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 理念爭論
作者:無解的豬      更新:2020-03-25 00:05      字數:2101
  故事聽到這裏時,任重心中猛然升起了內憂外患,國家大廈將傾,而季玄心前輩這時站出來,拯救國家於水火之中的故事,這種故事,往往表現出了智勇,還表現出了那對於國家超乎尋常的熱愛。

  不記得是那個年紀時的課本,也寫過類似的一件事,應該也是戰國時期,秦晉圍鄭,鄭國燭之武夜縋而出,義無返顧,毅然前去與敵國交涉。在強秦麵前,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終於使秦國從鄭國退兵。

  那個時期,總是特別容易出現這些故事,所以也讓人特別向往,任重聽著聽著,不禁有些期待,或許季玄心前輩,也會成為那樣拯救國家的英雄。

  “那時老夫年事已高,對於國君許下的重臣之位並無留戀之意,但是國家危機,國將不國,那國家的子民該何去何從,無國的流民,不僅會被驅逐出原本的家園,更有可能被收押,成為奴隸,這是我絕不願意看到的。

  雖然學生都勸阻,但眼睜睜的看著國破家亡,我做不到,所以我毅然決然的回到了國家,那個我數十年未曾踏上的土地。

  然而等我回去後才發現,事情原來比我想象的更加嚴峻,本以為周圍幾個強國大軍壓境,隻是想逼迫我們國家讓出土地,但是這一次,他們居然真的聯合在了一起,不說緣由,也拒絕接見使臣,完全斷了來往!

  這時候,我才意思到事情真的已經不妙了,而當我作為出使者去覲見各國國君時,四國裏,隻有一國國君,因為我的名聲,而接見了我,但是當我提出希望他們國家能退兵時,那國君卻堅決的拒絕了我,而且還不願意再同我會話,直到離開時,我才從其身邊的人那裏得知,原來這次他們對我國家的攻擊,竟然是順應了某一位人的說法,那人說,國君要仁政,不施仁政,不配為君!

  而這些國君,為了相應這一說話,竟然對我國發起了聯合討伐,說我國上一代國君無仁無德,百姓生活艱難,叫苦連天,而他們則是順應民意,代表民心!

  最終我還是沒能阻止已經下定決心的四國國君,而我的國家,就此覆滅,但最為可笑的就是,那些說著為民為仁的國君,在麵對我國的亡國之民時,並沒有展現出他們仁義之師的一麵,而是粗暴的,將生活在那些土地上的百姓趕走,水糧不分,也不顧他們的死活!”

  說到這時,季玄心語氣已經抑製不住的激動,千年時間過去了,再次提起的時候,竟然還這般,可以想象當時季玄心的那種憤怒。

  國破家亡,這種事聽起來在現代社會任重身處的這個國家,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然而在曆史上,尤其是戰國那個時期,確實是很頻繁的一件事,戰國七雄之前,各個大小國家數不勝數,最後隻剩七個,然後再被秦國一統,這中間發生了多少令人心酸的故事,可想而知,季玄心身上發生的事可以說是不幸的,令人值得同情的,但是這是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必定會發生的事,在時間長河麵前,再大的悲劇,也不能讓這河麵掀起波瀾。

  所以聽到這事,任重依舊有些想不通,那些對於四個國家的恨意他能理解,但是又為什麽會讓這位季玄心前輩,如此痛恨儒家,痛恨孔聖,甚至不惜以己身,封印上千年時間,到現在都態度如此堅決,至少在這故事裏,任重聽不出來。

  一時間茅草屋前,一人一陣靈陷入了沉默之中,陣靈也許是因為陷入以前的回憶,而任重則是不知道說什麽好,同時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麽做。

  再安靜的待了一會,任重實在忍不住問道:“季前輩,你說的這些,和當時的儒家,孔聖,又有什麽關係呢?”

  原本沉寂的陣靈季玄心突然又爆發了,用那抑製不住的激動語氣說道。

  “怎麽沒關係?你知不知道,那四國國君提出的仁政為民的口號,就是儒家那位說的!

  如果不是他說的這話,國家又怎麽會被討伐,破滅!

  儒家大勢,他當時那般身份地位,怎麽就不知道謹言慎行,因為他的一句話,覆滅了一個國家,這難道不是罪麽!”

  “……”對於這番言論,任重內心實在是無法認同,頓了頓後,又繼續問道:“季玄心前輩的意思是,儒家教唆了那四國國君,然後對你們國家發動了聯合進攻麽…”

  “這……………

  並不是,那位當時是同膝下第子交流時說的這話,隨後被傳播了出去,儒門第子過萬,傳播範圍甚廣。”

  任重點點頭。

  “既然不是當麵對那些君王說的,那麽季前輩有沒有想過,或許是哪些君王自己理解認為的,這些其實和儒家並無關係,不是麽,說到底,他們隻是借了一句話而已。”

  陣靈語氣肅然。

  “就是這一句話,毀了我國,難道還不夠麽!”

  任重歎了一口氣,前麵這位陣靈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愈發的像一個老頑固了,而且還是那種最擰,最喜歡鑽牛角尖的老頑固。

  “如前輩所說,那四個國君,確實是憑借這句話,聯合起來,但前輩,這更像是插著雞毛當令箭,真正毀滅你們國家的,並不是這雞毛或者令箭,而是另有原因。”

  “什麽原因?”

  任重眼神變的深邃,朗聲說道。

  “真正毀滅你們國家的,乃是人心。”

  “人心?!”

  “沒錯,是那四國國君的貪婪之心,對於那四國國君來說,他們並不是聽從什麽所謂的仁政,雖然我對於他們國家不了解,連他們國號叫什麽都不清楚,但是我相信,他們自己國家本身,就沒有仁政可言。

  前輩認為是因為一句話,讓四國聯合在了一起,這個觀點絕對是………………………錯誤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