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0-06-27 17:24      字數:3116
  在1907年中,華東在外交事務中的成果除了和日本改善了關係之外,其他方麵的成績也是可圈可點的。

  在年初德國使團來訪期間,華東和德國初步達成了結成夥伴關係的意向,並簽定了多項合作協議或意向,取得了不小的外交成果;同時在10月初,華東也向德國派出了龐大的訪問使團,作為對德國的回訪,在這一次訪問中,雙方將在德國使團訪問華東所取得的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鞏固雙方的合作關係,擴大雙方的合作平台,並落實上次達成的合作協議或意向,加強雙方各方麵關係的發展,因此這一次訪問,將是華東在1908年外交事務中的重點。

  而在9、10月期間,美國也向華東發出了訪問,以及美國的環球航行艦隊在其航行期間,訪問華東的意向,經過了雙方數輪的協商,現在己經確定,美國國務卿伊萊休?魯特將在明年3-5月期間訪問華東,同時華東對美國的環球航行艦隊訪問華東,在原則也同意,但具體的訪問細節、程序、規則還需要雙方進一步協商,畢競這是第一次有外**艦訪問華東,而且國的環球航行艦隊規模龐大,在舊時空裏,是由16艘戰列艦為主組成,這麽多戰列艦,即使是以和平的名議,但華東也不能等閑視之。

  這也是伊萊休?魯特訪問華東時的一個重要內容,而除此之外,也會和華東協商擴大雙方之間的貿易合作。在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亡在以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為首的一批金融巨頭的聯手救市之下,己經基本結束,美國經濟的開始回複,信貸又開始擴張,股市也開始了新一輪快速的上漲。

  但經濟雖然在恢複,美國需要更大的市場才行,而現在世界的土地基本都被瓜分完畢了,就算是還有一些獨立國家,經濟較發達的歐洲國家大多都有強大的關稅壁壘,市場難以輕易進入,而其他亞非拉的獨立國家,要麽國小民寡,要麽經濟落後,也難以給美國提供大市場,何況這些國家也大多被其他強國控製,美國也很難插得進手去,拉美到是美國的勢力範圍,領土麵積到是不小,人口也不少,但無奈這些國家的社會太落後,經濟基本是以農牧業,資源為主,對美國的工業產品雖然有需求,但購買力不足,而且拉美的市場這時也基本飽和,擴大的空間並不大。

  而現在唯一能夠給美國提供一個較大規模市場的國家,隻有華東。遠東戰爭結束之後,華東的領土麵積達到350萬平方公裏左右,人口近1億,國家規模和人口,放眼整個世界,隻排在俄國、美國、巴西三國之後,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雖然有一定的獨立性,但這時還屬於英聯邦國家,而且這兩個國家的地域麵積雖大,但人口過於稀少,因此能夠供的市場也是有限的,何況現在這兩個國家仍受英國的控製,美國依然插不進手去。

  華東有足夠的人口和地域麵積,盡管社會經濟依然比較落後,但卻在高速發展中,對工業產品、機械有大量需求,同時還有大量的基礎建設項目,不僅可以給美國提供一個龐大的市場,而且還可以給美國的許多企業提供新的業務範圍,在普茨矛斯談判期間,華東的談判代表就在美國和許讓企業達成過合作意向,隻是後來美國在立場上偏向日本、俄國,和華東的政治關係偏冷,於是雙方的合作意向也暫時擱置下來,而現在美國剛剛經曆了經濟危機,美國急需要開拓新的經濟增漲點,因此在美國國內,盡管有一部份人在戰略上將華東視為竟爭對手,但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卻不得不和華東加強合作,畢竟任合戰略的前提都是經濟。

  當然華東也一直都很重視和美國的關係,一方麵現在美國己是世界第一次經濟大國,另一方麵美國還有巨大的潛力,因此在遠東戰爭還沒結束的時候,華東就有意加強和美國的關係,但美國偏向日本、俄國,華東自然也要對美國進行冷處理,畢竟除了美國之外,華東還可以和德國交好。

  而現在美國主動向華東靠近,盡管是由於經濟危機所迫,但華東也不會拒絕,華東當然也知道,美國國內有一股勢力將華東視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但現在美國畢競還沒有真正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而且像美國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國家中,有多種聲音出現,也並不算意外事情。

