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破而後立
作者:薊門橋阿南      更新:2020-03-25 00:16      字數:2109
  在書房的李斯久久都未下筆,隻顧著低頭沉思,還不時翻看曾經自己親手因為這秦帝國眾多政令操持所留下來的浩卷繁帙。

  現在的李斯心中有結,對目標的迷茫和未來的不確定,再加上李斯向來乃是謀定而後動,如今這遽然就要更改政令,豈不是抹殺和否定了自己為這大秦雄偉基業付出的心血。

  正因如此,李斯自認為不能含糊,如果在這個原則性的問題上連自己都無法說服,又怎麽可能動筆,畢竟這秦帝國乃是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一旦這帝國中樞不再承繼百餘年來的法度,無異於自毀長城!

  想始皇帝自帝國一統,五次出巡,雖名為巡守,實則乃是通過宣德揚威,使六國舊民心有敬服而恭順從秦,不再有作亂複辟的心思。

  李斯作為始皇帝的臂膀自然是深深懂得這番道理,如今這大秦境內,關中緊鄰京畿,自然不敢動亂,而山東之境,北至遼郡,南到閩中,還有那膠東琅琊二郡,遠離鹹陽,動亂之勢從未有過消停。

  天下黔首不通筆墨,本能般的耕作而活,對於國家大事從來知之甚少,到底乃如盲流一般,極為容易被心懷不軌之人煽動暴亂,而這六國之後複辟之心不死,一旦帝國政令鬆懈,不臣之人定然興起作亂,帝國境內若有零星躁動,假以時日,星星之火,必將燎原,而龐大的秦帝國也會陷入戰火紛飛之中。

  北疆匈奴對於秦帝國來說,則是更不能忽視。自周平王東遷洛陽,襄王受命滅戎,不及三年,便殺的對方七零八落,最終岐豐之地盡歸秦有,如今算來五百年亦有了,到了今日依舊久不勝其煩,時常揮兵南下,侵擾掠奪,假若內亂一起,外憂再添,秦帝國縱是龐大,也可能覆巢無完卵。

  轉念一想,李斯又覺得自己為這秦帝國貢獻了半輩子,這偌大的秦帝國就像自己的作品一樣,絲毫都不能被他人沾染,如今真要改弦易轍,且不說於國,就是於己也如墜冰窟。但身為臣子,又要秉承忠心,不可忤逆皇帝。

  此時李斯心中有著兩個完全對立的想法,一個李斯極為堅定,必須要貫徹大秦法製,不能絲毫更改。另一個則是忠孝之心,盡心侍應帝王,更改大秦律令,行懷柔之策。

  兩相糾纏一起,李斯終究覺得不知所以。以公心而論,大秦帝國走到今日,縱然諸多強兵良將征戰沙場,功高卓越。而攘外必先安內,沒有這大秦堅實的政法體係,滅六國安天下又從何談起。

  大秦的律法政令浸透著自己的心血,始皇帝禦宇海內,居功至偉,自己則是這威赫踏平天下的執轡之人!可以說自己乃是這大秦帝國的中樞所在。

  蒙恬可以否定帝國的法製,馮去疾可以不認可自己的主張,但扶蘇卻不能,因為扶蘇一旦成為皇帝,必將否定既行的法度,而一國之君自己卻是根本不願意也不想去撼動,因為李斯知道就像是始皇帝,根本不可能撼動,自己之所以做到丞相之位,上到朝堂下到郡縣讓自己所學大展身手,並不是自己推動了這法製的建設和施行,而是始皇帝選擇了這個道路!

  就像現在,扶蘇還未登基,便直言更改律法,無異於是否定始皇帝以來的碩果,準備對著帝國文明開刀。而這正是李斯內心最深處的壁壘,邊緣被打破,信念遭受到挑戰,越過這條線,李斯覺得內心的高牆開始微微裂出了細紋。

  雖然李斯到如今位極人臣,膝下子女與皇族通婚,但水漲船高,欲望也會不斷膨脹,此時的李斯一方麵對於既有的權勢不能放手,再則便是一股建功立業,垂留青史的信念,這比對於權勢的熱忱更為強烈,李斯自己有時候也會思考,到底人活著追求什麽,到底有無盡頭。

  曾幾何時,李斯雄心勃勃,跟隨始皇帝為大秦河山造就萬世根基,使帝國文明如那金輪玉馬,永不停歇且無可撼動,在這歲月長河中滾滾向前駛去。

  而此刻,那曾經認為堅不可摧的信念遭受到數十年來最大的重擊,未攀登到最高的巔峰,便抽身返程,這萬萬不行!可一旦銳意而上,恐高山崩裂,無路可行,又談何登頂。李斯心中莫名有些憤然與不甘。

  想到扶蘇當國,這般就要矯正帝國大政,一旦改革開始,定然要安撫天下,肅清一批忠於始皇帝政令之人。

  李斯心中突生警醒。肅清之下,矯枉必先除弊,欲正暴秦之名,自己豈不是首當其衝,人皆知天下法令出於己手,李斯突然生出一身冷汗。

  轉念又想,自己被試探與趙高篡逆之事,並未因趙高之事獲罪於扶蘇,又沒因政見不同被罷黜,反而還領這修改政令之責,以扶蘇公子性格,定不會像始皇帝般寡刻少恩,既然委以重任,莫非是在給自己機會?

  假若真要如此,即便扶蘇登帝,自己仍為丞相,前路也並非一片黑暗,信念也不一定會被摧壞。也就是說,隻要居於帝國中樞,即便一時修矯國政,假以時日,政令難以行通,扶蘇知道無路可走,自己仍舊成為這軍國大政的執轡之人!

  對於大秦整個森嚴律法李斯自然是極為熟悉,作為這天下政令皆出於朝堂之內,李斯洞明大河即便浩蕩千裏,亦可導其源,引其向。皇帝便乃是源,三公九卿為輔,政令非朝夕便可更改,隻要能夠屹立於朝堂之上,李斯自認為大有可為之機。

  想到這裏,李斯心中奮然,諸多雜亂終於有了一絲頭緒,不禁拍案而歎。

  夏至夜中的鹹陽城,北部鹹陽宮的殿宇在星月之光下更顯巍峨,城郭遍處零星微光灑落,一片安謐祥和之色,城內角落裏樂坊歌舞相伴,觥籌交錯,酒色迷離,還有那高大府邸中或憂或喜或悲或怒的異色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