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0-06-29 18:26      字數:3097
  就在秦錚在日本頻頻參加會見,出席社會活動的同時,葉岩福也和日本藏相高橋是清展開了商貿協議的談判。而且和秦錚參加的活動都是一派和平、友好的氣氛不同,雙方的商貿協議談判卻是劍拔弩張,寸步不讓。因為從談判的一開始,雙方就產生了相當大的分歧。

  日本的希望是華東能夠放寬資產資源,由其是煤碳、鐵礦、銅礦等日本最需要的資源,以及生絲、棉花等生產原材料的出口限製,並且降低這些物品的出口關稅;而對日本出口中國的主要商品如布匹、棉紗、紡織品、紙製品,則要求華東降低、甚致是免除進口關稅;同時日本還希望華東能夠多進口日本生產的機器設備、成品鋼鐵等工業產品。另外日本還希望能以日元作為雙方貿易的結算貨幣。

  這樣才能讓日本以最低的價格從中國進口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而且自已生產出的工業產品又能夠大量出口到中國,又能以較低的價格占領中國的市場。不僅可以平衡購買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支出,還可以達到貿易順差,並且還能用日元占據中國的貿幣市場。

  但這樣要求華東肯定是不會答應。雖然現在華東生產的工業產品在國際上還沒什麽競爭力,出口主要是礦產資源和生產原料,但華東對礦產資源和生產原料的出口管製的比較嚴格,並不是為了賺取貿易順差而無限量的出口,每年都會對當年出口的礦產資源和生產原料預估個固定的數量,然後分派給需要購買的國家,如果沒有特殊事件,一般是不會購買國家的增配額;而且在出口關稅上,也經過了仔細的計算,大體和國際通行價格保持一致,讓自己的礦產資源和生產原料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同時又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華東這樣的安排,一方麵是因為元老們都知道,靠出口礦產資源和生產原料是不能長久的,歸根到底還是要發展工業化,出口工業產品,而為了不使華東過於依出口礦產資源和生產原料,才要限製礦產資源和生產原料的出口數量,也是逼迫自己加速發展工業;而另一方麵,華東現在對外匯的需求也並不大,盡管現在華東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機械設備,但現在中國使用的貨幣是白銀,這本身就是國際通行的金屬貨幣,華東雖然發行銀元,但卻還是以白銀為基礎,隻是在建立了一定的國家信譽之後,逐步以紙幣取代了銀幣,而白銀就作為對外購買的貨幣。

  當然這樣的做法也並非長久之機,因為華東畢竟成立的時間不長,根基不穩,另外民眾對紙幣的信任度仍就不高,在經濟情況良好,社會穩定時還沒有什麽,一但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兌換銀幣的熱潮,形成擠兌,而如果沒有足夠的白銀儲備做為錨定基金,是很難應對這樣的危機。

  但華東成立以來,先是擊敗八國聯軍,收回天津租界,並沒收了租界裏的外國資產,以及各國支付的贖俘費用,從而獲得了一大筆外匯資金,後來爪哇護僑又從荷蘭那裏獲得了一筆賠償,加上那時華東的規模並不大,實際隻有一個山東省,利用這些外匯,再補充一份白銀,基本足夠對外購買的資金,同時還能保留必要數量的白銀,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

  在遠東戰爭之後,華東得到了巨額的賠償資金,外匯儲備極為充足,可以說未來至少5年以內,基本都不會為外匯擔憂,而5年之後,華東的第2個五年計劃完成,生產出的工業產品將會有一定的競爭力,可以靠出口工業產品賺取外匯了,另外工業發展了,能夠提供的社會產品豐富了,這樣也就無需儲備大量的白銀做為錨定基金,因此也能用白銀換取進口。

  而華東對進口的商品也有嚴格的控製,對華東所需要的機器設備、零備件、糧食、鋼鐵製品的進口關稅很低,有些甚致是零關稅,因為這些都是華東短板,因此對進口自然不會加以限製,而對布匹、棉紗、紡織品、紙製品,這類輕工產品,由於華東正在發展,而且也有較大的產量,盡管還不足以壟斷國內的市場,華東對這此商品的關稅相對較高,以確保進口的這些商品的價格略高一些,這樣保障華東自身的產業發展,當然不可能答應日本的要求。

