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狩獵隊
作者:楊字母      更新:2021-10-10 21:06      字數:2238
  陳四風想說的話被堵回去,站在哪裏發愣,殷生火急忙從對麵的位置站起來,快步走過來說道:

  “孫大首領,這裏您的輩分最高,陳虎頭大祭司、殷虎爪大首領不來參合這些會議了,所以該您坐在主位上主持會議。”

  孫虎牙明白了,感情要論資排輩,撓撓頭,指著平常陳虎頭坐的位置:

  “坐這裏?”

  陳四風回過神來,與殷生火一起用力點頭,大聲說道:

  “坐這裏,該您坐了。”

  孫虎牙幹笑了幾聲,走到主位盤腿坐下,依舊是散去了目光,放飛自我,神遊六方。殷生火與陳四風對視了幾次後同時詢問:

  “咱們開始?”

  “好,開始。”

  陳六猴現在是殷生火的助手,取出一疊紙,介紹起狩獵隊、行程及相關的安排。經過討論,確定了狩獵隊的組成:兩萬男人,兩萬女人,一萬少年、兒童,共計五萬人,就食東部大草原。隨行的有??子地少年同盟,村裏人團。

  村裏人領隊的有白氏的大獅子、陶氏的大狼,祖氏的棕熊,皮氏的遊隼,伊氏的響尾蛇,霍氏的牛角等六大管家,這裏麵有個特殊的人物,司空氏的管家禿鷲。禿鷲與石頭山以東的部落打交道比較多,所以是真正的向導。

  孫虎牙是主將,兔腿十一兔帶領本部的兩個連與三個民兵營作為先頭隊伍,狗頭帶領聯絡隊、商隊,包括禿鷲、白楊、司空大角羊等成員,負責聯絡沿路的本地部落。

  時間很緊張,最晚要在下雪之前抵達預定的東部草原獵場,還要做好狩獵隊過冬的準備,所以莊稼收割完畢,沒等後續的處理狩獵隊就出發了。狩獵隊帶了幾千輛獨輪車,裝滿了燧石器、礫石器,少量的黑曜石石器。村裏人也帶了不少手工品,編的籃子、筐子,禽鳥的羽毛製品,陶器,珍貴的毛皮製品等,這些貨物很輕,與石器混裝在車上,充分利用獨輪車的空間。

  狩獵隊從陶氏聚落附近出發,爬過一段山路到達司空聚落,繼續沿著山路繞過東石頭山的高峰以及東部餘脈到達石頭山東部丘陵地帶,沿著山腳繼續向北行走。石頭山東坡真的荒涼,光禿禿的什麽都沒有,仰起頭向山上看,很高的山上才有綠色的影子。

  隊伍走了幾天後進入一片低矮的山區,才看到了大片的綠色與本地部落。這裏仍舊是村裏人部落,與格雷特河穀的村裏人血緣有點遠,除了貿易沒有其它更近的關係。禿鷲帶著包括司空大角羊、白楊、狗頭在內的所謂商隊拜訪本地部落,送上禮物說明來意:

  “我們要去東部大草原狩獵,獵手多的數不清,比這草地的草,樹林裏的樹都要多,你們部落要約束好族民不要離開樹林亂跑,以免出現意外。”

  這話說的毫不客氣,也說明了格雷特河穀的村裏人在這一帶的地位很高。穿過山區進入平原地帶,依舊是滿眼的荒涼,地上都沒有幾根綠草。隊伍轉向東北方向,走到一片濕地湖泊,一條大河從中穿過,流向東方略微偏南。這是發源於南石頭山的風河,格雷特河穀的第二大河流。實際上這個位置距離孫家不是太遠,有山路可以穿過石頭山走到孫家,但山路崎嶇難行,狩獵隊隻能繞道走了差不多十三天的時間。

  這裏是大草原的西部邊緣地帶,已經有少量的獵物。這個區域的部落身份不明,自己都說不清自己從何而來,傳說一直大森林裏流浪,最近一代人才從大森林深走出來到邊緣地帶生活,所用語言與村裏人的大不相同。好在這些部落與附近的村裏人有貿易來往,格雷特河穀的手工品通過東部村裏人轉手運送到這裏。這裏的部落比村裏人要少,同樣沒有形成種族部落大聯盟。

  禿鷲帶著商隊逐一拜會當地的主要部落,依舊是原來的套路,說明來意,送上禮物,然後提議在湖邊舉行一次大型的集市,交換貨物,禿鷲的說辭通常好似唱歌一樣回腸蕩氣:

  “我們帶來了星星一樣多的石器,既堅硬又鋒利;還有精美的籃子,漂亮的羽毛,貴重的皮毛,我們需要大量的獸皮,放心,比你這山還高的皮子我們都吃得下,有的是石器來換。”

  通常本地部落也隻是聽聽,沒有回答是否參加。有意思的是,本地人看到狗頭帶領的幾十人的少年隊伍,總要比試幾下。這裏就沒有白楊說話的機會,都是狗頭點將或者親自出手,總之贏多輸少,而狗頭從來沒遇到過對手。狗頭有點明白了,孫大首領給自己喝的那藥劑不是一般東西。

  這些部落的打鬥方法還很原始,都是人與人、人與野獸搏鬥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還沒有經過係統性整理與係統性培訓,所以對上專職戰士隻有個別天賦很高的才可能取勝。

  拜訪完四周的部落,孫虎牙帶領的中路隊伍也抵達湖泊濕地,狗頭、白楊、禿鷲開始張羅集市,也不知道有多少部落會來參加。為了氣氛的和諧,集市堆積了大量的貨物,隻有幾百個全副武裝的戰士守護,大隊的營地建在幾公裏以外。

  還是有大膽的部落前來貿易,狗頭、禿鷲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有不少人偷偷地觀察。來集市的是一個小部落,幾十人扛著成捆的獸皮,全部換成石器,也不停留,拎著石器直接離開。沒過多久,就有一批批的本地人走進集市,也不再像第一批人那麽匆匆忙忙,而是到處溜達,四處詢價,討價還價。

  語言不通對買賣雙方都是麻煩,東部的村裏人成了天然的掮客,這些掮客還是比較淳樸,明碼標價,不去吃差價,僅僅作為翻譯為雙方討價還價,最主要的還是撮合交易。每當有部落進入集市,村裏人就會主動搭訕,談好費用就帶著客人四處找貨,讓客人了解行情,然後才撮合交易。

  集市越來越熱鬧,狗頭將護衛的戰士增加到一千人,來往的人雖然看見,但沒有人在意。

  也有一些散客前來交易,大部分是獨行客,少部分是一家三、四口,或者幾個男人結伴,掮客是不會去理睬這些散客的,因為不可能有利益。這些人的語言更加難懂,通常取出少量的皮子或者其它珍惜貨物要求交換,但往往因為物品太少,沒人願意交換,隻有少數帶有珍貴毛皮、羽毛、礦物的人心滿意足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