來曆。新生代都覺得大祭司、大總管不錯,就是那個牛頭,太粗獷了,可能軍人就是這樣。

  要發展北糜子聯盟的商業,第一是要修路。現在的交易中心遠離北糜子廣場,在東石頭山的司空野部落,哪裏的山路崎嶇難行。所以經過孫家領地穿過東石頭山,連接風河的主路必須修通,這樣東部大平原的客商會省去至少十三天的路程。另一方麵,北糜子聯盟的勢力範圍可以正式伸進東部平原。

  發展商貿躲不過的是孫家作坊,作坊早已經改名,叫做北糜子部落聯盟大作坊。老一輩的工匠都去世了,也就輪軸、透鏡莫名其妙地升了級,現在已經離開大作坊,在孫家一個規模不大專為高級研究服務的作坊裏。這也讓孫虎牙疑神疑鬼,因為老一批工匠裏麵,名字最硬的莫過於墨承,而透鏡是因為打磨透鏡而得名,輪軸是加工木頭車軸得名,相對要柔和一些,是不是柔能克剛的緣故?

  大作坊現任的管事叫墨鏡,沒人知道來自墨水那一支還是墨承那一支,甚至都可能是因為製作眼鏡而得名。玉石、華樹找墨鏡商量怎麽做才能讓北糜子的商貿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