  至於日本要求華東多進口日本生產的機器設備、成品鋼鐵等工業產品,這一點華東到沒有拒絕,因為這些本來都是華東需要的,日本的這些產品在質量上雖然比歐美國家的差些,但由於距離中國較近,運費低,價格也要便宜一些,但華東不保證購買的俱體數量,一切都由市場說了算,但對這些商品都可以享受大幅減稅的利益。

  而日本提出的,以日元做為雙方貿易的結算貨幣,華東的談判團也予以了堅決的拒絕,而是堅持以英法美德四國貨幣,以及黃金、白銀為結算貨幣,小日本這算盤也打得太精明了。

  華東對日本提出的要求則是貿易對等,全麵開放市場,畢競現在華東的商品在日本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都沒有什麽競爭力,因此也無從追求太細致的目標,隻用一個貿易對等原則全部覆蓋了華東的述求,主要還是為將來華東發展起來之後,全麵打入日本的市場做準備。同時還提出,開放市場,貿易對等的原則,不僅適用於日本的本土四島及所屬島嶼,也包括由日本控製的朝鮮半島、琉球群島、台灣等地區。

  日本對開放市場,貿易對等的原則,在原則上到是不反對,但拒絕將朝鮮半島、琉球群島、台灣等地區包擴進來,因為日本人很清楚華東這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著眼點並不在於和這些地方發展貿易,而是借發展貿易之機,向這些地方的民間社會滲透,這當然是日本不能接受,而且日本反過來要求華東停止支持朝鮮複興社,並將朝鮮複興社的首腦人員引渡到韓國受審。

  原來在遠東戰爭結束之後,以金昌洙為首的一批朝鮮人在華東的支持下,成立了朝鮮複興社,總部設在沈陽,立誌於驅逐日本勢力,讓朝鮮半島恢複獨立自主,建立現代國家。原來隨人民軍從朝鮮半島撤回的朝鮮人就多達萬餘人,因此不僅建成比較完善的組織,還編製了一個團的軍隊。

  由於在上海談判時,在協議中規定,朝鮮半島對華東開放,華東可以在朝鮮半島投資經商,建立商行等,這就給朝鮮複興社的潛回朝鮮半島活動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條件,他們持華東的護照,以商人的身份回到朝鮮半島,在暗中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號招有誌之士反抗日本,並建立秘密組織,吸收人員,組織人員偷渡鴨綠江,投奔華東,加入朝鮮複興社。

  在朝鮮半島的日本人對這些活動當然也會有所察覺,但他們對持有華東護照的朝鮮人卻很難下手,因為華東設在漢城的總商會,都會以華東保護本國公民的名議出麵幹涉,因此除非是有非常確鑿的證據,才有可能抓捕審訊。畢競現在日本對華東還是相當忌殫的。

  另外日本雖然控製了朝鮮半島,但朝鮮李朝尚在,在名議上李朝才是朝鮮半島的最高統治者,雖然日本可以通過控製李朝來控製韓國上層,但對中下層社會的控製力度還很有限,朝鮮複興社的背後有華東的支持,在韓國的中下層社會中又能找到廣泛的支持,這也讓在朝鮮半島的日本人相當頭疼。

  於是在這次的貿易談判中,日本方麵將這一條做為日本的條件提出來,但華東當然不會接這個包袱,葉岩福立刻就以這是貿易談判,不涉及政治問題,如果日本要談這方麵的問題,應在與秦錚的會談中提出來,和秦錚協商解決。

  葉岩福這麽一說,高橋是清也就不好再提了,其實日本將朝鮮半島的事情放在貿易談判中提,而不是放在與秦錚的會談中提出來,就是不希望破壞雙方友好、和平的會談氣氛,但現在葉岩福明顯看破了這一點,硬是不接招,也讓日本有力無處使,而且也不能為了朝鮮半島的事情破壞雙方的貿易談判,因此隻能作罷。

  不過雖然不再提朝鮮半島的事情,但在貿易方麵,雙方的分歧依然十分嚴重,而且誰也不願意讓步,因此一連談了五天,除了日本在原則上同時開放市場,貿易對等的原則,其他方麵就乏善可陳了。而這時秦錚在日本的訪問也告一段落,畢競該會見的都會見了,該談的也都談了,該表達的善意也都表達了,再留在日本,也沒有多大意義,無非就是作秀而已,因此秦錚決定先行回國,留下葉岩福在日本,繼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