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不正常
作者:指尖的墨      更新:2021-10-19 07:30      字數:2379
  周宛芸離開官府後,沒有在都護府停留,直接就回去了。

  回到南城的居所,還沒來得及歇口氣,就看到卓瑪帶著一群人朝自己跑了過來。她連忙停下來,等待卓瑪走到自己麵前。

  “郡主,”卓瑪終於跑到了她麵前,氣都還沒喘勻,就著急地說,“我把人帶來了,現在還要人嗎?”

  周宛芸看了看卓瑪帶來的帶來的人,大多數都是青壯年男性,確實是正適合幹活的年紀。於是,她告訴卓瑪:“現在還要,你跟他們說清楚幹什麽活了嗎?”

  “我都說過了,他們都是同意的。”卓瑪說。

  “那就好。”

  周宛芸有些煩惱的是,兄長剛剛帶著人離開,還沒有那麽快回來,其他人也不知道挖礦的確切地點,也沒辦法護送這些人過去。這時候,王猛也帶著一大群人回來了。

  卓瑪和王猛帶回來的人,都是這一帶的牧民,所以大約一半的人都帶著搭氈房的東西。這種簡易小氈房搭起來很快,不用一個時辰就能完成。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周宛芸更喜歡雇這些牧民,不用操心他們住哪裏的問題,他們自己就能解決。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應該怎麽辦?

  看來,隻能讓這些人在這裏待幾天了。

  當然,她不可能就讓這些人閑著。這些人都是為了賺錢來的,如果不給他們活幹,說不定有一部分人會走,所以她要給這些人找些活幹。

  她手裏的活還是很多的。

  “前一波人剛剛離開,你們需要在這裏等幾天,”周宛芸說道,“不過,這幾天我會給你們另一個工作,工錢也會照常給的。”

  “是什麽工作?”有人問。

  “一部分去運粘土回來燒磚,另一部分人去挖石灰石和石膏礦,哪些人去挖粘土和運粘土,哪些人去挖石頭,你們自己分。”周宛芸說。

  這些人立刻嘈雜起來。

  經過了短暫的混亂後,這些人按照部落組成,自覺地分成了兩部分。周宛芸也無所謂這些,找來兩個長工,讓長工帶這些人去幹活的地點。

  至於卓瑪,被安排去造紙工坊幹活了。

  就這麽過了幾天。

  不得不說,這麽多人一起幹活,效率就是高。隻不過幾天時間,就已經做好了大量的磚塊,等待著燒製成磚。石灰石和石膏礦也開采回來很多。

  周宛芸去了一趟造紙工坊,查看今天造出來的紙。

  經過了上次的事情後,這些人幹活都特別認真,抄出來的紙也越來越好了。特別是關門和關窗的問題,也沒有出現。

  她看了一圈,確定沒什麽問題,就離開了造紙工坊,準備回居所。隻不過,剛走到李大勇站在居所門口,走來走去,看起來特別著急。

  她趕緊走過去:“有什麽事找我?”

  “郡主,”李大勇喊了一聲後,又猶豫了一下,最後一臉堅決地問,“周老爺不回來了嗎?”

  “我父親不會回來了。”周宛芸說。

  聽了回答後,李大勇十分失望:“那是不是沒有人教念書了?”

  話音剛落,係統就發布了任務:“你開啟了主線任務,傳道授業(一),任務目標,開辦一間學堂,任務獎勵,人才一名,一萬本教材。”

  周宛芸已經習慣了係統的突然出現,所以並沒有受到任何驚嚇,依舊很平靜。

  她說:“放心吧,我會找到先生的,畢竟,我侄子也要念書。”

  這話隻是為了讓李大勇安心。

  她打算天氣暖和後,就把周安送回去。當然,就算沒有任務,她答應李大勇的事情,也不會食言。

  而李大勇聽了這句話之後,也放心了:“郡主,那我就回去幹活了。”說完就走了。不過,他剛走了兩步,卻又走回來,“郡主,我突然想起來一件事。”

  “什麽事?”周宛芸問。

  李大勇說:“之前我回北城取東西的時候,聽說了一個消息,不知道郡主聽說沒有。”

  他口中所說的北城,就是都護府。

  周宛芸想到了莫名其妙的戰爭傳聞:“你說的是要打仗的傳言嗎?”

  “對,”李大勇點了點頭,滿臉擔憂地問,“郡主,這件事是真的嗎?”

  “我也不知道真假,”周宛芸回答,又補充了一句,“至少,我沒有聽說過這件事。”

  李大勇卻莫名其妙地放心了,鬆了口氣:“嚇死我了,我還以為真的要打到這裏來。”

  周宛芸卻感覺,這個消息傳播得也太快,範圍太廣了。李大勇隻是回北城取一件東西,就那麽一會兒功夫,就知道了這個消息。

  可問題是:所謂打仗,根本是沒有影的事。

  她總覺得,是有人在刻意傳播這個消息,隻是目的還不清楚。

  “你是怎麽知道這個消息的?”周宛芸問。

  “北城的人說的,好多人都跑了。”

  周宛芸有些失望,看來李大勇什麽都不知道,也問不出來什麽消息。

  “郡主,我回去幹活了。”李大勇說完就離開了。

  周宛芸也回到屋裏,休息了一會兒,魯斯就走進來:“郡主,那些大人都來了,就在院子外。”

  “他們一起來的?”周宛芸驚訝地問。

  這幾個郡的位置差別那麽大,怎麽會一起到達?這不合理。

  “是的。”魯斯回答。

  周宛芸暫時放下這個問題:“讓他們進來吧。”

  “是。”

  很快,幾個郡守就進來了。

  周宛芸家的正廳雖然麵積不小,但是這個郡守都帶著手下和衙役,這些衙役和手下還帶著很多竹簡,導致本來不算小的正廳,瞬間就擁擠起來。

  周宛芸不得不說:“除了郡守,其他人都暫時留在外麵吧。”

  “是。”

  其他人抱著竹簡退了出去。

  “都坐吧。”周宛芸說。

  幾個郡守坐了下來。

  周宛芸沒有耽擱時間,直接就說起了正事:“你們都介紹一下,各自郡縣的具體情況,從張掖郡開始吧。”

  “是。”

  張掖郡的郡守是個中年男人,外表沒什麽特別,就是很普通的中年男人長相。

  “先說一說,你叫什麽名字?”周宛芸問。

  “回郡主的話,卑職姓潘,名越。”張掖郡郡守潘越回答。

  “開始吧。”

  潘越停頓了一下,才開始說:“張掖郡的人口一共是,是……”然後就卡殼,說不下去了。

  周宛芸正等著繼續往下說呢,卻沒想到潘越“是”了半天也沒“是”出來,有些生氣:“怎麽?連這些最基本的東西都不知道嗎?”

  “郡主恕罪。”潘越擦了擦額頭,連忙求饒。

  周宛芸壓抑著心裏的怒火:“行了,你照著說吧。”

  “謝郡主。”潘越連忙把捧著竹簡的衙役叫進來,拿起一個竹簡,展開竹簡:“本郡的戶數是七千五十二戶,共計三萬人口;耕地麵積是十二萬畝,今年的稅收是二十五萬石粟米,四萬貫錢。”

  “沒有了嗎?”周宛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