  但和美國改善關係,由其是改善經濟關係,也是華東所需求的,畢競隻靠德國這一個國家,風險太大,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藍子裏,這個道理誰都知道,而且作為一個成熟的,也不能以好惡決定國家關係。即使是將來華東有可能和美國刀兵相見,但在此之前,華東還是需要和美國改善關係。因此經營和美國的關係,是明年華東外交的另一個重點。

  相比之下,和日本的關係改善,在華東明年的外交事務中隻能排在第三的位置,雖然改善和日本的關係,對華東也是有利的,首先是現在日本的變數太大,盡管伊藤博文訪問華東,顯示出了日本希望和華東改善關係的意向,但現在日本國內的輿情對伊藤博文的行為顯然是反對的,而且盡管日本為和華東政改善關係,和英法俄三國的關係緊張,但現在日本畢競還是【四國同盟】的成員之一,和華東改善關係,有很大一部原因是借相相向英國施壓,收回關稅權,一但這個目地達到,日本會不會有反複,還不好說,因此華東也不可能完全相信日本。

  其次是盡管華東也希望和日本改善關係,但老實說就算是現在雙方的關係沒有緩和,日本對華東的威脅也不大,雖然日本在整體現代化水平上要比華東高得多,但日本在遠東戰爭中元氣大傷,既使是英法等國的支持,但沒有10年時間是難以恢複的,基本不會給華東造成什麽威脅,何況現在華東的體量遠非日本可比,而在10年之後,華東的整體現代化水平也必然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既使日本恢複元氣,但由於體量上的巨大差距,日本也很難給華東造成大的威脅。

  當然未來的中國要成為世界性大國,就必然要收服日本,但那是一個長遠目標,而在短時間內,華東的戰略目標主要還是在中國大陸內,也就是壤外必先安內,因此在明年,也包括未來幾年內,華東的對日態度仍然是以觀望為主,如果日本有意改善與華東的關係,並且有實質的行動,華東當然也會有所回應,就像這次伊藤博文訪問華東,並在歸國之後,又主導國會通過了雙方達成的共識,華東當然就回應積極,準備組織使團回訪日本,完成正式簽約,並且和日本協商簽議貿易協議。

  但華東是不會主動改善或經營與日本的關係,也更不會為改善與日本的關係,而投入大量的資源。同時既使現在與日本的關係己經有所改善,但華東也要做好與日本的關係倒退的準備。

  最後一個議題是華東與清廷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華東是否在明年發動推翻清廷的戰爭。

  雖然現在的清廷己是一棟千創百孔,風雨飄搖的大廈,一推即倒,但也不能說發動推翻清廷的戰爭,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推翻清廷並不難,難的是推翻清廷之後的事,不僅要迅速控製占領的地區,而且還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體係,盡量不依靠淸廷原有的官吏,但這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另外盡管清廷不甚一擊,但發動戰爭仍然需要大量的物資,而且戰後的恢複重建,更是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雖然現在華東有遠東戰爭的賠款,資金方麵並不缺,但物資的儲備卻很難說充足,畢竟遠東戰爭也消耗了華東海量的物資,雖然有一部份剩餘,但救災行動又用去了不少,物資的儲備不是在短時間內完成。

  是否發動推翻清廷的戰爭,實際是取決於人員、物資的儲備情況,如果儲備不充份,而冒然發動戰爭,雖然可以一舉推翻清廷,但後果是華東控製不住大局,導致整個中國的局勢大亂,外部勢力趁虛而入,那還不如暫時忍耐些時日,清廷雖然己是末日,但畢竟還有近300年的餘威,免強還能穩住大局,不至於讓中國大亂。而等到人員、物資的儲備充足之外,再發動推翻清廷的戰爭,不僅一舉推翻清廷,同時華東還能夠立刻控製住局麵。將整體的損失降到最低。

  於是最終決定,一切準備工作都按1908年10月左右發動戰爭的時間進行,但在7、8月間,對整體的準備工作進行一次全麵評估,確定發動戰爭的俱體時間。當然這個決議現在隻限於行政院知道,暫時不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