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八仙過海
作者:黃金菜      更新:2020-06-30 03:37      字數:3338
  第二百零九章;八仙過海

  太和殿西偏殿,是文武大臣上朝前的,聚會之地。

  今日雖不是初一,十五的大朝,卻也來的人不少。

  若是仔細查看,五姓七家的人,來的尤其整齊。

  三三兩兩的,這裏幾個哪裏一堆,竊竊私語,武將們也是各自紮堆,不知在說些什麽。

  “諸位,都聯係的如何了。”

  盧繼善小聲問著旁邊的幾個。

  “盧兄放心,隻等今日上朝,就先將那長安縣令,辦下來,治他個管理鬆懈,失察之罪。”

  王廷信心滿滿的說道。

  “崔老弟,你說這……崔老弟?”

  盧繼善,看崔正還在神遊天外,連著叫了兩聲。

  “哦,好,什麽?諸位說的何事。”

  崔正在幾人的連聲呼喚下,方才回過神來。

  盧繼善看他有些不太正常,心中一緊,已猜到了事情的由來,便隨口問道;

  “崔兄,不知你家三郎,傷勢如何?可曾回複一些?”

  “唉……走了,昨天夜裏就走了,那金釵插入頭顱甚深,自從拉回去,就沒睜開過眼。

  半夜裏,下人來通報我,走了,走了,唉……”

  聽了這話,幾人都沉默了起來,不知該說些什麽。

  要說安慰的話吧,都也清楚,那幾個做過什麽事兒,又不是沙場上馬革裹屍,提起來也光彩。

  如此醜聞,還不如都不說話更好。

  崔潘科,看自己家兄長,心情失落,隻能將話題引開;

  “兄長,平日裏,朝會早就開始了,為何今日,遲遲沒有動靜,兄長可知道為何。”

  “某家也不知曉,或許是陛下,龍體抱恙,又或許是今日起的晚了吧。”

  眾人正要繼續說話,就聽見傳話的內侍,出來亮了嗓子,通傳大家上朝。

  文武官員便都結束了一切,朝太和殿走去。

  “臣等拜見陛下!”

  “諸位愛卿免禮。”

  “謝陛下。”

  “有事奏來,無事退朝。”

  錢得海甩開公鴨嗓子,例行著隻屬於他的公事~每日一喊。

  李世民臉色平靜的看著下頭的群臣。

  哼,還都裝的挺像。

  “諸位愛卿,若是今日無事可奏,那便退朝,朕這幾日,也有些困乏,不如都回府歇息去吧。”

  世家群裏,眾人互相看著對方,都不言語。

  王廷是個急脾氣,這都說好的事,還推脫個什麽,心裏罵著一群老狐狸,就自己站出了班。

  “啟稟陛下,臣有本奏。”

  “哦,王愛卿有事,那就當殿奏來。”

  王廷有些奇怪,這今天可是非同往日,先是延遲朝會,這會兒又不收奏本,卻是何道理?

  “啟稟陛下,臣要參那長安縣令,疏於政務,治理不嚴,失察之罪。”

  “那就說個清楚明白,也好叫文武重臣,聽個詳細。”

  “遵旨,昨日酉時,臣的大兒子,與幾位同窗好友,行於鬧市,卻被歹人,打成重傷。

  又當場死去一個奴仆,吏部郎中崔正家的崔三郎,也是重傷昏迷,昨夜歸去,同行一十九人,兩死,其餘皆為重傷。

  長安縣令,作為地方父母官,治理不嚴,疏於事務,使治下百姓,遭受重創,且事後久等不至。

  是以,臣要參他一本,此人疏忽大意,不理政事,實在是酒囊飯袋,屍餐素位。

  食君之祿,卻不行忠君之事,按我大唐律法,該當革職查辦,另選賢明,還請陛下定奪。”

  程咬金與尉遲恭,牛進達三人站的最近,彼此互望了一眼,又與旁邊的同僚互相看了看。

  都顯得莫名其妙,這今天,不是要參奏李家大朗一事?

  冤有頭債有主,該參李大朗才對啊,怎麽扯上了長安縣令?

  尉遲恭最是著急,他那二十萬幾乎是是全部家當,府裏雖有剩餘,可是也不多了。

  這還等著李大朗,趕緊釀酒賺錢呢,怎能在此事上糾纏不清。

  正要出班,見程咬金擺了擺頭,隻好又按下腳步退了半步回去。

  “哦,長安縣令蕭統,朕也有所耳聞,聽說是,政治清明,公正廉潔,處事也頗為公道,

  稅收銀錢又毫厘不差,怎地愛卿又說他,如此這般怠慢政務?

  王愛卿,可有調查清楚了?”

  “回陛下,臣將我兒抬回來之後,都不曾見過蕭縣令出麵,查證此事。

  相必是,家中事務繁忙,還抽不開身吧。”

  王廷這話可夠毒了,表麵為蕭統開脫,實則是引誘人誤會。

  “陛下,臣雖不是禦史台官員,但臣就事論事,

  如今兩人死去,十幾人重傷,那長安縣令,卻是不聞不問,

  即便不追究他治理不嚴,也至少是失察之罪難以開脫,臣附議。”

  崔正剛死了兒子,早就憤怒無比,也失去了以往的耐性,忍不住就出來幫忙。

  李世民還沒來得及說話,三三兩兩的,就站出來十幾個人。

  “臣附議。”

  “臣等附議。”

  李世民心中冷笑一聲,表麵不動聲色道;

  “眾家愛卿,也不必著急,倘若真是那蕭統,治理不嚴,怎能將長安縣,交在他手裏,自然是要另選賢能任之。”

  “陛下聖明。”

  “房中書,”

  “陛下,臣在。”

  “愛卿,負責綜理朝政,又兼職吏部尚書,那長安縣令,蕭統一事,愛卿有何看法?”

  “啟稟陛下,若是換個人來,臣自當公平,公道的言論,隻是那蕭統,乃是臣的入門弟子,

  臣於此事之上,不便多言,還請陛下明鑒。”

  “陛下,臣添為官吏考核,最有說話的理由,根據曆年的考績來看,長安縣縣令蕭統,每次都是,甲等下,

  倘若如此這般的成績,還要治他個治理不嚴,又失察之罪,臣不敢苟同。”

  “哦,李員外,你所說的可是事實。”

  “啟稟陛下,臣與那蕭統,非親非故,何必自找麻煩,

  臣說的都是實話,陛下可叫人去吏部,查詢真偽立時就知。”

  吏部員外郎李孝,主持官員審查,誰好誰歹,他心裏可最是清楚明白。

  且李孝此人,生性耿直,從不胡亂說話,更不冤枉一人,可信度還是有的。

  “啟稟陛下,不論,有無過失,這麽多朝臣質疑,也非是空穴來風,

  依照微臣之見,不如,先停其縣令一職,待大理寺查清事實,若是無過,再使繼續留任,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盧繼善也憋不住了,好在他還算清醒,沒有被兒子的傷勢,衝昏頭腦,說話也留了三四分餘地。

  反正今日,真正的目的,是將那蕭統先擠兌走,也好方便下一步行動,至於以後,隻要將李鈺弄死,他繼續做他的縣令就是。

  李世民擺出一副親和的麵孔,微笑道;

  “盧愛卿所說,也不無道理,隻是,這長安縣又不比別處,治地又在長安城鬧市,倘若將蕭統停職,各種事務,又如何進行?”

  盧繼善見皇帝有些鬆口,趕緊看了鄭史良一眼。

  鄭史良會意,出班奏道;

  “啟稟陛下,長安縣自是不能有一日缺少主官,不過我大唐英才濟濟,

  選一個暫時代理縣令的官員,也不是難事,且並非是要一棒子打死。

  可先將蕭統停職,再使大理寺查清楚來龍去脈,倘若其人,清正廉明,再還他個公道就是。

  若是真有徇私枉法,治理不嚴,又有疏忽大意之處,路出了馬腳,也正好收拾一場吏治,請陛下定奪。”

  “那依愛卿所想,這暫代的縣令,可由何人擔當才好?”

  鄭史良頗有些安耐不住高興的心理,今日之事,看來還不用費什麽功夫,就能達到目的。

  “啟稟陛下,臣以為……”

  “啟奏陛下,臣以為不妥,”

  官吏部另一個員外郎,梁儀,站出了班,打斷了正要推薦官員的鄭史良。

  這梁儀心裏自有一杆秤,自己在官吏部做了幾年了,如今還是個六品上的員外郎。

  雖說沒有什麽大的功績,可也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兢兢業業從來不敢懈怠。

  今日一大早,自己按照慣例,向吏部尚書房相,問安之時,卻得到了尚書的誇獎,非但如此,還鬆了口,指點了一點點迷津。

  梁儀大喜,既然房相指點出來了,自己也確實該回想一下了,以往總想在長安城裏混出個名堂,

  奈何,能力有限,背後也無有靠山,支撐。

  想要起來太難了,若是繼續執著下去,再有十年,可就真的來不及了。

  不如,就聽從房尚書的指點,下去地方上,做個地方官也是不錯的選擇。

  何況尚書言外之意,的那個地方,還真是剛空缺出來一個職位,實權要職……

  隻是得了尚書如此大的人情,點醒了沉睡沙灘的自己,如何報答一番呢?

  還有那空缺出來的地方官職位,也不可能無人競爭,就等著自己去占據吧,找誰來運做此事為好呢?

  正在有一句沒一句的聽著百官較真兒,忽然靈光一現,那蕭統是尚書的弟子,這今日,

  尚書剛與自自己親厚一番,這會立馬就冒出來這個事,會不會是房尚書,早有所料,越想梁儀越覺得懷疑

  “哦梁員外,你覺得何處不妥,且當麵說來。”